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筹,是目前流行于网络的一种筹集资金的活动,依靠群众的力量,来完成诸如创业、赈灾等各类项目。这种资金筹集的模式看似新颖,却和我国古代佛教信徒的供养活动,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来源于网络) 供养是佛教用语,指以珍宝、饮食、衣服、卧具、汤药、燃灯、众华、众香、幡盖等供给如来和善知识。金华万佛塔地宫,就是古人因信仰而“众筹”的成功例子。 金华万佛塔旧照 金华万佛塔原址位于金华市婺城区塔下寺的山坡之上,为九层六角形楼阁式砖木结构,高约50米,本名为“密印寺塔”,因其塔身外壁有数以万计的雕有不同如来佛像的砖,故又被称作“万佛塔”。 金华万佛塔塔砖 抗战时期,这座佛塔惜被拆毁。1957年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对其地宫进行发掘。出土的经幢、金佛造像等183件珍贵文物,为我们了解古时佛教信徒的供养活动提供了许多资料和细节。 金华万佛塔地宫 (越地佛韵展厅场景) 地宫由六块红砂质石板铺成,自下至上高1.57 米,底下铺一层碎石块,四壁的四块刻石外有一层夯土。靠北壁正中竖立一座高1.47米的石幢,上刻“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并刻有“弟子使院观察孔目官吴善并妻王一娘家眷等诱舍净财装此幢子永充供养弟子刘知古拾此幢子一所永镇龙宫供养嘉祐七年岁次壬寅十月二十八日沙门灵寿书”。 根据地宫出土经幢刻文的内容,再结合《清光绪金华县志》,专家判断其创建年代应该是在北宋嘉祐七年(1062)至治平元年(1064)之间。尽管万佛塔建于北宋,但是地宫出土文物的年代却不限于这一时期,据地宫出土的经刻题记记载,其中最早的造像为南朝铜大势至菩萨像。 金华万佛塔地宫出土 南朝鎏金铜大势至菩萨立像 浙江省博物馆藏 万佛塔依永福寺而建,永福寺则建于吴越国时期,藏有这一时期传写的《大藏经》,至北宋,经文不全,于是僧人招募当地信徒,众人出资抄写填补经文,并建造了经阁、佛阁、佛塔。 金华万佛塔地宫出土 吴越国铜麒麟 浙江省博物馆藏 ![]() 金华万佛塔地宫出土 吴越国乙卯岁(955)铜阿育王塔 浙江省博物馆藏 万佛塔地宫中所出土的阿育王塔、金铜造像、铜镜等文物大多是信徒们珍藏的供养品,因此地宫中不乏隋唐的文物。原供奉在永福寺内的供养品也被封存于地宫之中,所以地宫所藏五代遗物数量也十分可观。 金华万佛塔地宫出土 隋鎏金铜菩萨立像 浙江省博物馆藏 金华万佛塔地宫出土 吴越国铜地藏菩萨坐像 浙江省博物馆藏 金华万佛塔地宫出土 北宋'千秋万岁'铜镜 浙江省博物馆藏 东阳中兴寺塔出土 吴越国丙辰岁(956)铜阿育王塔 东阳博物馆藏 东阳中兴寺塔出土 隋鎏金铜观音菩萨立像 东阳博物馆藏 东阳中兴寺塔出土 建隆二年(961)贴金彩绘石雕经函 浙江省博物馆藏 双林寺铁塔 吴越国时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铁塔之一 吴越国时期,民间还流行铸造阿育王塔,黄岩灵石寺塔天宫出土的铜阿育王塔须弥座, 边缘刻有一圈铭文“陈八娘为亡妣林十娘子女弟子造塔一所永充供养乾祐三年(950)二月十八日记”,是目前所见时代最早的民间造铜阿育王塔实物,比吴越国王钱弘俶“乙卯岁”(955)造八万四千铜塔还早五年。 萧山祇园寺石塔出土“戊午显德五年”(958)铜阿育王塔两座。方座四边刻有一圈铭文“弟子夏承厚并妻林一娘阖家眷属舍净财铸真身舍利塔两所恐有多生罪障业障并愿消除承兹灵善愿往西方净土戊午显德五年十一月三日记”。 ![]() ![]() 萧山祇园寺石塔出土 铜阿育王塔及底座铭文拓本 杭州市萧山区博物馆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