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人画:书香学作通古今 书画同修得其意

 酒徒封侯 2018-09-11

书画同源。

既是中国书画的独特之处,

也是中国文化幽远深邃的内涵所在。

六岁习书,十岁习印的

海派大家一代宗师吴昌硕,

五十而习画,

因书法(石鼓文)用功最甚,

习画之初,

下笔即能“以作书之法作画”,

令人惊叹!

吴氏以书法笔致入画,

飞动处似狂草,

凝重处似篆籀石鼓,

其画风豪壮浑厚,

别开生面。

影响后世深远的

元代书画大师赵孟頫有首著名的题画诗,

专道书画之间笔法相通:

“石如飞白木如籀,

写竹还应八法通。

若也有人能会此,

须知书画本来同。”

细察元人画论,

可知这并非赵孟頫一家之言。

画家们认为,

“写”竹干可以参考篆书法,

“写”竹枝用草书法,

“写”竹叶用八分法等等。

简单的一句“书画同源”,

远不能概括书画之间的复杂关系。

对于绘画,确切地说,

应该是“功夫在画外”。

因为中国文化是一种诗性文化,

最忌量化、固化。

绘画成就的取得存在各种偶然因素,

有很多不可言说的部分。

不仅仅是书法、绘画,

像篆刻、摄影、设计等姐妹艺术,

很多看似毫不相关的知识结构

和技术能力反而会使得艺术家

在某些方面具备了独特性。

简而言之,

要想画好画绝不能局限于对绘画的要求,

否则只会成为画匠而不能成为画家。

兰洪海 拈花一笑

绘画和书法之间存在一种微妙的张力:

不能贯通的话,

只会相互成为累赘,

消耗精力;

一旦融会,

就会彼此促进。

张静雯 十一岁 硕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