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苗族通史》:一本书,一段传奇人生路

 程穆泽 2018-09-11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伍 新 福

苗      族

湖南省凤凰县人

是我国研究苗族历史最著名、成果最丰硕的老一辈专家。


1935年10月生。1960年湖南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随后留校任教。1976年10月,执教于湘潭大学历史系。1981年11月,调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任所长。


社会工作曾任湖南省苗学学会长、湖南省历史学会理事长、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民族史学会理事、湘潭大学兼职教授等。


已正式出版的著作有《苗族史》、《苗族历史探考》、《苗族文化史》、《中国苗族通史》、《湖南民族志·苗族篇》、《湖南通史·古代卷》(主编和主撰)、《苗族文化论丛》(主编)、《楚史与楚文化研究》(主编)等10余部。


伍新福,1935年生于“苗疆”边城凤凰县城北老营哨一个普通的苗族家庭,祖辈靠租种“屯田”为业。后因灾荒,祖父老从流入县城,以小手工度日。父亲承绪少时“吃粮”当兵,离队后成家,在县城做面粉摊贩生意养家糊口。母亲龙冬梅,生长于“生苗”区总兵营(今山江镇),是一位极其纯朴、勤劳而又特别节俭的苗家女儿。父母先后生下七个子女,长大成人的仅新福及姐妹三人。 


 家虽贫寒,但父母仍“望子成龙”。未满六岁的新福,进入县城箭道坪小学,开始启蒙、读书。人学不到两年,母亲便离世了。 从此父亲独自一人,拉扯着一群年幼儿女,苦苦支撑。他不顾一切艰辛,依然送新福继续上学。


此间,幸得一位亲姑母,即沈从文在《湘西散记》中记述的他那位“同宗兄弟”、惨死于土匪乱刀之下的“补充兵”沈万林的遗孀,多方救助和照顾,新福完成了六年的小学学业,升入凤凰县立中学。


但因交不起3斗“俸米”,初中第二个学期只得转入免交“俸米”的县立乡村简易师范。由于聪慧好学,又发奋努力,学习成绩在班上总是名列前茅,他的作文常被老师选为“范文”在课堂加以点评推介。每逢寒暑假,别的孩子可以成天玩耍,而新福的父亲还要将他送入一位老秀才的私塾,念诵“四书五经”,为他打下了较坚实的文化基础。


伍新福先生


 1951年,伍新福的人生道路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一天,他在县城里收大粪时,偶然看到一张人民政府招考小学教师的公告。此时他现已年届十七,决定报考。


乡村简师(初师)虽尚未毕业,仍顺利通过了考试,被录取。当年8月,参加附设于湖南省立九师的“短期师资训练班”培训。1952年7月结业。回县后,分配到鸦拉营(今凤凰县阿拉镇)苗族地区担任小学教师。一年后,由于教学工作中的突出表现,经凤凰县人民政府选拔,被保送中师深造。1953年8月进入湘西第一民族师范(原省立九师)中师部学习。1956年7月,以优秀成绩毕业,并考人湖南师范学院(今湖南师大)历史系。1960年7月,大学本科毕业,留校任教。从此,开始了迄今为止已达50多年的历史专业的教学和研究历程,终身与史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伍新福所著《中国苗族通史》


1980年底调入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先后担任历史研究所副所长、所长。1992年,评聘为史学研究员。2001年,受聘为湖南省文史研究馆员。30多年来,他从地方研究所的实际和本人已有基础及某些优势(如自身为苗族等)出发,主攻中国苗族史和湖南地方史,同时也积极参与了一些全国性的学术问题的研讨,在相应领域均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后来,伍新福开始主攻中国苗族史,开展一系列专题研究。先后发表有关苗族族源、迁徙,苗族方言与内部支系的区分和形成,土司制度和“改土归流”,苗族社会经济发展,“苗疆”、“屯政”与“边墙”,苗族反抗斗争史等数十篇论文。


2017年,贵州民族出版社推出伍新福近百万字的《中国苗族通史》增订版,此书分别获贵州省“五个一工程”优秀图书和湖南省社科优秀著作等大奖。




三苗网X智慧苗族

苗族第一互联网平台

福利!文章留言12小时内点赞最高赢哆彩商城15元代金券(50赞以上)每篇留言幸运者只有一个名额,超多优惠手慢无!


记得加小编九妹(微信号:sanmiaoW)领取代金券哦!


关于苗族通史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下面留言。


图文来源:三苗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