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中的邓州十字街

 上善若水真人 2018-09-11
 作者:张天敏



邓州古城路从丁字口影剧院,过铁碴山,文庙路,吊桥口,尿骚口,同仁堂药铺,老照相馆,花园街,打谷巷,大十字,百货大楼,塔院等,最后落脚南桥店。串珠一样多的门市铺,都是围着大十字为中心生发的枝芽。要论店铺稠密和商业繁荣,十字街一直被小城人置顶。

十字街的古老要从远古说起,据传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朝都城就是邓州只是古城在后来的战争中被摧毁,待明朝复建新城,至今也有八百多年的建城史,具有阅读邓城近千年故事的资历。尽管城区被后人层层铺展,扩到了内外城墙,冲到了湍河彼岸,但十字街仍然是邓州的鼻祖。从文学意义上,是城池或市井的最深处。若你在十字街串游,不知哪一脚就会踩着历史名胜,也不知哪一步就进入了古邓的历史传说。 

十字街下去那些曲哩拐弯的里弄胡同,也是生意人眼中的黄金地段。从十字口分枝出来的小东关,小西关,聚邓州风味吃喝和日杂百货于万象,为历来众商家的聚散地。曾经的金货铺也是在大十字转角处火红起来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街道不仅有国营的机关和门店,邓州所有民间作坊和摊贩都落雁滩似地栖于这里。外地生意人也把头削得跟锭钎似地往这街上挤,好像离开这条街做生意,就像唱戏的走了板那样不靠谱。有街谣:大十字,金货铺,离街远了卖红著。意思是开在十字街上生意才能兴旺,离了这块风水宝地只能干那卖红著的小贩儿。七十年代之前,邓州还没建百货大楼,十字街还停留在敲糖锣的,玩猴的,卖花喜蛋的,鞋底换打糖的,小炒面,豆腐脑,馄饨摊,随便凑合个小旯旮摆出摊子,原始而质朴,生意照样火红。泊在街边的架子车(拉车),三轮车,麻杆摊位,被单子棚,烧饼灶,豆腐挑子,相互厮守着夜半的孤灯,第二天破晓时辰,街头就涨潮一样沸腾起来。




生意人的喜与乐和赶集人的知和足,尽在街市转弯的烟火里酝酿。

那时街道窄小,摊位有限,逢年过节,十字街千百摊贩涌街头,挤得下个脚都困难。你想骑个自行车过街,得双丢把腾出两手往前扒人家肩膀。不然你就是把车铃摇碎也没人让路。那时人们经营的项目大都跟生活紧接地气。那时的牛羊猪肉不注水,鸡鸭是农家散养的。土生土长的农副产品,有白菜红著萝卜南瓜都是不错的年货。那时的十字街店铺小如麻蜂巢,漏风的铺板门上钉着铁锁鼻,门镣吊,内有门闩防夜。门下是尺把高的门坎,将店铺和街市隔开,也挡一下街上污水别进家门。每有卖主进店,先看门坎高度,别绊倒了人。再小心看清码在墙边的铺板,那尺把宽的板子随时会倒塌过来,砸出倒霉故事风传七街八坊, 会在老字号名声里潜下不良风水。七十年代初,十字街建起了国营百货大楼,窜上了那年代邓州的建筑地标地位,也成了方圆百里万众齐奔的购物天堂。当时的营业员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可从一打油诗上看:章子疙瘩方向盘,不如一个营业员。特别在百货大楼工作的营业员威望,简直可秒杀戏剧 明星和劳动模范。




十字街还有老字号油坊,把成麻袋的时令芝麻籽码到后墙,紧挨门口支起大铁锅炒芝麻。传统的芝麻挤油时随风飘散,一条街都沉浸在香味里,谁与油坊搁邻,少不得美滋嘎嘎地,赚了不知多少。下去十字街往北百米远,有邓州唯一的国营照相馆, 一个留住岁月容颜的所在,其故事更具青春魅惑。进去拍照的大都女性,女人的美总是跟花期一样惊艳,也一样短暂。谁不想坐到镜头前把时光和娇容一同定格,把瞬间与永恒一起镶桢呢。

到了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呼呼地灌进街来,人们温饱了,有钱了。大十字先火起来了吃穿,街上布匹服装占主流,日杂百货成了非主流。进入街市就看见大红大绿花胡柳哨的布展,高高挂起,渲染色彩的炫,极像古代戏坊那样撩人。精明的布店老板要合伙搭挡个好裁缝师,等顾客进店撕一段如意布料,当时量体开剪,三五天来取成品。不想撕布喜欢穿流行者,直接去商店里试,一家一家查户口似的,看中对眼的再货比三家价砍对半,才肯掏钱包。各门市都走到新时代之后,图视时代也没商量地进城了。就像冬春换季,二者都不相兼荣,只有新季催旧岁。新市面在八方兴起来时,却让戏剧业大幅降温。十字街塔院边有一座古老的剧院,是越调剧团专用的舞台。剧院被拆,舞台绝踪,老戏院已被新时代生猛的泥石流完整地冲跨了,空留古戏剧里的角们,寥落在不为人知的城市皱折里,聊把苍老的表达缩到最小窗口,深藏巷尾老宅。几年前里边还有老演员痴情地留守,聚一起扎堆暖场,唱豫剧,越调,地方曲剧。我去听过几场,一曲终了仍心意沉沉,不知道怎样消费她们晓风残月般的幽古情怀。随时光逝岁,她们极像落漠于砖地上那不顾枯荣的苔藓,悄然,落漠,间着无奈。却没料,她们每一招式都在点亮我,让我感到小城的文化底蕴和诗意,并没走出城头。

论邓州商业区,不论古城路还是文化路,都找不出几家像十字街上那样的老字号生意,本土经营,自家房宅,在黄金旺角里一守数百年,精明地演绎世代生意经。若再论邓州其他名街景点,哪个有古城路的年岁悠久,传说深繁,故事众多呢。无论你怎样点赞那些花红柳绿,那都是的现代人从大自然里搬迁过来的睛翠接荒城。

古城路应从商业街的局限上出列,她承载着小城综述,集历史沿革,民俗风物,生意人文等多种元素的记忆大成。被她牵着的故人心,无论走到天南地北,都不会忘。





作家张天敏女士近照 



作家简介: 

张天敏,女,中国作协会员,邓州市作家协会主席, 鲁迅文学院作家班结业,邓州市文化馆专业作家。河南南阳第三、四届人大代表。

著有长篇小说《女人桥》于漓江出版社出版,长篇历史小说《张仲景》,长篇网络小说《情人山庄》,小说集《半醒》。散文集《逝梦的河》,《流年》。长篇小说《女人桥》故事缩写刊发于《小说选刊》。

长篇小说《情人山庄》获长江杯网络小说大赛优秀奖。作品被中国图书馆及各大院校馆藏,并被中国新闻周刋,小说选刋,中国青年报,河南曰报,郑州晚报,河南作家通讯,南阳文化丛书报导并收录。


来源:图说邓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