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儒家文化里素来有着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 因此,我国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人们在这个节日里表达对老师们的祝福与感谢。 教师这个神圣的职业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学生们人生旅程的灯塔。可是近年来网络上不断曝光的“性侵”案件却让人触目惊心。 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曾写道:“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原本是学生们的守护者,部分师德欠缺的人却对自己的学生做出身体或者言语上的侵犯,实在是让人唏嘘不已。 在儒家典籍《礼记》中有这样一句话:“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老师们教给学生的不单纯是书本上的文化知识,更是优良的品德。 “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一个老师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出了问题,那么即使他的才华再卓越,都已经失去了意义。 人们常说,做人要“德才兼备”,两全其美的人当然更好。但如果非要在“德”与“才”中二选其一,那么一个人的品德永远比才华更重要。 真正的好老师明白“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有的老师虽然学历不高、知识储备也有限,但他们却发自内心地关心着学生。 香港大学有一位只会写五个字的袁苏妹院士,她来自底层、没有什么文化,一辈子都在学校里做宿舍保洁员和食堂员工。可是她却数十年如一日地关爱学生。 同学生病了,袁苏妹守在厨房花几个小时给学生煎药。同学们心情不好的时候,她都会前去安慰和劝解。也许没读过书的袁苏妹很多事情都不懂,她说出口的也是一些再朴素不过的道理。 可是一个人的善良,别人都能用心感受得到。 港大毕业的同学,都会记得袁苏妹的好。从来都没读过大学的袁苏妹老人,最后却成为了香港大学“迎新教材”的一部分。 时至今日,每一名港大入学的新生都要记住:“大学堂有三宝,旋转铜梯、四不像雕塑和三嫂”。袁苏妹用自己的高尚品德感染和教育着千千万万的港大的师生。 她没有学历和文化,却成为了所有港大学子的老师,成为了全票通过的香港大学名誉院士。 著名教育家和思想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师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像香港大学名誉院士袁苏妹一样,做一个善良真诚的人。 “立身必先立德,无德无以立身”,品德是评判一个教师优秀与否的首要准则。俗话说“名师出高徒”,能够遇到一位名气响亮的老师,对我们的成才之路大有裨益。 但比“名师”更重要的,是“明师”。“明师”一词,出自《韩非子》一书,指的是贤明又善良的老师。如果我们能遇见像港大院士袁苏妹那样“拎出一颗心待人”的好老师,的确是人生的一大幸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