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筋膜炎是一种相当常见因筋膜失调而产生疼痛的情况,尤其是因长期姿势不良、久坐、久站或慢性的重复性伤害(chronic repetitive injury)所造成。 由于长期慢性不当筋肉压力的影响,大多数人在初期都不会有明显的症状,只可能觉得脖子或某处关节活动起来紧紧的。 直到不当的压力累积到某一的程度时开始产生疼痛。 因此平时注意姿势与规律的保健运动就显得格外重要。 临床上会发现患者有肌肉上有激痛点(triger point)、肌肉反射痛(referred pain)、甚至可能有局部紧绷带(taut band)等等。 做触诊的时候通常会发现受影响的肌肉张力略大导致周边的关节活动略为受限,按压激痛点除了局部疼痛或肌肉抽搐外,可能伴随反射疼痛(例如压颈肩部位的上斜方肌可能导致头痛)。 这类型的患者处理原则主要是以放松肌肉,并让周边关节活动度重新回到正常。 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手法包括: 1. 美式脊骨矫正(Chiropractic adjustment) 侵入性疗法: 8. 针灸(Acupuncture) 肌筋膜炎患者治疗后的卫教着实重要。 一定要配合正确的拉筋活动同时给予受损的肌肉适当的休息通常很快可以看到效果。 另一种肌纤维疼痛症(Fibromyalgia)对于以上的治疗虽然有帮助,但可就没这么明显的效果了。 这一类型的患者通常伴随着长期慢性多处疼痛达三个月以上,各种血液检查、影像检查都是正常。 周边的肌肉组织并无明显变紧或实质上的发炎(红/肿)状况。 而依照诊断标准以约四公斤的压力施于指定十八个施压点中,若达十一个点以上的疼痛可诊断为肌纤维疼痛症。 此疾病盛行率约为3%,好发于20-50岁的女性,同时可能伴随睡眠障碍、情绪障碍等等。 至于发生的原因不明,可能的(假设)原因包括过去颈椎曾受伤害、感染、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问题…等等。 目前最被接受的说法是脑内神经传导物质-血清素(serotonin)失调所致。 也发现与大脑内情绪中枢-边缘系统(limbic system)有密切的关系。 人之所以有感觉是由神经传送讯息至大脑,然后由大脑加以解读讯息。 用白话来说上述两种病症最大的差别是:肌筋膜炎是有实质周边肌肉的伤害与发炎,讯息传至大脑以疼痛警惕;而肌纤维疼痛症(Fibromyalgia)是大脑内解读讯息错误,导致肌肉虽无实质受的发炎却不断地感到疼痛。 治疗肌纤维疼痛症除了可以利用治疗筋肌膜炎的手法获得舒缓之外,治疗的要点另外包括: 1.情绪管理(Emotion Management) 文章参考:张轩彬美国神经医学博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