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华正芳华 | 魔方清华

 阿里山图书馆 2018-09-11
假如我们把清华比作一个魔方——这一面是故纸扬尘,那一面是人文日新;“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是绿底,恰挨着那一面“美美与共”的蓝;历史旁坐着如今,科研室外面就是体育场。你有无数种选择与无数种可能——尽管旋转它吧,清华正在你手中。

  

01 紫·中西文化,荟萃一堂
紫荆是清华的校花,校旗亦为紫白两色。紫色由红、蓝两色混合而成:红色是火焰,是中国的底色;蓝色是海水,是西土的象征;红蓝相融,即代表着中西文化的交融。这正是清华的历史与文化的特征。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用庚子赔款建立起的留美预备学校。建校初期,学校选送三批共180名学生赴美留学。这些留美学生里大部分人学成后选择了回国,而在这些回国的人中,又有一部分人,重归自己的母校清华,后任清华大学校长的梅贻琦正在其中。梅贻琦挥别九万里父母邦时不过二十岁,六年后,他又乘着离船归国,把自己的根系重新扎回清华园里。受教于西洋,反哺于祖国,这或许就是清华精神的最初体现。
 
但梅贻琦给清华留下的远不止这些——清华精神中的“梅”氏烙印,总是历久弥新。梅贻琦校长为人宽容谨慎,不仅与各大教授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而且能在当时清华“驱逐校长”的浪潮里屹立不倒。大家都说他是“寡言君子”,可君子固能容人,更有所倡、有所执。梅贻琦校长始终提倡学术自由,科学民主,并且主张学和术分开、文和理通科,这为清华“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注入了深厚的底蕴和根基。1925年清华设立国学研究院,虽然研究院只设有国学科,但旨在“研究‘中国固有文化’,使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相沟通”。研究院实行导师制,正式开创了国学研究中西融汇、古今贯通新风气。彼时,清华园里国学大师云集,贤人辈出,中西文化,荟萃一堂。这样的盛景,至今仍绵延在清华园的记忆里。

  

02 红·厚德载物,取义怀仁
这一面是红色的,是战火纷飞的英雄热血之红。在满目殷红的抗战时期,清华与北大、南开共同组成“西南联大”,于昆明继续学术研究的进程,“刚毅坚卓”正是其校训。

在“千秋耻,终已雪;见仇寇,如烟灭。大一统,无倾折;中兴业,继往烈!维三校,如胶结;同艰难,共欢悦。神京复,还燕碣!”的歌声里,在光复祖国领土的伟大志愿的感召下,联大涌现出杨振宁、李政道、金岳霖、梁思成等一大批优秀人才,在硝烟纷飞的战火之中,闪烁出艰苦卓绝的清华精神,垂范后世,永昭英烈。

这一面的红色,是五星红旗底色一般的红。在艰苦落后的建国初期,清华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着重于工科方向的发展。这个摇篮里培育了一辈又一辈的“红色工程师”——在国家表彰的23位“两弹一星”勋章获得者中,就有14位是清华校友。在那段自主研发原子弹氢弹的日子里,正是来自清华的年轻的学子们,背井离乡远赴边疆,没有外界的援助,没有亲友的陪伴,他们用自己最好的青春年华,换来了祖国国力史诗般的飞跃。

时代变化了,但这片红色从未淡去。就像大礼堂草坪前的日晷一般,它注定能在风雨中挺立,同镌刻其上的“行胜于言”一道不朽下去。淡泊风骨、质朴坦诚,读书不为稻梁谋,但开风气不为师。“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早已超出清华一校的意义,影响着整个民族的发展,清华的力量,正在于此。

  

03 橙·英才济济,麟凤振振
一所学校的核心,不在于其设施、资金或名气,而在于学校中人。光耀清华校史的,是 “闻一多”、“钱钟书”、“梁思成”、“季羡林”这些名字……而名册上还在不断增补,大师从来不死,只是薪火相传。在清华,“名师”并不特别遥不可及——清华现任全职教授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3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1人,两院院士总数65人。此外,清华延聘的讲席教授中有两院院士5人,双聘教授中有两院院士26人,兼职教授中有两院院士57人,各类在任教师中两院院士总人数达153人。

在老师对外开放的office hour(开放交流时间)里,你都可以和这些老师面对面接触,与他们畅谈你所感兴趣或感到困惑的问题。在清华,你绝对不会感受到这些所谓“院士”或“教授”的头衔所给予你们的压力,相反的,他们会是你学术之旅上最亲切也是最严谨的导引者,将自己多年来的学术经验和教训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你。“大学者,非为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梅贻琦校长这句话,已经根深蒂固地植根于清华记忆中,代代相传,历久弥新。

 

04 绿·“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
清华的众多别名中,“五道口男子职业技术学院”与“五道口男子体校”大概是流传最广的一对了。很不幸,两者都或多或少地指向了清华某些特色文化——前者,清华理工男;后者,清华体育难。

体育课是全校所有课程中唯一一门不能中期退课的必修课程,每学期27次3000米(男)/2000米(女)的要求,“不会游泳不能毕业”的硬性规定……都标志着在清华,“体育”将是你无法绕过也将一直相随的“亲密伙伴”。清华有着颇为完备的体育设施,蒋南翔校长“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口号是堪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肩并肩的清华精神。一代又一代清华人自前辈手中接棒,将“无体育,不清华”的信念薪火相传。

为了鼓励学生们多进行体育锻炼,清华大学的体育课设计也是别出心裁。大一的通识体育教育过后,便是自选体育课程,项目种类高达20余种,除去常规的乒乓球、羽毛球等,也开设了艺术体操、形体、自卫防身、跆拳道乃至旱冰等多种多样的课程,让同学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和实际能力自由选择。但不论如何,七字班与后来人总归是“不会游泳不能毕业”的了,现在赶紧把绿方块扭到面前来,或可提早适应清华的体育节奏。

  

05 蓝·“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科研设计方案,体育打下地基。他们盖好了舞台,现在要请艺术来上台跳舞了。
在总被认为理工气息浓厚的清华大学里,艺术绝不如人想象那般,仅仅是吝啬地洒在蛋糕上的糖霜,而更像是海滩边的贝壳,随时都会从沙砾里冒出头来。园子里步步都是不同的美,而艺术教育正是帮助人去体验自然和生活的美,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当前的清华大学拥有全国高校中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学生艺术团。艺术团下设军乐队、民乐队、合唱队、交响乐队、舞蹈队、话剧队、国际标准舞队、键盘队、美术社、京剧队、曲艺队、摄影队等12支队伍,拥有包括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在内1200余名成员。当你成为清华的一员,也许会发现前一秒擦肩而过的路人正是百团大战时那个弹钢琴的小姐姐,不显山不露水的室友可能是某艺术社团内部的大神。甚至就连你自己,也可以在毫无基础的情况下被吸纳进去——在清华,艺术并不设限。

在清华,你不需要担心自己对艺术一窍不通。清华大学学生艺术团向来以“从同学中来,到同学中去”为原则,活跃在校内外的文艺舞台上,用艺术诠释清华大学的精神和气韵。其中,话剧《马兰花开》讲述了“两弹元勋”邓稼先为祖国核武器事业呕心沥血、忘我奋斗的不平凡人生,刻画了以邓稼先为代表的科技人员崇高伟大的爱国精神、严谨创新的科学精神、默默无私的奉献精神、高尚纯粹的人格魅力——而按照惯例,每一届新生都会获得免费欣赏《马兰花开》的机会,《马兰花开》或可同麻辣香锅一样,成为日后清华人的接头暗号之一。不妨从现在就开始多多参与清华文艺活动,就当为日后的秘密接头做准备啦。

 

06 白·“此门为你敞开”
这一面白色毫无内容,没有人知道它后来会染上什么色彩。
这里是清华,它的存在已经足够定义很大一部分的“优越”:体育场与实验室任你选择,不开心可以去看一看各个艺术团体的专场,校史馆为你保存着属于你的那份积淀和记忆。但总有一些事情是不可预料、不可掌控的,这也是游戏难得的一点乐趣所在——在光辉大道上充满想象与曼妙的阴翳。

来吧,此门为你敞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