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缠体会】缠论的程序化处理(二)

 雪小石 2018-09-11
     线段的划分,在缠论里花费了不少笔墨,内容最后讲得也算清晰。将向上笔和向下笔分别构成的特征向量序列,就可以通过寻找特征向量序列里的顶分型和底分型,找到线段的分界点。

      实际程序化实现时,在线段划分的处理逻辑上,有这么几个步骤(以从向上一笔开始寻找向上线段的终点为例):
     (1)找到初始笔,该笔为向上一笔;

     (2)从初始笔的起点A出发,寻找特征向量序列X中的顶分型;

     (3)如果找到特征向量序列X中的顶分型,并且其顶部位置低于初始笔的起点A,则将初始笔之后出现的最高一笔的终点,作为该向上线段的终点B;然后以B点出发的第一笔(向下笔)作为初始笔,启动寻找向下线段终点的过程。这种情况极其少,只出现在第一笔向上,第二笔直接下穿第一笔低点,并且其后一直运行在第一笔之下的情况。

     (4)如果找到特征向量序列X中的顶分型,并且其顶部位置高于第一笔起点A,则进一步检查此特征向量序列X中的顶分型是否存在跳空缺口:

         1)如果没有跳空缺口,则特征向量序列X中的顶分型位置B点,即为线段分界点。然后以B点出发的第一笔(向下笔)作为初始笔,启动寻找向下线段终点的过程;

         2)如果有跳空缺口,则以特征向量序列X中的顶分型位置B点,不能确认为线段分界点,还需要以B点出发的第一笔(向下笔)作为初始笔,继续寻找特征向量序列S中的底分型;

         3)如果在某一笔向上超过B点之前,找到特征向量序列S中的底分型,则线段分界点B成立。

         4)如果在某一笔向上超过B点之前,没有找到特征向量序列S中的底分型,则线段分界点B不能成立。那么,就需要继续以向上超越B点的那一笔为初始笔,寻找特征向量序列X中的顶分型。

    (5)如果没有找到特征向量序列X中的顶分型,则意味着向上线段一直没有结束,以其中最高一笔的终点,暂时作为向上线段的终点。
【学缠体会】缠论的程序化处理(二)——线段的划分
图一

          【学缠体会】缠论的程序化处理(二)——线段的划分  
图二

【学缠体会】缠论的程序化处理(二)——线段的划分
图三
【学缠体会】缠论的程序化处理(二)——线段的划分
图四

【学缠体会】缠论的程序化处理(二)——线段的划分
图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