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避开“4大误区”,发言材料才会写出新意和深度?

 当以读书通世事 2018-09-12

讲话材料的“新”,主要包括主题新、观点新、材料新、结构新和语言新。领导讲话应当结合新形势、新任务,解决新问题;引进新成果、新经验,发表新见解;针对新对象、新需求,确定新重点;使用新语言、新方法,讲出新特色。讲话材料的“深”,主要指有“思想”,就是对问题有深刻见解,透过现象抓住并深刻剖析事物的本质,给人们的思想以极大的启迪和震动。

避开“4大误区”,发言材料才会写出新意和深度?


写出讲话材料的新意和深度,是我们的一种愿望,也是一种要求。但有时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一方面,有的同志感到材料缺乏新意、深度不够;另一方面,又觉得有些该讲到的东西没讲到,不够全面,这确实是一个比较难处理的问题。应该说,求全、求实与求新、求深确实存在矛盾的一面,但客观地分析一下,它们又是统一的。作为一个领导,在一篇讲话尤其是重要一点的讲话中,他必然要兼顾到面。在强调某一个问题时,同时要考虑到其他问题;在突出某一项工作时,同时要考虑到其他工作;在肯定某个单位、某个部门、某项工作的成绩和进步时,同时要考虑到其存在的问题。他也不能不谈一些理性上的认识,给人以启发,又不能不联系具体的工作实践,增强讲话的针对性、指导性和操作性。

那么,怎样处理好这些关系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防止和克服面面俱到、过于求全的现象。

我们通常易犯这样一个毛病,就是过分追求完整系统,生怕不全面,不系统,生怕分量达不到,搞床上叠床。过去是无“三”不成章,现在是无“四”不成章。一篇讲话至少要写四个问题以上,往往是大一二三四套小一二三四。小一二三四再套ABCD。其结果要么是前后之间、尤其是主次之间有些内容相近或重复,要么该展开的展不开,该说透的说不透,“犹抱琵琶半遮面”。

解决上述问题,我觉得,就是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无论哪一篇讲话,它的容量总是有限的,想把每个问题都讲到,讲得很充分、很新颖难以做到,能在几个问题、几个观点上有所突破,讲出点新意来,给人以较大的启发,就很不错了。我们都有这种感受,为什么有的讲话使人听了以后久久不能忘记,就是因为这个讲话有新意,有深度,有特点;而有的讲话使人听了以后没什么印象,过后就忘,就是因为这个讲话平铺直叙,面面俱到,没有什么特点。所以说,不论是讲话主题的确定,全篇的布局,还是大小层次,都有一个突出重点的问题。除了总结讲话以外,一般不要把面选得太大、太宽,要紧紧抓住当时最需要强调、最需要解决和回答的问题来写。在确定讲话的具体问题、具体层次上,做到能合的尽量合,能减的尽量减,注意抓住一些难点、热点和单位建设中急需回答而没有回答的问题来展开,并重点剖析,写出高度和深度。

二是要防止和克服大而空、过于理性原则的现象。

也就是说,讲话材料缺乏“情况”。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错误地认为多讲大道理讲话材料层次就高;其二是不善于运用活生生的典型事例;其三是缺乏提出指导性意见。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

首先就是要克服观念上的误区,弄清楚多讲大道理不等于材料的层次高。一般来讲,领导的讲话材料思想性、理论性较强,越是高层次的领导越是如此。但是思想性、理论性绝不来自于从理论到理论的泛泛空谈,而是来自于“由小见大”、“由点到面”、“见微知著”,从具体到抽象的转变,从事实到理性的升华。

其次,要善于用事实说话。讲话材料中,主题、观点是灵魂,而事实材料是血肉,离开鲜明、生动的事实,讲话就会成为空洞、苍白的说教。运用事实一定要典型。不能搞事例的堆砌,更不能用个别代替一般,不在多,而在精,关键是要有代表性,能够集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同时还要注意克服“观点加例子”的简单写作方法,通过由此及彼的分析,使事实与观点有机结合。

最后,要多写对策,提出指导性意见。一些讲话材料之所以空洞乏味,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只告诉“为什么”、“是什么”,而没告诉“怎么办”。通常“为什么”、“是什么”理性色彩较浓,“怎么办”就需要联系实际。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在推敲观点、提炼思想方面下一些功夫,还要以更多的精力研究提出认识问题、处理问题、开展工作的思路和方法。这样,讲话材料就比较实在管用,针对性、指导性就要强一些。

三是要防止和克服老生常谈、过于求稳保险的现象。

一篇讲话材料,大家都想写一些过去没有讲过的话、没有涉及过的问题,写出点新意来,但一动笔,又总觉得是一些老内容、老话题,要么写不出新意,要么想写又怕不稳妥,不敢写,结果写出来总是“老面孔”。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应注重从两个方面下功夫。

一方面,要善于赋予老问题新的内容和特点。现实生活和工作实践中,问题的老和新是相对的,而且往往交织在一起,可以说老中有新、新中有老。不管形势怎么变化,单位建设的基本任务、基本内容都不会有多大变化。不少问题,过去有,现在有,将来也会有;许多话题,过去强调,现在强调,将来还要强调。这些传统的尽管老的问题,一旦与新的形势新的实际结合起来,就能写出新意来。因此,我们要注重和善于“老题新作”,把功夫下在新老的结合上。另一方面,要善于发现新问题,探讨新思路、新办法。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下单位建设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起草讲话材料时,必须着眼时代发展趋势,研究和探讨新形势下治军的特点规律,分析新情况,研究新问题,拿出新办法。

要做到这两方面,首先,要有意识地加强思想煅炼。思想水平提高了,才能有思想上的敏锐性,才能掌握最新动态、最新变化、最新知识,才能有“新话”,写出新意来。其次,要深入实际。“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没有对生活的深入,没有对实际工作的探讨,不可能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见解。尤其是对群众创造的新鲜事物,要及时予以支持、总结、集中、提高,上升为理性认识。最后,要有勇气。有了新材料,有了新观点,有了新思想,还要有勇气讲出来,写进去。有些同志有不少好思想、好见解、好建议,但就是没有勇气写,怕这些是书本上没有的、文件上没有的、领导也没说过,写上去不妥。事实上这些担忧是没必要的。

四是要防止和克服居高临下,过于生硬说教的现象。

领导讲话是给人听的,首先要让人有认同感。讲话时领导的表情、语气和态度,与会者的情绪和反应,均可在同一时刻显示出来。因此,起草讲话材料,要努力缩短领导与与会者的距离,力争造成平等、商讨的良好氛围。在称谓上要多用“我们”,少用“你们”;在态度上要注意分寸,不要居高临下;在语言运用上要朴实亲切,不要拿腔拿调。特别重要的,就是要讲得人心的话。要适应与会者的心理特点,尊重与会者的兴趣爱好,努力把话讲到与会者的心里去。要以心换心,多讲交心话,多讲真心话,多讲热心话,多讲关心话。即使是提出批评意见,也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