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辽|萧绰亲领耶律隆绪攻宋, 缔结“澶渊之盟”促使辽宋百年无战事!

 金色年华554 2018-09-11

华夏皇帝漫谈之辽圣宗耶律隆绪

萧太后对耶律隆绪的管教非常严格,她督促儿子常年学文习武,并要求儿子随侍在自己身边学习,以培养执政治国的能力。在母亲的严厉教导下,耶律隆绪在各方面都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他喜欢读书,尤其好读唐朝的《贞观事要》和《明皇实录》,认为唐太宗是“五百年来中国之英主”。他的汉学造诣很深,曾亲自用契丹文翻译了白居易的《讽谏集》,并让契丹群臣传阅。太后和皇帝都英明睿智,在他们的治理下,辽朝的国势蒸蒸日上。

辽朝国内稳定,但边境却不安,尤其是辽宋之间,征战激烈。景宗耶律贤在位时,辽宋就有过高梁河之战等几大战事,不过最终都以辽胜宋败告终。宋太宗对收复燕云十六州一直念念不忘,辽景宗死后,他认为辽国现在孤儿寡母执政,政局不稳,正是伐辽的好机会。辽统和四年(公元986年),宋太宗赵光义亲帅大军,兵分三路,再次伐辽。虽然辽有战神耶律休哥坐镇,但宋也有名将杨业等人,所以战争初期,宋军战绩很辉煌。

萧太后是个文武双全的巾帼女杰,景宗时期的辽宋大战,都少不了她的功劳。这次她与耶律隆绪母子齐上阵,很快就扭转了战局。公元986年五月,辽军在歧沟关(今河北涿县西南)一带大败宋军主力,又在五台和飞狐等地打了胜仗。宋军全面溃退,老将杨业战死,宋太宗收复燕云失地的计划再次落空。此战之后,辽宋的军事态势发生了根本变化,辽军由守势转攻势,而宋军则由攻转守。从统和四年(公元986年)至统和二十一年(1003年),辽军几乎年年伐宋,宋太宗都被打怕了,只好花钱买和平。统和十五年(公元997年),宋太宗去世,他的儿子赵恒继位,即宋真宗。真宗继续执行父亲的求和路线,并开始与辽和谈。

统和二十二年(1004年),萧太后和耶律隆绪又亲率20万大军侵宋。辽军一路南下,势如破竹,接连攻下了宋朝的天雄、德清两大重镇,直抵宋朝澶州(今河南濮阳),对宋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形成三面合围之势。辽军虽然暂时占优势,但形势并不好。战神耶律体哥死于公元998年,此时的辽军统帅是顺国王萧挞览,他在宋军的顽强抵抗下,中伏弩而死。统帅阵亡,辽军受挫,加上孤军深入,后援不足,粮草也跟不上,辽军面临着空前的危机。

此时的形势对宋军十分有利,不过宋真宗根本不想打,仍然执行花钱买和平的政策。他占据有利形势却对辽妥协求和,这也正合辽方的心意。于是,辽宋双方就此缔结盟约,内容主要包括四点:一是辽宋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后世仍以世以齿论;二是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撤兵。(辽归还宋遂城及瀛、莫二州。)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得停匿。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创筑城隍;三是宋方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10万两,绢20万匹,至雄州交割;四是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此盟约缔结于澶州,因澶州又名澶渊,所以史称“澶渊之盟”。此后辽宋间百余年没有大的战事,这对双方的发展都有极大的好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