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幅书法佳作赏析

 罗宋汤的味道 2018-09-12

——————江西 書法——————

五十六、神蛟出海飞翔自如——赵孟頫急就章

《元·赵孟頫法书选:章草急就章》是黄山书社2008年12月1日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赵孟頫,元代书画家、文学家。

赵孟頫(1254-1322年),元代书画家、文学家。字子昂,号松雪道人,中年曾作孟俯。精通音乐,善鉴定古器物,于书法绘画成就尤高。山水取法董源、李成,人物、鞍马师法李公麟和唐人;工墨竹、花鸟,皆以笔墨圆润苍秀见长,以飞白法昼石,以书法用笔写竹。力主变革南宋院体格调,自谓“作画卖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遥追迫五代、北宋法度,论者谓:“有唐人之致去其鳞,有北宋人之雄去其犷。”开创了元代新画凰。能诗文,风格和婉。兼工篆刻,以“圆朱文”着称。

《元·赵孟頫法书选:章草急就章》是历代法书真迹萃编系列之一。书法,指有较高艺术水平的书法作品。古代将书写于缣楮纸帛而有法度的书法作品均称“法书”,或称“书”。《书法三味》:“作字之要,下笔须沉着,虽一点一画之间,皆须三过其笔,方为法书。”北宋王安石有“好事所传玩,空残法书帖”诗句。今通称所作之书法作品为法书,还含有尊重作者之意。

五十七、道人的激情之作——登南峰绝顶诗

《登南峰绝顶诗草书轴》高108.4厘米、宽42.6厘米的立轴书,乃元代书法作品所罕见。元张雨书七言律诗(登南峰绝顶)轴(台北故官博物院藏)

《登南峰绝顶七言律诗轴》,纸本, 纵108.4厘米,高42.6厘米,台北故官博物院藏。这幅书法是元代罕见的大字行草,是书法史上较早出现的立轴作品之一。用笔率真自然,若不经意,静动起伏,变化自如。 字形倾侧动荡, 忽大忽小,运墨燥湿互济,锋势劲锐,別具纵逸峻历之势。间有草书夹入,可印证其曾用功于怀素,一些干笔飞白的连绵草书,与怀素《自敘帖》十分接近。

而佻达之用笔,似又得力于米芾,激越跳荡的用笔成为作品的基调。结构布局无拘无束,显示他能放纵能收敛的高度技巧。明人周之士《游鹤堂墨薮》评日: “张伯雨健而近佻” 大约就是指的这类作品。

五十八、以手写心我行我素——赵孟頫心经

赵孟頫代表作品《赵松雪书心经》册页装,纸本3开。每单开纵288厘米,横108厘米。原为清张若蔼旧藏,《心经》原为手卷,入清宫后改为册页,现藏辽宁博物馆。

此册心经健骨丰筋,体态修长。整体几无败笔。关于其创作年代,只能作大体推测,应是其四十岁后书法风格真正成熟的阶段。而结体、运笔又不见晚年学李北海之苍劲与练达。

这册赵孟頫行书心经墨迹,是写给元代高僧中峰和尚的。运笔自如,清润流畅,自成面貌。

五十九、个性的极度张扬——真镜庵募缘疏

杨维桢《真镜菴募缘疏卷》 纸本 33.3×278.4cm 上海博物馆藏

《真镜庵募缘疏卷》是杨维桢的行草书佳作。作者晚年与僧道交往频繁,经常出入于寺庙道院,此卷特地为真镜庵募缘所撰写。其书章局变化丰富,随意而奇崛,用笔力遒韵稚,笔法跳宕,竭尽一唱三叹、回肠荡气的能事。用墨浓淡互济,干湿对比强烈,表现出作者的强烈的艺术个性,怪癖性格的极度张扬。

他的作品真、行、草相杂,行草中多带入章草的笔法和结体,结字奇正多变,字形大小悬殊,笔道粗细轻重、墨色浓淡枯润,反差强烈,章法跌宕起伏,似乱石铺街,全篇产生一种跳荡、激越的节奏,气势豪放雄宕,代表了作者行书的典型风貌。

六十、深得天然古淡之神韵——林逋自书诗稿

《自书诗》卷,宋,林逋书,纸本,手卷,纵32cm,横302.6cm。行书34行,6段接纸。

林逋自书诗卷是林逋归隐西湖孤山时所作,共5首诗,除第2首是五言诗外,其余均为七言诗。林逋时年57岁,其书体瘦劲,秀逸,笔法厚重,风致绰约,与时人李建中风骨俊整的书风极为接近。

百幅书法佳作赏析持续更新中……

编辑:肖斌斌、王紫红

审核:刘帅

江西書法

即时了解书法综合资讯

GIF

“江西書法”

微信号:jxsfj-201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