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知道吗?孩子并不是你梦想的延续

 屿之岸水之滨 2018-09-11

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在一本权威的教育杂志上曾经刊登过一组数据:上海市区和郊区共有57.8%的父母要求孩子“样样争第一”,而市区77.9%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达到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对于孩子的职业,市区91.8%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从事脑力劳动。

实际上,大部分的父母与孩子的愿望有明显的冲突。孩子愿上中专技校的人数比父母希望的多,父母希望子女上大学的人数是孩子希望的两倍。从这些数据中不难看出,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的现象是多么普遍。


望子成龙、望女成风是每一位父母的愿望,在孩子身上,父母付出了全部的爱和心血,当然也赋予了更高的期待和过于美好的想象,期望孩子有天赋、聪明,期待孩子考上名牌大学,成为运动健将,或者成为音乐家。

父母没有达到的梦想,就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实现,于是送孩子去补习班、兴趣班,让孩子学画画、学钢琴、学跳舞,不断地给孩子增加压力。但是一旦父母的期望标准背离了孩子身心发展的内在规律,让孩子觉得目标可望而不可即,就会严重影响孩子的性格发展和身心健康。

二、不能输在起跑线?

家长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这些要求还会随着实际情况不断升级,给孩子造成了很严重的心理压力。孩子在这样的情况下,情绪一定会变得焦躁不安,越来越有危机感。

展开剩余57%

就算孩子在父母的期望和监督下取得了暂时的提高,这种提高也是不会永久的,因为他们是被动的,对学习没有激情,所以效果不会很好。

而且孩子一旦达不到父母的期望值,受到父母的指责和批评,使他们的自我激励感很弱,创造性和想象力受到压抑,好奇心也受到阻碍,很难发现自我价值。自信心与自觉性都会受到打击。

在高期望值的支配下,家长对子女好坏的评判标准也严重失衡,孩子教育成败多是以成绩的好坏来衡量,对于他们的潜质和兴趣,家长则显得漠不关心。孩子的发展与父母的目标产生了差距。

我曾听一个孩子这样说过,说觉得自己很无用很无能,每当听到父母对他提出考上市重点中学的要求,他就感到非常害怕,他害怕达不到父母的期望值,让他们失望,越担心越难以取得进步,不仅如此,就是原来的成绩和水平,他也难以保持下去。现在,只要一看到那些习题,他就感到焦躁厌烦害怕。

听了他的话,我感到很担心,孩子一旦患上心理疾病,那后果不堪设想,而且像这个孩子的情况在我国很普遍,在17岁以下的青少年中,有许多的孩子在不同程度上患有一定的心理障碍疾病,这些疾病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从而让幼小的孩子承受了不堪重负的压力,使心理上受到了影响。

三、孩子也有自己的梦想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但不是父母梦想的实现者。每个家长都会有自己的梦想,很多可能没有实现,但不要强加给孩子,孩子有自己的梦想。

家长要鼓励孩子去完成他的梦想,不是拼命给孩子压力灌输知识,而是给予孩子爱和尊重,给予他们自由,尊重孩子的兴趣,尊重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对他们取得的每一点成绩给予肯定和鼓励。

只要今天比昨天有进步,孩子就能慢慢地自信、开朗、健康地迈出一大步。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