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术抱团真可怕,这种每年让千万人重见光明的伟大手术差点就没了 | Dr.Why

 BAYES0t9v8pv2e 2018-09-11

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那世界上第二高的山峰呢?恐怕能答出乔戈里峰的,还真不多。

 

拿这么一个问题去问医生吧:世界上最古老的手术是割包皮,那历史第二悠久的手术是什么呢?估计他们十有八九也答不对。

 

答案肯定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白内障手术[1]。几千年来,白内障一直是导致人类,尤其是老年人眼盲的最主要因素,但它的治疗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不过就是这几十年间的事儿。

 

心灵的窗户不透光了,猫咪也难受啊……

 

一场影响了数亿人的眼科学革命,却要归功于一个并没有把医学当做自己毕生追求的人,在面对学术抱团、刻板偏见和人人喊打下的坚持。他的名字,叫Charles Kelman。

“我一个喜欢音乐的,怎么就学了医呢?”

 

音乐,是Charles Kelman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口琴、萨克斯、单簧管……他的许多老照片上,手里都少不了乐器。对于长得不帅(?)、成绩平平、家里没矿的Kelman来说,玩音乐应该比追女生容易多了……

 

笔者觉得Charles Kelman长得不错啊……为啥有人说他丑呢……

 

如果不是被爸妈逼着,Kelman就不会远赴重洋跑去瑞士学医了。回到美国之后,Kelman决定干眼科,这倒不是因为他迷上了博大的眼科学:眼科医生的时间,相对比较灵活和宽裕,这样他就能抽空追逐自己的音乐梦想

 

可惜,Kelman最后也没当成明星,只好回来当医生了。结束实习后,Kelman在纽约开起了自己的眼科诊所,不过他也希望在学术上一展身手。

1962年,Kelman读到了神经外科医生Irving Cooper的事迹,这位Cooper,发明了用低温冷冻的方法毁损丘脑,从而治疗帕金森病的手术[2]。

 

大脑那么神奇,怎么可能随便来个手术就治好帕金森病呢……

 

用现在的眼光来看,这种手术的疗效确实争议很大,但那会儿的Irving Cooper可是实打实的名利双收,Kelman就是在一本和医学不搭界的时尚杂志上,了解到了Cooper的故事。Kelman眼前一亮:谁说医生不能享受明星级的待遇呢

 

Kelman想尽了办法,终于见到了大忙人Cooper,但他提出的要求可不是合影留念,而是希望借用一下Cooper的实验室,尝试自己的想法:用您发明的低温冷冻技术,来治疗白内障!

 

人类和白内障的斗争史,少说也有上千年了。简单地说,白内障的病因就是眼睛里面负责光线聚焦功能的晶状体,因为各种原因透明度降低或者变色,我们看东西就会越来越模糊,直到最后完全看不见。

 

除了白内障,晶状体和近视同样关系密切,类似的图当年中小学教科书上肯定有……

 

用手术的方法摘除掉混浊的晶状体,是医生们最主要的治疗方法。而比起大刀阔斧的摘除,低温冷冻方法显然有优势,毕竟冻硬了就好处理嘛。Kelman的实验很快在动物身上取得了成功,他踌躇满志地准备发论文。

 

但Cooper却在Kelman的背后狠狠捅了一刀:他把Kelman赶出了实验室,然后请来一名更出名的医生取代了Kelman的位置。Kelman做出的技术,则被冠上了Cooper的名字,继续发表和使用

 

江湖险恶啊。在32岁的年纪,Kelman好好体会了一把什么叫背叛,什么叫学术黑幕,什么叫强盗行为……Kelman决定用自己的方式报复这一切。


“我不再想优化白内障手术的事儿了,我要把它彻底变革!”

自己不可以预料

 

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白内障的手术治疗,不仅要钱,甚至能要命

 

医生们绕着眼眶,开一个足足绕了半个眼的大切口,才能把晶状体取出来。而患者要在手术后双眼压上沙袋,一动不动地住个十天八天的院,出院之后还要戴上厚厚的特制眼镜,眼前的一切变得扭曲和模糊——晶状体都没了,还能怎样呢?

 

这种眼镜下的世界,可以说是光怪陆离了

 

不能恢复成过去的视力不说,白内障患者还很可能出现肺炎、感染等足以致命的并发症,治个眼睛却送了命,谁都难以接受吧。不过那时的很多专家却认为,“白内障的手术治疗已经发展到顶了,今后不会再有明显改进”[3]。

 

Charles Kelman,就真不信这个邪。

 

Kelman向一个基金会提出了资助研究的申请,为了争取同意,他大胆地在申请书最后写道:“本人将在三年内发明一种切口极小,使患者不再需要住院的白内障摘除方法。”[4]其实,他那时候根本都不知道要怎么实现这个目标……

 

三年时间,30万美元的经费,这就是Kelman的本钱,他的实验室,在曼哈顿眼耳鼻喉医院的一个角落里,到处放着装实验用猫的笼子。出于根深蒂固的不安全感,实验室的门永远锁着,有时Kelman甚至就睡在里面,以加强保密……

 

Kelman尝试用各种各样的工具进行手术,有些器械看起来,吓人得根本就不该用于医学……三年的时间过去了两年半,Kelman仍然一无所获,他决定好好打理一下自己邋遢的外貌,然后去向基金会承认失败,输也输得好看点。

 

有些工具据说是Kelman同志,从除草啊、碎肉啊之类的地方弄来的……

 

不过嘛,命运安排的机缘巧合,总是很有趣的。

 

理过发的Kelman决定再去洗个牙,但牙医刚一拿起家伙,他就两眼放光——我要找的就是这个!超声洗牙机!用超声波把牙垢洗掉,和把白内障的病变切掉,道理不是一样的吗!

 

Kelman飞奔回办公室,找来一个刚刚从猫眼睛里摘下的晶状体,然后跑回诊所拿洗牙机操作了起来。他成功了。超声波不仅带来了手术所需要的强大能量,还避免了晶状体在眼眶中到处跳动,导致的角膜等结构损伤。

 

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先生来洗个牙吧?

 

在经过对洗牙机进一步的改造后,Kelman取得了动物实验的成功,接下来,就该尝试人体试验了。Kelman特地找来了一位先天眼盲,而且还患了青光眼需要摘除眼球的人,这位盲人同意,把自己注定要失去的一只眼用来试验手术。

 

Kelman怕极了他的成果被再次窃取。他特地把手术安排在了星期六,这样手术室就只有他的团队在场;手术用的机器,被他的助手提前运到护士办公室藏起来;手术室的外面还挂上了“小心感染”的牌子,用来吓唬外人……

 

换成中文,大概就是“擅入者死”吧

 

世界上的第一台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Phacoemulsification)手术,整整做了四个半小时。由于当时使用的设备太重,Kelman的手在手术中一直抖,手术质量并不尽如人意,患者眼球的其他部分还是受到了损伤。

 

但这第一步,还是踏了出去。开弓没有回头箭。 

几百个教授一致反对

 

经过了整整一年的改进,尤其是攻克了用真空抽吸出混浊晶状体,同时不伤及角膜的难关后,1967年,Kelman再次开始了在人身上的手术尝试,到第四台手术时,他成功了。

 

但说实话,看他不爽的人也实在不少。

 

与那时绝大多数医生的做法不同,Kelman虽然也发了论文[5-6],但他却先申请了技术专利,然后开班讲课,让有意学习新技术的医生们前来接受培训,靠口口相传的方式,把超声乳化手术的理念传播出去。

 

在20世纪80年代,医疗器械厂商迅速发展起来之前,这种靠自己的发明赚大钱的做法,对许多医生来说简直是“大逆不道”:病人优先的理念呢?无私分享科研成果的良知呢?希波克拉底誓言都白背了吗?


道德高地,那时候还挺好站的。

 

Kelman的开班授课还是比较谨慎的,他也不想有人学艺不精砸了招牌

 

这种“地下党”一样的口口相传,不可能保密太久,Kelman的新技术还是引起了眼科学界主流的注意。创新往往需要面对守旧的阻挠,Kelman对此也有心理准备,但他却没想到要面对一场恐怖的风暴。

 

别人发论文迎来的是一致通过,而Kelman却迎来了美国眼科学会(AAO)这种业内权威机构的猛烈抨击,许多老资格的教授和专家们认为,超声手术“荒唐可笑”,操作“严重不当”,想学会这手术,得先“毁掉50个病人的眼睛”!

 

同行之间,才是赤裸裸的仇恨啊。

 

“呦!您也被同行欺负啊?”

 

不过如果换个角度看,老专家们的做法也挺顺理成章的,让这些五六十岁的大咖们,突然接受超声手术、微创手术的概念,哪那么容易呢?当年Dr.Why就没少听说,老一辈儿外科人用不惯学不会腹腔镜,宁可继续用手术刀的事儿……

 

而且,还有另外一个不利于超声手术推广的关键因素:20世纪70年代初,荷兰医生Jan Worst发明了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技术,可以在摘除混浊的晶状体后,植入小小的一片人工材料,从而使患者摆脱过去的特制镜片,视力大幅恢复。

 

但那时候的人工晶状体植入,也得需要传统手术眼睛周围的大切口,于是专家们借此对Kelman的微创手术理念猛烈炮轰:你的病人要不要装人工晶状体?如果要装,那要你的微创何用?如果不装,病人的视力肯定更差!

 

人工晶状体从最初的雏形到成真,也经历了不少曲折

 

有人专门在学术会议上,找来一些超声手术后恢复不好的患者,拿他们的眼泪做批斗的武器,会议末尾甚至还专门添加了一个环节,反对派医生们轮番上台,每人有20秒的时间痛批超声手术,批的越好,台下掌声就越热烈……

 

真够荒唐的。为了打压Kelman,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还把超声乳化手术定性为试验性质,即使病人出了问题,保险公司也不会理赔。要不是全美国的患者向政府寄来了大量抗议信,这事儿就翻不了案。


1974年,美国眼科学会在临床试验之后不情不愿地表示,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效果,“至少与传统的摘除手术相当”,但仍然认定,传统手术是一些特殊情况导致白内障的首选。

 

这对Kelman来说真不是个好消息,因为他坚信超声乳化手术的效果,肯定比传统手术更好。不过聪明的Kelman也知道,直接反击如此庞大的保守力量,纯属以卵击石,所以酷爱音乐,熟悉媒体力量的他,想出了绝佳的一招。


搞个大新闻


1975年2月21日,电视机旁的眼科医生们目瞪口呆。

 

这个登上《约翰尼·卡森今夜秀》的人是谁啊?Charles Kelman?

 

我能上电视,气不气,气不气?

 

《约翰尼·卡森今夜秀》,美国荧屏30年不倒的最经典脱口秀之一,而Kelman就在这个大舞台上,用妙语连珠和精彩的萨克斯吹奏,让无数收看节目的普通人记住了他,和他“变革了白内障治疗的技术”。


Kelman的诊所很快门庭若市,他本人自然也是财源滚滚……这,就是特立独行的Kelman式反击。


随着时间推移,超声手术的观念也在慢慢摆脱过街老鼠一样的地位。用Kelman同时代医生们的话说:“很多人其实在悄悄地改变对超声手术的态度,不过他们一般不会大声说出自己的立场”,所以,Kelman真正赢下与整个眼科学界的战争,还要过个几年。

 

1982年,美国医生Thomas Mazzocco发明了可折叠的人工晶状体,它植入时不再需要长切口,只用1-3毫米的微创就能完成,而这正是Kelman的超声手术所需的切口大小。

 

这个时候,眼科学界的“主流人士”们才终于愿意承认,Kelman发明出来的技术,确实领先了他们二十年。1990年,超声乳化手术在美国的占比达到50%,短短五年内翻了三倍,而1996年更是达到了97%,几乎一统江湖[1]!

 


10分钟安全手术,今天做手术,明天……等等,这词儿很熟啊

 

如今,全世界每年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已经超过1000万例,在所有医学手术的数量上稳居第一位,手术过程更是方便快捷。缝针?沙袋?现在都不只是“今天做手术,明天就上班了”,早上做手术下午就跟没事儿人一样都行!

 

而Kelman也终于迎来了迟到的荣光。1992年,他被授予美国国家技术创新奖章,1994年他被评选为20世纪最伟大的眼科医生[7],而在2004年去世后,Kelman被追授了当年的拉斯克奖,这也是拉斯克奖历史上仅有的两次破例追授之一

 

毫不夸张地说,Charles Kelman,这个亲自驾直升机出门诊,租卡耐基大厅开个人音乐会,不断现身脱口秀和舞台剧,一点儿都不像名医的人,改变了眼科学

 

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是真名士自风流吧。

Dr.Why还想说

其实,Kelman还真就差点圆了自己的音乐梦。不过在刚出道取得的成功后,他化名Kerry Adams唱的流行情歌,很快就被60年代流行的摇摆舞曲给打败了,真是“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