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鸿章亲眼目睹了马克沁机枪的威力,为何没买?一句话戳心后人

 wenxuefeng360 2018-09-11

李鸿章,著名的晚清名臣,是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出生于安徽合肥。

李鸿章是淮军、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晚清重臣、洋务运动的领袖。李鸿章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支西式海军北洋水师。官至东宫三师、文华殿大学士、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署,爵位一等肃毅伯。

李鸿章的的一生中参与了一系列的重大历史事件。

镇压太平天国运动、镇压捻军起义、洋务运动和甲午中日战争等。并代表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辛丑条约》等。

各位爱好军事的朋友,对各种各样的枪肯定都很熟悉吧。今天介绍的枪叫做马克沁机枪,是在1883年,英国人海勒姆马克沁发明的。说起这把枪,当时和清朝还有过一段故事呢,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一下。

这段颇有渊源的故事就得从我们今天的主人公李鸿章说起了。当时由于清朝长期的闭关锁国,根本不知道当时已经发生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世界已经变成什么样子了。所以当李鸿章第一次见识到了洋人火炮的厉害之处后,为了不让清朝越来越落后,便立志改良军备。

当时慈禧听说英国在举办一个军事武器的博览会,便想派一个人去看一看,顺便也学习一下。慈禧考虑了很久,终于想到了在洋人眼里面的老熟人李鸿章。于是便下令让李鸿章前去英国考察。就这样这段渊源就从李鸿章的跨国之旅开始了。

李鸿章在跋山涉水之后终于到了英国,一进博览会便被这把威力巨大的马克沁机枪吸引住了。

马克沁见到李鸿章这样就在他面前展示了这把枪的威力,随着一阵阵密集的枪声响起,瞬间就扫断了不远处的一棵大树。李鸿章看后便愣了,过了好一会才反应过来。并前去查看这棵树。

马克沁看到李鸿章很有兴趣的样子,就问李鸿章需不需要购买?

李鸿章问他:“这一下子打出了多少子弹?”马克沁说:”大约300发。“

李鸿章一听就立刻说到:”那不用了,太快了!太快了!“随后便转身离去。

随行的官员还是很疑惑,枪的射速越快,威力越大不是越好吗?

之后李鸿章的一句话就道出了缘由:”打起来太快了,子弹的消耗量也太大了,对我们来说根本负担不起啊,大清朝用不起啊!“

就是这个原因,让中国与这把让德国在一战中所向披靡的机枪擦肩而过了。

现在想想当时李鸿章的话,真的是既戳心又无奈啊。如果不是闭关锁国让清朝逐渐拉开了与世界的距离,也不会造成打仗打不过只能不断的割地赔款来换得一时的太平生活。于是只能继续的恶性循环。

唉,真是辛酸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