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线路施工专业术语
1、线路施工专业术语 中心桩: 表示杆塔中心的位置,由设计在线路中心线上测定的木桩。有时也就叫杆位。根据线路不同可用P1、A2、B3等表示,P、A、B表示本线路杆号,同一条线路一般都用一个符号表示(也有不同情况),后面数字表示杆位号,由1、2、3依次排序,表示**号杆位。 测桩: 在档距内线路中心线上,为方便测量(通视、交叉跨越、风偏点等)而加设木桩,简称测桩,方便于线路测量,一般用“Z1、Z2”表示。 ▲图 档距示意图 档距: 两相邻杆塔导线悬挂点间的水平距离。实际工作中一般以相邻两基杆塔之间的水平直线距离 。 水平档距: 相邻两档距之和的一半,又为风载档距。 垂直档距: 杆塔两侧电线最低点的水平距离,又称重力档距。 代表档距: 我们把大小不等的一个多档距的耐张段,用一个等效的假想档距来代替它,这个能够表达整个耐张力学规律的假想档距,称之为代表档距或称为规律档距。 代表档距的计算公式: Ⅰ)导线悬挂点等高情况: Ⅱ)导线悬挂点不等高情况: 式中: Lo—规律档距(米) Ln—各档档距(米) Qn—悬挂点高差角(度) 高差: 两点间的垂直距离,线路中分为悬挂点高差、杆塔中心高差,用“h”表示。 弧垂: 一档架空线内,导线与导线悬挂点所连直线间的最大垂直距离,称为弧垂或弛度。一般用 “f ” 表示。 基础根开: 指相邻两基础中心间的距离;如果是地脚螺栓式,则表示相邻两基础地脚螺栓几何中心之间的水平距离。电杆根开是指双杆(三联杆)在平面上的杆与杆中心间距。 ▲图 根开布置示意图 基础半根开: 基础主柱地脚螺栓中心(斜插式以主角钢操作印记为基准)与线路中心线或中心线垂直线的水平距离。 基础扭转: 基础地脚螺栓中心与线路基准线的实际夹角与设计夹角的差值,分顺线路扭转和横线路扭转。 杆塔埋深: 电杆(塔基)埋入土壤中的深度称为杆塔埋深。 呼称高: 杆塔基准接腿底面至横担下平面的距离。 施工基面: 施工基面是计算基础埋深和定位杆塔高的起始基准面。设计单位在杆塔定位测量时,根据基础受力情况,以及不同的土壤形态、杆塔所需高度,测定了施工基准面,从这个基准面起始计算坑深 H 和定位杆塔高,杆塔桩地面至施工基准面间有高差 K 叫做基础施工基面值,一般习惯上常把这段高差 K 叫做降基。不同单位施工基面有差异,一般在全方位高低腿基础配置中,是以最短接腿为基准面,设计确定的降基值为杆塔中心桩至最短接腿基础顶面基准面的高差。 ▲图 施工基面示意图 水平角: 相交于一点的两方向线在水平面上的垂直投影所形成的夹角,称为水平角。水平角一般用表示,角值范围为0°~360°,见下页图。 ▲图 水平角测量原理图 竖直角: 在同一铅垂面内,观测视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称为垂直角,又称倾角,用α表示。a=0°~±90°,仰角为正,俯角为负。如下图所示,视线在水平线的上方,垂直角为仰角,符号为正(+α);视线在水平线的下方,垂直角为俯角,符号为负(-α)。 ▲图 垂直角测量原理图 2、施工测量常用工器具 施工测量常用工器具有:经纬仪、塔尺、花杆、皮尺、钢卷尺、线垂、角度仪等。 经纬仪:施工测量主要工器具,利用光学原理用于测量较大的水平距离、垂直高度、角度,在施工中广泛使用。 塔尺:经纬仪的配套辅助工具,一般为铝合金材质,以厘米为刻度单位,用于经纬仪的垂直读数,常用的有5米长度。 花杆:经纬仪的配套辅助工具,用于远距离坐标定位。 线垂:经纬仪的配套辅助工具,用于经纬仪垂直定位。 皮尺、钢卷尺:用于小距离长度的测量,钢卷尺最小刻度单位为毫米,用于高精度长度测量,常用的有3米、5米、10米规格。皮尺刻度单位为厘米,由于其有伸缩性,测量精度较低,常用的有15米、30米、50米规格。 角度仪:用于测量角度。 3、经纬仪的构造和使用原理 3.1 经纬仪的用途和构造 经纬仪根据原理不同分为光学经纬仪和电子经纬仪。我们施工中使用较多的是J2光学经纬仪。全站仪属于电子经纬仪,它配合有红外线,测距远、精度高,适用于高精度、地貌复杂、地形等的测量。在近几年,随着科技的进步,在光学经纬仪的基础上,制造出现了更方便测量的电子经纬仪,它的使用和原理与光学经纬仪相差不大,在读数已采用数字显示,很方便,但在潮湿、高温等环境下使用受周围环境影响波动较大,有时甚至不能正常工作。 在送电线路工程中,全站仪比较适合进行路径复测和交叉距越测量,但在基础分坑、浇筑过程中使用较少(贵、精密),一般使用J2光学经纬仪、普通电子经纬仪。 光学经纬仪按测角精度,分为DJ07、DJ1、DJ2、DJ6和DJ15等不同级别。其中“DJ”分别为“大地测量”和“经纬仪”的汉字拼音第一个字母,下标数字07、1、2、6、15表示仪器的精度等级,即“一测回方向观测中误差的秒数”。下面以我们使用较多的J2光学经纬仪为例。 光学经纬仪由于生产厂家的不同,其结构有所差异,但它的主要构造大体相同。主要由基座、水平度盘、照准部等几大部分组成。 ▲图 J2光学经纬仪 基座是支撑整个仪器的底座,基座的下部中心有个螺母,通过它与三脚架上的中心螺孔连接,使仪器固定在三脚架的顶面上。基座上有三个脚螺丝,转动脚螺丝来置平仪器,从而使照准部的水准管气泡居中,水平度盘处于水平位置,即仪器的竖轴处于铅垂状态。 3.1.2 水平度盘 水平度盘是由光学玻璃制成的圆环,在度盘上按顺时针方向刻有0°-360°的刻度线,用来测量水平角。水平度盘中央有一个固定的轴套,它套在基座轴套的外面,因此,度盘可绕竖轴轴套旋转。在度盘的外壳附有照准部制动螺旋和微动螺旋,用来控制照准部与水平度盘的相对转动。当关紧制动螺旋,照准部与水平度盘连接时,如转动微动螺旋可使照准部与水平度盘作微小转动;若松开制动螺旋,则可使照准部绕水平度盘而旋转。 3.1.3 照准部 照准部在基座的上面,由望远镜、横轴、竖直度盘、读数显微镜、照准部水准管、光学对中器和竖轴等部分组成,安装在底部带竖轴的U形支架上。 望远镜、横轴(水平轴)和竖直度盘固连一起,由左右两支架所支承。望远镜用来照准目标,被固定在横轴上,绕横轴而上下旋转,利用望远镜的制动螺旋和微动螺旋控制其俯仰转动。望远镜是经纬仪的主要部分,并且有放大作用,它主要由物镜、目镜、对光螺旋、十字丝(线)等部分组成;十字丝分上线、中丝、下丝。 竖直度盘是一个圆周上刻有刻度线的光学玻璃圆盘,用来度量竖直角或天顶距。 望远镜旁边有一个读数显微镜,用来读取水平度盘和竖直度盘的读数。照准部水准管和光学对中器用来置平仪器,使水平度盘处于水平状态,并使水平度盘中心位于测站铅垂线上。旋转轴的几何中心线就是仪器的竖轴,竖轴插入水平度盘的轴套中,可使照准部绕竖轴左、右转动,并由水平制动螺旋和水平微动螺旋控制。 ![]() 3.2 经纬仪的读数方法 (本部分介绍简单,如果想更详细的掌握读书方法请阅读:轻松学会经纬仪对输电线路工程测量 ) 经纬仪在使用时角度读数分为两类:水平角和竖直角。 水平角读数前,须确定水平制动螺旋已拧紧,角度换向手轮切换至水平,水平采光镜打开调至合适位置。同理,坚直角读数前,望远镜也应该被锁死不能转动,角度换向手轮切换至竖直,竖直采光镜打开至合适位置,有竖直角开关的请确定开关已打开。如上述条件未完成,则读数不准确,用于施工将会导致质量问题。 在上述操作完成后,目镜里应该可以看到类似于以下图上图的情形: 如上图所示,视场分为上、中、下三个视窗,上窗为数字窗,中窗为符合窗,下窗为秒盘窗。请注意,以上左图中窗的上下盘未重合,即不符合视场。这时,须调节测微器手轮,使符合窗上下盘重合,如上右图所示。上窗显示的为度数,缺口处为分数的十位数,下窗秒盘显示,最上面的分数的个位数,下面是刻度秒盘,刻法同普通的刻度尺。例如:以上右图读数应该为:90°14′45″。注意,秒位可以估读,但实际意义不大,一般情况下相差一秒对施工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 3.3 仪器的架设(对中、调平) 1)、连接螺旋:旋紧中心连接螺旋,将仪器固定在三脚架上。 2)、调节三脚架:将三脚架打开,调节高度适中,三条架腿分别处于测站周围,并应将架腿踩实。调节三脚架腿高度,使仪器基座上的圆盒水准器中水准气泡处于圆环圈以内,且尽量居中。 3)、光学对中器:调节光学对中器的目镜和物镜,使地面清晰成像,并移动轴座准确对准地面点,再拧紧轴座底的中心螺旋。 4)、脚螺旋:调节脚螺旋,将仪器精确整平。二次调整时,使水准管成90度夹角,第一次应与三角螺旋垂直或平行两螺旋。 5)、光学对中器:复核光学对中器是否与地面点重合,出现不重合的现象重复第3、4步骤,直至对中、调平准确为止。 ![]() 3.4 仪器的观测,测距、高差、水平夹角、竖直角 3.4.1 水平视距测量 式中: D —— 为仪器中心至塔尺的水平距离; n —— 为视距差,; K —— 为视距常数,一般仪器K=100; α —— 为竖直角。 3.4.2 高差测量 式中: i —— 为仪高; v —— 为塔尺中丝读数,同时v =(上丝+下丝)/2; 当α为仰角时,取正值,取负值;当α为俯角时,取负值,取正值。 3.4.3 水平角测量 3.4.3.1 测回法 1) 测回法的观测方法(测回法适用于观测两个方向之间的单角) ▲图 水平角测量(测回法) 如上图所示,设O为测站点,A、B为观测目标,用测回法观测OA与OB两方向之间的水平角β,具体施测步骤如下。 (1)在测站点O安置经纬仪,在A、B两点竖立花杆或测钎等,作为目标标志。 (2)将仪器置于盘左位置,转动照准部,先瞄准左目标A,读取水平度盘读数 αL,水平角归零,设读数为0°01′30″,记入水平角观测手簿相应栏内。松开照准部制动螺旋,顺时针转动照准部,瞄准右目标B,读取水平度盘读数bL,设读数为98°20′48″,记入观测手簿相应栏内。 以上称为上半测回,盘左位置的水平角角值(也称上半测回角值)为: (3)松开照准部制动螺旋,倒转望远镜成盘右位置,先瞄准右目标B,读取水平度盘读数bR,设读数为278°21′12″,记入观测手簿相应栏内。松开照准部制动螺旋,逆时针转动照准部,瞄准左目标A,读取水平度盘读数bRR,设读数为180°01′42″,记入观测手簿相应栏内。 以上称为下半测回,盘右位置的水平角角值(也称下半测回角值)为: 上半测回和下半测回构成一测回。 (4)对于J2型光学经纬仪,如果上、下两半测回角值之差不大于30″,认为观测合格。此时,可取上、下两半测回角值的平均值作为一测回角值β。 在本例中,上、下两半测回角值之差为:
一测回角值为: 将结果记入观测手簿相应栏内。 注意:由于水平度盘是顺时针刻划和注记的,所以在计算水平角时,总是用右目标的读数减去左目标的读数,如果不够减,则应在右目标的读数上加上360°,再减去左目标的读数,决不可以倒过来减。 当测角精度要求较高时,需对一个角度观测多个测回,应根据测回数n,以180°/n的差值,安置水平度盘读数。有时为方便计算,可将一次读数直接将安置水平度盘读数设置为0°。 2).安置水平度盘读数的方法(归零) 先转动照准部瞄准起始目标;然后,按下度盘变换手轮下的保险手柄,将手轮推压进去,并转动手轮,直至从读数窗看到所需读数;最后,将手松开,手轮退出,把保险手柄倒回。 3.4.3.2 方向观测法 方向观测法简称方向法,适用于在一个测站上观测两个以上的方向。 1).方向观测法的观测方法 ▲图 水平角测量(方向观测法) 如上图所示,设O为测站点,A、B、C、D为观测目标,用方向观测法观测各方向间的水平角,具体施测步骤如下: (1)在测站点O安置经纬仪,在A、B、C、D观测目标处竖立观测标志。 (2)盘左位置 选择一个明显目标A作为起始方向,瞄准零方向A,将水平度盘读数安置在稍大于0°处,读取水平度盘读数。 松开照准部制动螺旋,顺时针方向旋转照准部,依次瞄准B、C、D各目标,分别读取水平度盘读数,为了校核,再次瞄准零方向A,称为上半测回归零,读取水平度盘读数。 零方向A的两次读数之差的绝对值,称为半测回归零差,归零差不应超过表3-3中的规定,如果归零差超限,应重新观测。以上称为上半测回。 (3)盘右位置 逆时针方向依次照准目标A、D、C、B、A,并将水平度盘读数依次记录,此为下半测回。 上、下两个半测回合称一测回。为了提高精度,有时需要观测n个测回,则各测回起始方向仍按180°/n的差值,安置水平度盘读数。 2).方向观测法的计算方法 (1)计算两倍视准轴误差2c值 2c =盘左读数-(盘右读数±180°) 上式中,盘右读数大于180°时取“-”号,盘右读数小于180°时取“+”号。计算各方向的2c值。一测回内各方向2c值互差不应超过下表中的规定。如果超限,应在原度盘位置重测。 表 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 (2)计算各方向的平均读数 ,平均读数又称为各方向的方向值。 计算时,以盘左读数为准,将盘右读数加或减180°后,和盘左读数取平均值。计算各方向的平均读数。起始方向有两个平均读数,故应再取其平均值。 (3)计算归零后的方向值 将各方向的平均读数减去起始方向的平均读数(括号内数值),即得各方向的“归零后方向值”。起始方向归零后的方向值为零。 (4)计算各测回归零后方向值的平均值 多测回观测时,同一方向值各测回互差,符合表 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 中的规定,则取各测回归零后方向值的平均值,作为该方向的最后结果。 (5)计算各目标间水平角角值。 当需要观测的方向为三个时,除不做归零观测外,其它均与三个以上方向的观测方法相同。 3.4.4 竖直角测量 同水平角一样,垂直角的角值也是度盘上两个方向的读数之差。如上图3-11所示,望远镜瞄准目标的视线与水平线分别在竖直度盘上有对应读数,两读数之差即为垂直角的角值。所不同的是,垂直角的两方向中的一个方向是水平方向。无论对哪一种经纬仪来说,视线水平时的竖盘读数都应为90°的倍数。所以,测量垂直角时,只要瞄准目标读出竖盘读数,即可计算出垂直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