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家教你7招缓解孩子积食问题!

 季群儿童健康 2018-09-11
积食,顾名思义,即是食物累积在宝宝的胃或肠道中。从中医角度来讲,积食是一种病症,主要原因是婴幼儿乳食过量,损伤脾胃,导致乳食停滞于中焦,引发的一系列疾患。

在日常推拿的时候,经常有家长反应孩子长期不好好吃饭还容易生病,并且询问该如何改善?

这点家长一定要知道:身体的营养,都是脾胃从食物中吸收的;脾胃壮实四肢安宁,脾胃虚弱百病蜂起。从这句话里面不难看出,好好吃饭的基础条件是脾胃功能好,脾胃是人体后天的根本,维持人体活动的能量来源主要靠脾胃吸收营养来提供。正所谓: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咱们今天分享的话题就是“7招缓解孩子积食问题”!

 
引起孩子积食的原因

1、脾胃受凉,影响消化

当宝宝脾胃受凉,或者不小心吃了凉食都会影响宝宝的消化功能,导致食物无法正常消化。

2、睡前乳食,吃饱就睡

到了晚上,人体生物钟和身体激素的调节,逐渐进入休眠状态。消化系统的功能会逐渐减弱,因此睡前吃太多会对宝宝的消化能力造成负担。

3、过食不易消化的食物

妈妈们在喂养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辅食的添加进程。一般情况下,应在孩子4-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先从米粉开始,逐渐过渡到菜泥、水果泥、蛋黄泥等,8个月后再添加肉末、肝泥等。添加原则一定是由稀到稠,由少到多,由细到粗。避免增加宝宝的消化负担,造成积食等更严重的肠道问题。

 
 
孩子积食都有哪些表现?

1、轻度积食

轻度积食的孩子会有为食欲差、爱磨牙、睡眠浅、爱翻身、还有肿眼泡等表现。

2、中度积食

很多家长觉得孩子这些问题不严重,没有及时干预,这样孩子就会慢慢形成中度积食,从有形的积食形成了无形的积食,也就是俗称的“火”。

★ 火气往上走:走到咽喉,嗓子就会红肿,反复的扁桃体发炎;走到口腔里就会口气酸酸的、口臭、舌胎厚、口腔溃疡;走到鼻子里,就会鼻子发痒,所以有的孩子爱挖鼻孔。火气继续向上走到眼睛了,就会眼屎变多,眼睛有红血丝。还有的火走到耳朵,孩子就会耳朵疼。

★ 火往下走:走到肾、膀胱,小便就发黄;走到大肠,孩子就会便秘、痔疮。

★ 火走向四肢:如果孩子的手心干热,这样的孩子大部分都大便干燥,所以有“掌中热者腹中热,掌中寒者腹中寒”的说法。

3、重度积食

轻度积食和中度积食随着时间延长慢慢的就会变成重度积食。既然身体的营养绝大多数来自于脾胃,那么脾胃好营养就足,相反的,脾胃不好营养就不足。所以,生活中很多孩子都会出现缺铁、缺锌、缺钙等问题,这不是因为吃的不够,而是没有吸收。而没吸收的原因,主要是脾胃伤了。所以说,重度积食就会损伤孩子的身体,孩子会出现身体瘦弱、免疫力低下、面部积食斑等现象,更严重的还会指甲上出现白点。
 
 
7招缓解孩子积食问题

第1招  捏脊:让宝宝面朝下平躺,家长用手指捏其脊柱两侧,大拇指与其它手指相对,向上捏起皮肤,两手交替,沿脊柱自下向上、自上向下操作,每天晚上睡前可反复进行10-15分钟。
 
 
第2招  揉腹:宝宝平卧,面部朝上,用掌腹或四指腹顺时针按摩宝宝腹部,按摩时需有一定的渗透力,每天早晚两次,每次10-15分钟。

 
第3招  按揉中脘穴: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以上五指四寸的位置,即中脘穴位。用手食指和中指指腹按揉此穴,每日早晚两次,每次10分钟。(五指最好是宝宝的五指宽)

 
第4招  摩涌泉穴:足底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的交点,即涌泉穴。用拇指指腹旋转、按揉30-50下,每日早晚两次。
 
 
第5招  下推七节骨:七节骨,又名七节。位于背部正中线,约第七胸椎处。向上推温阳止泻,并治脱肛;向下推治便秘等症,每日上推5-10分钟。
 
 
第6招  分腹阴阳:以双手拇指沿肋弓边缘,或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主治腹痛腹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等,每日分推5-10分钟。
 
 
第7招  揉板门:板门位于掌面远心腕横纹上大小鱼际之间,重按有酸麻感,为胃全息反应点。严重的积食也可用指甲掐,揉3掐1。空闲时间就可以帮宝宝揉一揉,对气促、呕胀、小肠寒气等都有一定的效果,每次按揉3-5分钟。  
 
 
这7种推拿手法对于宝宝积食的改善效果显著,但我们也要让宝宝“管住嘴、迈开腿”,少量多餐减轻肠道负担,多和宝宝玩耍增加其运动量,通过专业的小儿推拿由内至外的改善,让积食无处可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