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著名物理学家赵忠尧:抱着咸菜坛子进清华,被当做乞丐拦在门外|赵忠尧|清华大学|梅贻琦

 与春天同行 2021-05-29
打开腾讯新闻,查看更多图片 >
引言
众所周知,清华大学是我国最著名的高等学府之一,有着悠久璀璨的历史。遥想当年硝烟四起的年代,蒋南翔振臂高呼:“偌大的华北,竟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是何等的豪迈,何其的振奋人心。
今天我们要说的是一位从清华走出的乞丐科学家。
有一天,清华大学的校门口,不知道从哪儿跑来一个乞丐,手里拿着一个咸菜坛子。嘴里高呼:“我要找校长梅贻琦。”
这个乞丐究竟是谁?他为何执意要找梅贻琦?他手上抱着的咸菜坛子里究竟藏着什么惊天的秘密?
只见乞丐衣衫褴褛,一看就是不知道多少天没洗过澡了,臭气熏天。但凡从他身边经过,都要忍不住把鼻子捏紧,快步走过。可说来也怪,这乞丐并没有伸手向人要钱,却反而抱紧了手里的一个咸菜坛子。
门卫看到这样的人,自然不会允许他进入到校园中。乞丐就嚷嚷:“我不是来乞讨的,我要找你们校长梅贻琦!叫梅贻琦出来见我!”
门卫仍然没有理会,只当是个疯子,死活不让他进入校园。更怪的事情是,这乞丐也不再闹了,干脆一屁股坐门口不走了。
这眼瞅着时间已经快到晚上八点,正在门卫发愁之际,恰巧梅贻琦来到学校。一看见梅校长来了,门卫连忙驱赶着乞丐,想把他赶紧赶走。可让门卫没想到的是,梅贻琦在见到乞丐时的表情,先是大吃一惊,随后双眼瞬间就湿了。
更让门卫摸不着头脑的是,梅校长竟然毕恭毕敬地对那乞丐说:“快跟我进来。”
说到这里就到了可以揭开乞丐真实身份的时候了。原来,他便是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赵忠尧。
说起赵忠尧,这里就有必要着重地介绍一下。
赵忠尧,1902年6月27日出生于浙江诸暨,著名物理学家,中国核物理研究和加速器建造事业的开拓者。
1920年,赵忠尧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南京大学前身)
1930年,赵忠尧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
正是在美期间,赵忠尧得到了飞速发展和提高。他不仅发现了γ射线的高能量光子束,遇到铅元素的时候,会出现“反常吸收”的现象。他的论文《硬γ射线的散射》还在美国的《物理评论》杂志上获得发表。
此时的他已经掌握了全球最先进的物理知识。
在这期间还发生过一件足以载入史册的事情。1931年底,赵忠尧放弃了在美的优厚待遇和优越生活,毅然决然地返回了自己的祖国!
可在大洋彼岸,他留下的“财富”已经足够让他的同窗,同为研究生的安德逊获得诺贝尔奖。对此安德逊的评价是:“这个奖原本不属于我,他应该是中国研究生赵忠尧的,因为我的发现整整比他晚了两年。”
而赵忠尧,则选择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带回祖国,并且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他的那些年轻学子们。这是比学术知识更加令人敬佩的,报效祖国,振兴中华。
当下,梅贻琦感到十分的疑惑,是什么让赵忠尧冒着如此大的风险,甚至是冒死也要见自己一面?梅校长注意到了咸菜坛子,其实打从校门口他就已经注意到了。
那么赵忠尧手上抱着的咸菜坛子里究竟装的是什么?
答案是镭元素。
众所周知,镭元素是由伟大的物理学家居里夫人发现,并用她的祖国命名的。赵忠尧在踏上回到祖国之前便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来自他的老师卢瑟福先生赠送给他的50毫克镭元素。
在当时,镭元素即便是放眼全世界,也是十分稀有的。作为礼物送给一个远自东方来的学生,卢瑟福先生的这份大度,让人敬佩。
赵忠尧自然心知肚明,这弥足珍贵的50毫克镭元素,对于自己和自己的祖国的意义。这不仅仅能立马改变国内相关领域落后的现状,更是对今后的发展有着关键性的作用。
面对如此珍贵的礼物,赵忠尧十分感激卢瑟福。一回到祖国他便迫不及待地把这些镭元素放置在了清华大学的内部实验室里,特殊保管。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随着局势的不断恶化,学校被敌人占领。
赵忠尧忧心忡忡,担心这些镭元素的威慑力极大,一旦落入凶残的敌人手中,到时候利用这些镭制造出具有大规模杀伤性的武器,残害无辜百姓。后果将不堪设想!赵忠尧一向视科研高于生命,所以无论如何他都要保住这些镭元素。
梅贻琦的疑惑被解开了,这也是为什么赵忠尧要费尽千辛万苦,把自己乔装成一个邋里邋遢的乞丐,就是为了逃开敌人狡猾的眼睛。他这是冒着生命危险,把这50毫克镭从北京不远万里地带到了长沙麓山的临时校区。
因为在1937年后,作为清华校长的梅贻琦做出决定,让学校的师生搬迁到长沙麓山的临时校区。所以才有了眼下“万里送镭”的赵忠尧!
赵忠尧当然明白,要想把敌人赶出自己的国家,靠他一个人的力量是万万不能的。作为一介书生的他,甚至手无缚鸡之力,自然也没办法上阵杀敌。
力量有限,他能做的只是用自己的知识探索研究,以期待武装自己的国家,把敌人统统赶走。
可眼下敌人猖獗,为了躲避他们,赵忠尧只能选择冒险。他不敢走大道,白天到处躲藏,只能在晚上才敢现身, 偷偷地从小道赶往长沙。
不但如此,让梅贻琦无比感动的还有赵忠尧居然能毫发无损地站在自己面前,虽然早已狼狈不堪,但50毫克镭元素完整无缺被保住了。他当然想象得到,赵教授在这一个多月的日子里是如何担惊受怕、东躲西藏地度过的。
北京到长沙,不但相隔万里,甚至需要硬着头皮闯过无数敌人的据点。即便是身经百战的军人也未必敢拍胸脯说自己能顺利完成这样的艰巨任务。更何况是一介书生,一路风雨兼程,对一位满腔热血的爱国科学家来说,自己所做的一切,能为保国泰民安尽一份力所能及的力量,这苦值了。
终于!终于!赵教授终于来到了长沙的清华大学临时校区。
梅贻琦紧紧地握着赵忠尧的双手,用近乎颤抖地声音说:“赵老先生,您是我们的英雄!”
赵忠尧则长舒一口气说:“我终于可以睡个安心觉了。”
十四年抗战,赵忠尧院士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包括赵先生的学生钱三强,邓稼先等,无数我中华好儿女,虽然他们无法亲赴前线,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可铮铮铁骨,一片赤子爱国之心让他们在另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向闯入家园的敌人发出最后的呐喊:诺大的中国,有人在抵抗。
国难当头,不但赵忠尧个人,清华也在行动。
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清华师生坚持教育教学,为国家持续输送人才。并且坚持学术研究,寄望于学术研究增强抗战力量。更有不少清华人悬笔从戎,走上抗战第一线,乃至为国捐躯。
波澜壮阔的抗战之歌中,必定有一首可歌可泣的赞歌属于清华。
1948年赵忠尧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49年再次赴美进行原子核反应研究。期间赵院士曾被无理扣押,可他仍然用一腔爱国之心和不屈不挠的斗争,最终获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甚至是对手都心服口服地承认:世界欠赵忠尧一座诺贝尔奖。
对于这样的大功臣,祖国不会忘记他,人民更不会忘记他。
新中国成立后,赵忠尧于1955年6月被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忠尧用自己的毕生所学为中国的核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直到生命的尽头。
1998年5月28日下午,赵忠尧因病逝世,享年96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