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东南部,民风淳朴,土地肥沃富饶,绣林村生活着一个幸福的五口之家。家中管事的老两口年逾古稀,但三个儿子勤快,一家人靠着几亩薄田,再做点小买卖,日子过得闲情逸致,积攒下几分家产,羡煞旁人。 后来,家中一向主持家事的老两口相继离世。临终前,老太对着三个儿子千叮咛万嘱咐,让老大要做好大哥的本分,照顾好两个弟弟。老二老三要听大哥的话,好好去帮扶大哥经营这个家,一家人和和气气才能万事兴隆。 不久,老大到了结婚的年龄,经媒婆月老引线,娶了邻村的媳妇。俗话说,长兄如父,长嫂如母,哥嫂俩担起了养活全家的重任。一开始,一家人倒也和和睦睦,可时间久了问题就来了。一家人先是柴米油盐上的小抱怨,再则是涉及到金钱利益上的大矛盾,再再后来,直到因为意见分歧大打出手。 为了结束这场亲兄弟间的斗争,三人意见一致,分了这家产,日后各过各的,贫富由命,再无他言。 分家那天,三兄弟在二老遗像面前烧了香,祷了告,又请来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主持公道:家里所有的钱财粮食划为三份,老大老二老三各得一份。住房一人一间,柴房、庭院、水井等共用。几亩薄田也均分三块,农具一年后归老三,老大老二自行添置。 大致的财产基本上已经分配好,三兄弟也觉得满意,准备画押签字。 只是这时,大嫂却突然大吵,跑到门前那两头石狮子那儿拍板道,“门前这两头石狮子也得分!” 老二老三见状,这下可急坏了,连忙上前护住,劝道,“大嫂,这俩石狮子不能分,这是镇宅之物,岂能说分就分?分了可是极其不吉利啊。” 看着这一家人你一句我一句,主持公道的老人看不下去了,撇嘴问道,“这东西也要分?你咋对得住逝去的二老呢?” 大嫂争辩道,“我打二老死去不久就进门,这么多年了,劳心劳力,没有一句怨言?为什么要分三份而不分四份呢?我的功劳苦劳哪儿去了?” ”大嫂你说这话,看这是....唉....“老二老三欲言又止,确实也不能否认大嫂这些年的功劳。 大嫂自知不理亏,当然站直说话,又走向老大,在他耳边一阵嘀咕。老大开口了,“既然这石狮是镇宅之物,我们就共用,谁也别动。但是,院子里那棵树要分了,以后打家具或者做农具都用得上。” 只要分的公平,老大老二自然也没意见。 主持老人边摇头边说道,“那树可是老两口的命啊!”说完,便甩袖悻悻离去。 院子里那棵老树,有些年头,郁郁葱葱,称得上参天大木。自从几人出生后,它就一直立在那里,看着他们三兄弟长大,为他们遮风避雨,供他们打闹玩耍,是三兄弟脑海里根深蒂固的美好回忆。 兄弟三人也爽快干脆,拿来了斧头,围着大树一阵猛砍,“乓、乓、乓”,几斧下去,流出青汁,又“乓、乓、乓”,几斧猛砍,仅留下几个浅口,大树纹丝不动。 三兄弟擦了把汗,忽然,大嫂慌张地尖叫起来,“树,树,树流血了!啊!”只见树上被砍开的那几个口子,缓缓地,流出汩汩鲜血,令人毛骨悚然。 “血……”老大,老二,老三全愣住了,一阵哆嗦,再也没人敢上前一步。 “呜……呜……”老大突然猛地一醒,才恍然大悟,这是死去的爹娘看着三兄弟争斗不休而在流泪,伤心啊。 老大抱头痛哭,“爹啊,娘啊,是我不孝,是我没能管好这个家啊!”老二,老三,大嫂,都跟着齐刷刷哭了起来。 最后,兄弟三人做了个决定,不再分家了,全家人共同生活在一起,一起经营好这个家。 没过多久,那棵老树的口子痊愈了,院子里又生起一阵祥和之气。老三老二也相继娶妻生子后,院子更是充斥了小孩的欢声笑语,一片生机勃勃。老树也越长也葱郁,似乎每天都在对着这帮可爱的孙儿们笑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