奇特的肾病患者前两天收治了一位来自青海的男性青年患者,这位患者的尿蛋白变化异于常人: 他在家乡高原地区检查,24小时尿蛋白定量在2克左右;待到华北平原工作几个月后,尿蛋白会降到0.5-0.8克。多次往返青海和华北,尿蛋白一直保持着这个规律。 难道人杰地灵的燕赵大地是风水宝地,只要一来这病就好了? 非也,造成两地尿蛋白不同的,是海拔,这位男青年是「高海拔肾综合征」。 高海拔肾综合征这位患者的家乡在海拔3000多米的高原上,高原地区的缺氧环境,是造成尿蛋白升高的主因。 肾脏是个耗氧大户,它每天要过滤190升血液(约相当于10桶),需要大量能量和氧气,对空气中的氧含量很敏感。 当处于高海拔环境时,氧气不足,肾脏就容易发生缺氧性肾损害,这叫做「高海拔肾综合征」。 我国的西藏,青海,新疆,贵州,云南平均海拔超过2000米,海拔高的地区肾病发病率很高。流行病学数据显示,来自高原地区的人,蛋白尿(大于1g/日)患病率高达22%,约是全国慢性肾脏病患病率10.8%的两倍。 动物试验显示,正常大鼠在相当于海拔5600米的缺氧环境中,6小时后,可出现肾小球内皮细胞、肾小管损伤,急性缺氧会使尿蛋白升高2-3倍。 即使是正常人,一部分人去高原后也会出现蛋白尿。著名的文献《High Altitude Renal Syndrome(HARS)》(《高海拔肾综合征》)中,高海拔对身体的不利影响已被证实。 除缺氧外,高海拔出现蛋白尿的原因还有肾小球内高压、血液高黏滞状态、高尿酸血症、右心压力升高。 高海拔一定会伤肾吗?不一定,就像服用肾毒性药物不一定引发肾病,高海拔对肾脏的影响,个体差异性也很大。有的人只是尿蛋白略微升高,而有的人则会尿蛋白飙升许多倍。不同的人表现并不一样,医生需要做出提醒,患者需要根据个人情况量力而行。 肾病之友,共享知识,有任何肾病疑问,都可以点击下面“了解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