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说天下治乱的根本是绍兴?

 江山携手 2018-09-11

为什么说天下治乱的根本是绍兴?

官吏,分为“官”和“吏”。官,即长官。吏就是办事员,即胥吏。

而官僚的“官”和“僚”都是“官”,只不过“僚”是副职,即僚属。

其实最初,官和吏也没什么分别。在汉朝之时,每一部门的长官称官,而其部属皆为吏,即使宰相也可以是“吏”出身。

而至唐宋时期,“官”和“吏”已经分开了。官由中央统一任命,因此也叫“朝廷命官”,有品级。吏则“不入流”,由长官自己“辟召”,身份其实还是民。

比如《水浒传》中的“呼保义”宋江,便是刀笔小吏,押送花石纲时受尽官员嘲讽。

至元代,政府的官是蒙古人,许多蒙古人不通汉语,不能处理政事。而许多汉人没有出路,只好去衙门中当胥吏。这是官和吏泾渭分明之始。

明成祖时,规定胥吏不能做御史,也就是不能做监察官。后来明成祖又规定,胥吏不准靠进士。从此“官”和“吏”从制度上分开了,一时为吏,终生为吏,不能参加科举考进士,便永远没有出头的一天。

“官”和“吏”代表了中国历史的两面:“官”是台面上的,也就是我们说的帝王将相史;而“吏”,是台面之下的,实际操纵政府的是“吏”。

中国历代政治无外乎铨选、处分,财赋,司法、狱讼、典礼、工程等,而这些都是胥吏在处理。至于官,大多只会道德文章,经史子集,吟诗作赋,而他们又看不起这些刀笔吏。

明朝时,理学家陈几亭曾言:“天下之治乱在六部,六部之胥吏尽绍兴。胥吏在京师,其父兄子弟尽在绍兴,为太守者,苟能化其父兄子弟,则胥吏亦从之而化矣。故绍兴者,天下治乱之根之本也。”

明清之时最有名的胥吏便是绍兴师爷了。绍兴师爷肇始于明,盛行于清,没落于辛亥革命前后。绍兴师爷声明在外,是明清时期官衙幕僚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与各级地方行政官吏、绅士、商人等群体,共同操纵着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司法等诸多层 面,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明清的统治。

因此,说天下治乱的根本在绍兴,虽是夸张之语,但却反映了绍兴的胥吏、师爷在明清政治上的地位和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