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格物解——王阳明格竹的故事

 粘书妖精 2018-09-12

2012-8-30 13:22来源:国学网 作者:地球人都知道

(转自战略网)

  阳明读朱子书,欲做圣人,先修格物。然于格物,不得甚解。决心先实践一番看看。抬头一看,眼前见一片竹林,顿时有了主意。格物,格物,就先格这竹子吧。

说干就干。阳明一屁股坐下来,眼睛盯紧一棵竹子,“格”了起来。眼前这根竹子,碗口粗细,枝叶扶疏,最高处直接天际。阳明凝视了半天,认真思考这竹子背后的道理。他首先想到这竹子的用处,竹子质地坚韧,竹竿修长,天生是做建筑的好材料,可以盖房子、搭窝棚;截成小断可以做筷子,做竹筒。艺术方面,竹子姿态优美,有气有节,可以入画,可以入诗。竹子的种类繁多,眼前这种竹子人们都叫它毛竹,名字的由来暂且还不清楚。竹笋可食用,营养价值丰富。竹叶可要入药,可做成鲜竹沥治疗咳嗽。还有嘛,……

  就这样,阳明以竹子为题,整整思考了七天,感觉似乎做了一篇关于竹子的大长文章。到第七天,直做的他头晕眼花,几乎要昏倒了。果真如孔子说,“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可是禅宗的师傅们都是这么静坐悟道的呀,圣人之道难得就这样难求吗?

  实在坚持不住,阳明只得卧病在床。一日病小瘥,出门走走,又来到竹林边。见一老者健步而行,仰天而歌,唱到:乌兮,乌兮,何渴之极!瓶水不可饮,江河岂可竭!阳明一听似乎有戏,赶忙上前施礼闻讯。老者驻足反问:小子,有何问焉?阳明忙说:前日某信《中庸》“格物致知”之教,行之不能,思之不解,想请指教。老者一笑:小子,你想到哪里去了?格物不是与物相争斗,不是凭空推究。欲知究竟,请随我来。

  阳明一听,兴奋不已,老者定是得道高人,此行必当有解。于是紧跟老者身后,随行来到一片稻田前面。这片稻田一如九宫格一般被田埂分成了九块。老者手指稻田问道:这里有几片稻田?阳明立即回答:这片稻田成九宫格局,乃是九片稻田。老者继续问道:为何是九?阳明道:这片稻田被田埂划分成九格,所以说是九块。老者到:那么,如果没有田埂呢?阳明道:那就是一块稻田。老者到:九块和一块有什么不同吗?阳明道:没有不同,只不过是有无田埂的区别。老者道:那么格物之理你明白了?阳明不解:此与格物何干?老者到:格者,格也。九宫格是格,田字格也是格。因格不同,所致稻田块数不同。格物其有定理哉?

  阳明似有所悟。赶忙请问:请问如何格竹子?老者哈哈一笑:格竹子亦易事也,你拿尺子格,可得竹子的高度;你拿秤秤,可得竹子的重量;如果你用了显微镜,就可以明白竹子何以如此坚韧的原因了。天有天道,物有物理,然无尺无以知长短,无秤无以知重量,无晷无以知天时,所谓格物致知,意在于此也。可惜我中华人士不解格物正解,一味整体观,又是参禅悟道,疏于对事物精细分析和研究。我恐怕300年后,我中华必受欺侮于夷人之技也!言罢,袍袖一挥,飘然离去。只剩阳明站在那里痴呆呆发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