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国统一六国,他是最大功臣,最后竟然被五马分尸

 山地之仔 2018-09-12

听大栓说事

战国初期,秦国内部管理混乱,兵弱将卑,在诸侯乱战的局势里毫无优势可言,因为地处偏远,当时那些东部发达国家根本不把它放在眼里,所以在外交方面也毫无位置可言,当时的国家领导人秦孝公想改变这种局面,于是下令招贤,寻求变法,当时的卫鞅在卫国受不到重用,郁郁寡欢,听到秦国招聘的消息,觉得是个很好的机会,于是带着他收集的变法6卷跋涉千里来到了秦国。

卫鞅本名叫公孙鞅,是卫国国君的后裔,所以跟国姓又叫卫鞅,后来因为在河西之战中立功被封为商于十五邑,于是又被称为商鞅。

当时的秦国,戎狄杂处,父子兄弟同室而居,上下无别,男女混杂,祭祀、礼数还在尊崇原始诸神,可以说是非常野蛮和落后,他到了秦国后托别人引荐,参加了面试,将他那些强军富国之策一一说与秦孝公听,听了之后秦孝公大喜过望,觉得他是个人才。

可是重用商鞅就意味着要变法改革,在此之前的秦国几代的国君几乎都是大宗族扶持和控制的,没什么地位,他的这些法令不但针对普通百姓也包括权贵阶层,现在要变法就意味着要损害老贵族和权臣们的利益,因此,他的变法招致了很多人的不满和反对,为了说服那些反对派,秦孝公组织了一场关于改革或不改革的辩论赛,商鞅有理有据说的那些老顽固无言以对,最终,秦孝公决定听从商鞅的意见,允许他在秦国实行新的法令。

公元前359年,商鞅开始变法,变法立竿见影,秦国迅速崛起,这为140年后并吞6国一统天下奠定了基础,可是这个伟大的变革导师却最后被扣上多重罪名执行车裂之刑,全家抄斩。

这个曾经一度被秦孝公赠送全国领土到底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呢,这还是得从变法说起,因为商鞅的法令非常严格,上至权贵,下至普通百姓无论谁触犯了法令都要受到严惩,而且不止犯法者一人受罚与他相关的人都要受到连坐,这个法令实行期间,秦孝公的儿子就不小心触犯了,但是那是秦孝公唯一的儿子也是太子,无法给他定罪,于是商鞅便以教导不善的罪责惩罚他的老师们,这个行为便在太子心里埋下了仇恨的种子,秦孝公去世后,太子继位史称秦惠文王便开始给他的老师们报仇,给商鞅定了一个谋反的罪名。当然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更深层的原因是因为施行变法获得了很高的威望,权力还有很大面积的土地,这对于刚上任的秦惠文王而言是一个非常大的威胁,因为商鞅此人才干非凡如果驱逐出秦国,也会被其它国家的国君任用,这一点是秦惠文王也是无法容忍的,于是秦惠文王在上任之后便过河拆桥将商鞅五马分尸。

商鞅被处死后,他的法令依然在继续实行,他的变法为秦国的国富兵强打下了稳定的基础,也为后来的始皇嬴政一统天下提供可能性,可以说是最大的功臣。他的死并不是变法本身有何问题,而是他的权力太大威胁到帝王的地位罢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