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07.李清照《如梦令》

 wunianyi 2018-09-11


李清照《如梦令》 来自唯美唐诗 16:46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表现的依然是李清照少女时代的生活。“溪亭'是山东济南著名的一眼泉水的名字,在济南城的西边。“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常记'就是经常记得,或者说曾经记得有那么一次。哪一次呢?一个夏日的傍晚,词中的女主人公也就是李清照,和一群小伙伴们去溪亭游玩。你注意,她们可不是那些中规中矩的千金小姐,在小花园里散散步,写写诗,不是的。她们坐在一起说笑,饮酒品茶,何以见得呢?


“沉醉不知归路',玩得太晚了,不知不觉日落西山。糟糕!爹妈该责备了,赶紧回家吧,可是也许是玩得太嗨了,也许是被眼前的美景所陶醉,已经忘乎所以了,也许是彻底已经喝多了,反正是心里着急,手下却有些忙乱,不仅忘了回家的路,还也不知道要问个路。所以,“沉醉不知归路”这个场景描写得非常生动有趣,一方面说忘记了要回家的时间,一方面说已经忘记了该怎么回家,从哪条路回家。


既然是去西城游玩,想必是划舟而去,划船归来。“兴尽晚回舟”,一个“日暮',一个“沉醉”,一个'归路',一个“兴尽',一个“晚回舟',这几个关键词联系在一起,就为我们还原了一个场景。什么场景? 一群十六七岁的小姑娘,好不容易出来玩一趟,划着船,从早上开始又说又笑,又是喝酒,又是游戏。按照李清照晚年的描述,她时不时还能赌一把,类似于我们现在玩个牌,打个麻将,小赌怡情。


结果玩得太嗨了,功课还没完成,喝得太多了,都已经沉醉了,忘记了要回家,还忘记了回家的路。“兴尽”二字点出,玩得太高兴了,所以才“晚回舟”,到了很晚的时候,才拨转船头,往回走。刚才说了,她心里乱极了,东摇西晃,左划右转,这小船就是不听指挥。可是,它看似不听指挥,实则也有方向,什么方向呢?“误入藕花深处'!一个“误'字非常巧妙,摇摇晃晃地,左挪右摆地,就直接闯入了荷花丛中。可以想象,眼前是大片大片的荷花,这群少女划着一叶兰舟,你说她不往荷花丛里钻,往哪钻呢?


所以,她说是“误入藕花深处',实际,上根本不是“误'。词的最后写道:“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为什么惊起一滩鸥鷺?因为她们“争渡',明明已经误入藕花深处了,还在抢着谁划得快,谁划得稳,好像总想都划个第一名。这船划得越快,划得越急,闯得也就越猛,惊得在那浓密的荷花丛中打盹的沙鸥啊、白鹭啊,纷纷飞起来了。在那一刻,水面上荡漾起了姑娘们银铃般的笑声。


李清照特别擅长写瞬息之间的情感变化,瞬息之间的情景变化,特别是在词的结尾处往往翻出一层新意。这首词的最后说“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便戛然而止,至于回家后是怎么回事就不再提了。实际,上李清照想要描述的重心,词的前面积累埋伏了半天,就是为了最后这三句。喝醉了,回家晚了,很高兴,乱划船,误入藕花深处。要真没后边这“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意境也就出不来了。所以,这既是现实生活场景的描述,也是作者精心构思的结果。这就叫诗词与生活相得益彰。



《如梦令》这首词,跟我们前面讲的《点绛唇.蹴罢秋干》,共同映照出李清照的少年生活。那是一种怎样的场景,怎样的情绪呢?活泼快乐,无所顾忌,充满了勃勃生机。你可能会说,这都是偶然的场景,出去一两趟玩嗨了,也在情理之中,哪可能总是这样?


你还真别说,再看她写的一首冬天的词《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第一句'雪里已知春信至',这是春天的讯息。你想起谁的诗?雪莱的诗,'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李清照这哪里是在写冬天,整个就是冬天里有春天一样的心情,这不跟唐代诗人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干树万树梨花开'有同工异曲之妙吗?


严冬里傲放的寒梅,居然像迎春花一样娇小妩媚,居然像刚刚出浴的美女一样婀娜多姿,特别是在明月和白雪的映照下,更显得冰清玉洁。所以,李清照在词中赞美冬天的梅花,“此花不与群花比”,像春花一-样妩媚多姿,但更有傲霜斗雪的独立个性!你还真别说,这就是少年时代李清照那种卓然独立的个性。对于像李清照这样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女来说,比起夏天,春天更浪漫,也更多情。


李清照还有一首词也叫《如梦令》,写的特别好。“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写得多好啊!她又在喝酒,你没发现吗?少女时代的李清照,词没少写,酒也没少喝。从这点来讲,他还真跟唐宋时期那些大诗人有得一拼。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这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她独自在家里的花园喝酒,也可能是跟朋友们喝酒。海棠花在风雨中摇曳,也搅动着少女的情思。她又喝醉了,你发现没有?这“沉醉',这“浓睡',在她的词中频频出现。睡了一整晚,昏昏沉沉,天光大亮,残留的酒意让她犯了迷糊。可她毕竟是个词人,不是一个只喜欢饮酒、不懂春意的酒鬼,虽然宿醉,心里惦记的还是海棠花。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或许,这时候家中侍女来到窗前,李清照连忙问,园子里头海棠花怎么样了?昨天晚上骤风疏雨,那场风挺大,好像没下多少雨,但这海棠花怕是要遭殃了。谁知道这是女子关心的是不是花?侍女或许会说,小姐您就别操心了,您没事就好,这海棠花没事,比您的身子骨结实。侍女的话本来没错,可是她就没了解这小姐的内心想法。


我们都知道,这海棠花不一般,被誉为花中贵妃、花中神仙,经常跟玉兰、牡丹相映衬,是富贵美丽的象征。李清照正值二八年华,不也是一支美丽沉静、雅致温润的海棠花吗?其实,李清照问她昨夜风雨中海棠的境况,其实也是在追问自己的青春岁月。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你懂什么呀?一场风雨过后,海棠花的叶子当然更加滋润肥硕,可是娇艳的花朵恐怕早被春风吹雨吹落了。这是在感慨什么?感慨红颜易老,青春易逝。这“绿肥红瘦',造语甚奇,一绿一红,一肥一瘦,颜色鲜明,对比强烈,也是在比喻人瘦了,岁月蹉跎了。李清照虽然是在少女时代,但青春的怅惘使她写出了这样感怀的词句。


应当说,李清照在少女时代能写出这样的词句来,跟他的家庭生活有很大关系。相关史料记载,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考中进士之后,曾经在朝廷和地方做过学官,清正廉洁,刚直不阿。他在山东做官的时候,俸禄很低,上司想让他多兼任一些职务,多拿些薪水,就这都被他拒绝了。他在江西做官的时候,有个道士妖言惑众,骗取钱财。


有一次,李格非出门正好与那道士相遇,他嫉恶如仇,竟然让人把道士从车,上拖下来,痛打一顿,驱逐出境。这是一个文人能干出来的?他是怎样的性格?可以说,李格非精深的学术造诣,丰富的文学创作经验,还有这样一种清正刚直的个性,对李清照的成长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到了晚年,李清照曾在一首诗中回忆说:“嫠家父祖生齐鲁,位下名高人比数。当时稷下纵谈时,犹记人挥汗成雨。'意思说,我的父辈、祖辈出生在儒学昌明的齐鲁稷下地区,地位虽然不高,但高在学问,高在品德。


李清照的母亲王氏那也是官宦世家出身。这王氏的祖父王拱辰是宋仁宗朝的状元,这名字就是宋仁宗赐给他的,曾经担任过翰林学士、吏部尚书、三司使这些非常重要的官职。这位王氏,别看只是一-位家庭妇女,据《宋史:李格非传》记载“亦善文'。你想想,在那封建社会能在正史当中,在她丈夫的这个列传当中,记载她擅长写文章,那说明王氏的文学修养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家庭环境,少女时代的李清照已经有了过人的才华、深厚的功底。也正是因为有这样不同凡响的素养,李清照从小就不是一个娇气柔弱、多愁善感的小家碧玉,而是一个活泼开朗、见多识广的大家闺秀。也正因为如此,李清照眼中的世界处处充满了斑斓的色彩、蓬勃的生机,到处都能让她感觉到生活的乐趣和美丽。也正因为如此,李清照才能够善用自己生花的妙笔,将她的青春朝气描写出来。也正因为如此,李清照在少女时代的这些词和她回忆少年时代生活的这些词,才带给了我们无限的生机,让我们读起来依然感觉到有一种蓬 勃的青春的活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