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祛湿运脾的经典方剂平胃散兼谈二陈丸(罗大伦)

 如虎添翼图书馆 2018-09-12

平胃散(和剂局方)

【组成】  苍术(15g)  厚朴(9g)  陈皮(9g)  甘草(6g)

【功用】  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主治】  湿滞脾胃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呕吐恶心,嗳气吞酸,肢体沉重,怠惰嗜卧,常多自利,舌苔白腻而厚,脉缓。

【歌诀】  平胃散用朴陈皮,苍术甘草姜枣齐,燥湿运脾除胀满,调胃和中此方宜。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药物:苍术五斤(9克) 厚朴(姜制)(6克) 陈皮(去白) (9克)各三斤二两 甘草(炙)(3克)三十两


方歌: 

平胃散是苍术朴 

陈皮甘草四般药

除湿散满驱瘴岚 

调胃诸方从此扩

或合二陈或五苓 

硝黄麦曲均堪着

若合小柴名柴平 

煎加姜枣能除疟

又不换金正气散 

即是此方加夏藿

组成和用法:

苍术去粗皮,米泔浸,2400克 厚朴去粗皮,姜汁制,炒香陈皮去白,各1560克 甘草炒900克 共为细末,每次6克,入生姜二片、干枣二枚,水空腹热服。

 按时服用。

 药效说明

功效

  燥湿健脾,消胀散满。

适应症

  脾土不运,湿浊困中,胸腹胀满,口淡不渴,不思饮食,或有恶心呕吐,大便溏泻,困倦嗜睡,舌不红,苔厚腻。

禁忌

  脾虚无湿或阴虚之人,症见舌红少苔,口苦而渴,或脉数者,都禁用。

方义

  本方是燥湿祛痰,行气健脾剂。苍术燥湿健脾为君药,厚朴除湿散满为臣药,陈皮理气化痰为佐药,甘草、姜、枣调和脾胃为使药。大凡脾胃病变,只要属于所谓脾胃湿滞,呈现胸腹胀满、口淡食少、舌苔白厚而腻主症的,都可用它来治疗,所以古人说它是“治脾圣药”。后世有许多健胃方剂,都是从它扩展演变而来。

说明

  平胃散所治脾胃不和,是由痰湿留滞,困遏脾胃,或感受山岚瘴气,或水土不服所致。脾胃被困,则升运和降失常,诸症遂起。方中苍术苦辛温燥,最善燥湿健脾,故重用为君。厚朴苦温芳香,行气散满,助苍术除湿运脾,是为臣。陈皮理气化滞,合厚朴以复脾胃之升降;炙草、姜、枣调补脾胃,和中气以助运化,都是佐使。诸药相配,共奏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之功。用治消化不良、慢性胃炎、溃疡病及胃肠神经官能症等,均有一定疗效。唯方中诸药多苦辛温燥,易耗阴血,故孕妇不宜。

     适用病症

    本方功专燥湿和胃,为治疗脾胃不和的基本方剂。许多调理脾胃的方剂,都是在此基础上扩充而来。如本方加麦芽、炒神曲,名“加味平胃散”,治宿食不化,暖腐吞酸,不思饮食。若大便秘结,可再加大黄、芒硝以通下导滞。本方加人参、茯苓,名“参苓平胃散”,治脾虚食滞,大便不实者;加黄连(姜汁炒)、木香,名“香连平胃散”,治食积化热,腹痛泄泻者。《局方》还有“不换金正气散”,也是由本方加藿香、半夏而成,治感冒四时不正之气,头痛发热,呕吐泄泻者。本方合二陈汤(见祛痰之剂)名“平陈汤”,治脾胃不和,湿痰停阻,胸膈痞闷,不思饮食者。本方合五苓散(见祛湿之剂)煎服,名“胃苓汤”,治饮食停积,脾胃不和,浮肿泄泻者。本方与小柴胡汤(见和解之剂)合方,名“柴平汤”(《景岳全书》),功能和解少阳,燥湿健脾,治湿疟脉濡,一身尽痛,手足沉重,寒多热少者。

    “平陈散”(《症因脉治》),是本方加入祛痰化湿的二陈汤(夏、陈、苓、草)而成。适用于脾胃运化不食,湿痰内阻,胸膈痞闷,或有呕吐泄泻,症情较平胃散症为重。

    “胃苓汤”(《丹溪心法》),是本方加入渗湿利尿的五苓散(茯苓、猪苓、泽泻、白术、桂枝)而成。适用于停饮夹食,脾胃不和,腹痛泄泻,小便不利,或有浮肿等症。

   “柴平汤”(《增补内经拾遗方论》引《宦邸便方》),是本方

    合小柴胡汤而成。适用于疟疾,脾胃湿盛而脘膈闷胀。

   “不换金正气散”,又名“藿香平胃散”(《局方》),是本方加入芳香化浊、燥湿祛痰的藿香(9克)、半夏(6克)而成。适用于感受不正之气,脾胃食滞,腹痛呕吐,舌苔白腻等症。

    此外,本方加麦芽(12克)、神曲(9克)叫做“加味平胃散”(《医方集解》),功能治疗脾胃湿滞,宿食不消,吞酸嗳腐,不思饮食,如积滞较甚,大便不通者,可加大黄(6克)、芒硝(9克)。方歌“硝黄麦曲均堪着”,即指此而言。

基本信息

来源

  《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

异名

  受拜平胃散(《杂类名方》)、节金饮子(《普济方》卷一九七)、神效平胃散(《保命歌括》)。

组成

  苍术120克(去黑皮,捣为粗末,炒黄色) 厚朴90克(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陈橘皮60克(洗令净,焙干) 甘草30克(炙黄)

用法

 上药四味,捣罗为散。每服6克,用水300毫升,入生姜2片,大枣2枚,同煎至180毫升,去滓,空腹时温服。

 功用燥湿运脾,行气和胃。

 主治

 湿困脾胃,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口淡无味,呕吐恶心,嗳气吞酸,常多泄泻,肢体沉重、怠惰嗜卧,舌苔白腻而厚,脉缓。伤食,嗳气有腐食气。

方论

 方中重用苍术燥湿运脾为君;厚朴行气化湿,消胀除满为臣;陈皮行气化滞为佐;炙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为使。诸药合用,共成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之功。

药理作用

 主要有健胃助消化,抗溃疡,抗炎,抗病原微生物等作用。

1.健胃助消化;本方中生姜、陈皮、苍术、厚朴含芳香性挥发油和姜辣素,且后三味药辛、苦,口服对胃肠粘膜有温和的刺激作用,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加胃肠运动,并抑制肠内异常发酵,从而增强消化机能,排除肠内积气,而达健胃助消化之效。

 2.抗溃疡:方中甘草、陈皮、厚朴对多种实验性溃疡模型有明显抑制作用。

 3.抗炎。方中生姜、陈皮、甘草对不同的炎症模型均有较明显抑制作用。

 4.抗病原微生物:平胃散中除大枣外,其余5味药均有不同程度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论平胃散的临床应用

    方剂中的散是指散剂,即将药物粉碎,混合均匀,制成粉末状制剂。如制成粗末,以水煎取汁服者,称为煮散,[1]如平胃散。平胃散出自周应所著《简要济众方》卷5,主治胃气不和。本方由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组成,制成粗末,以生姜、大枣为引,水煎。但本人运用平胃散临床体会认为,平胃散中的散除了有煮散之意外,还有其他深刻意义,具体如下讨论。此讨论对临床准确运用平胃散提供一种新的指导思想,对以散命名的古方的研究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对新方和中成药的命名提供一种新的深渊思考。

    1  理论研究

    脾主运化水液,为津液代谢之枢纽,为散输水津之本(清·石芾南《医原·百病提纲论》)。湿与脾关系密切,湿邪最易伤中焦脾胃,脾虚生湿,湿盛伤脾;湿为阴邪,若饮食失常或过食生冷以致脾阳失运,寒湿中阻,气机失常,水湿为之不化而聚,水谷为之不消而滞,遂形成“水反为湿,谷反为滞”之湿、滞之证,而平胃散为化湿之首方,最为适宜。[2]

    平胃散组方简炼、寓意明确,为历代医家所常用的古代名方。有燥湿运脾,行气导滞,散中焦之湿阻的功效,用于湿邪困阻脾胃,阻遏气机,散输水津失调所致的脘腹胀满、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口淡无味、口干口渴、肢体困重、倦怠嗜卧、大便溏薄、舌苔厚腻等。

    平胃散药性从辛温、从苦燥,辛温可宣散运脾,苦燥可祛湿除满。苍术苦温辛烈,有运脾燥湿安胃之功,为君药,能升阳散郁,燥湿而宣化痰饮。凡湿困脾阳者,非苍术芳香辛烈而不能开泄,痰饮弥满亦非此而不化;厚朴味苦辛温,气香,有化湿导滞之效,用于湿困脾胃,食积气滞引起的脘腹胀满,胁腹疼痛,为降气宽肠之药;苍术、厚朴合用,苍术性燥为君,厚朴行气为臣,协同相助化湿浊健脾胃,开脾气、降胃气相得益彰,有化湿运脾行气和胃之功;陈皮味辛性温,利气行痰,能消谷气,开胸膈痞满为佐药;陈皮、厚朴芳香化浊,醒脾开胃行气,而湿滞多导致气滞,气行有助于湿化滞消;使以甘草甘温助脾及调和药性;生姜辛温,温中祛湿和胃,与大枣合用,辛温益脾胃之元气。[2]本方以苦能泻实满,辛能散湿满之功,散中焦之湿阻,宣行被遏之气机,起到“结者散之”之效,湿得以泄越,脾胃亦因而调达,恢复散输水津之功,达到“邪去正安”。

    可见,平胃散中的散有三层意义:除了有煮散之意;还有散阻除邪之意,散者,散也(元·王海藏《汤液本草·东垣用药心法》);更有脾胃散输水津之意,称胃散。即平胃散以散中焦之湿阻为其主要作用,使脾胃散输水津之功恢复平常。

    2  临床体现

    平胃散临床运用非常广泛[3,4,5,6],临床上只要抓住平胃散散中焦之湿阻特点随症加减,可获良效。

这里以笔者运用平胃散的临床病案为例:

    病案一、郭某,男,47岁,半盲人,四川成都人,从事盲人保健按摩,双手心出汗多年,影响按摩工作,多年到处寻医治疗效果不佳。2010年11月,在成都市残联职业培训中心进修盲人按摩中级班时,找我诊治。双手心出汗,在成都残联上课后更加严重,咽喉有痰,不易咳出,痰有咸味,没有其他疾病,舌质暗淡,舌苔厚腻白微黄,脉沉细。此乃三焦湿阻,以中焦为重,气机不疏,津液不正常输布所致;治宜三焦分消,燥湿健脾,行气导滞。方用平胃散和三仁汤加减。苍术15g、厚朴10g、陈皮15g、炙甘草10g、枳实15g、白蔻仁15(打碎)g、党参30g、白术10g、杏仁10g、苏梗15g、茯苓15g、薏仁30g、法半夏15g(打碎)、苏叶10g、黄芩10g。3剂水煎口服。一周后,打电话告知我,病愈。至今没有复发。

    按:脾灌四旁(《素问·玉机真脏论》),以及脾主四肢,此病人双手心出汗主要因湿阻中焦,气机不疏,灌四旁失调,津液不正常输布所致,所以用平胃散燥湿运脾,行气导滞,散中焦之湿阻,气机舒畅,以灌四旁,津液输布正常,不专治汗,汗自愈。

    病案二、张某,女,40岁,半盲人,四川成都人,从事盲人保健按摩,感冒咳嗽,一个月左右,多处寻医治疗效果不佳。2010年11月,在成都市残联职业培训中心进修盲人按摩中级班时,找我诊治。干咳,咽部发痒就咳,微恶寒不发热,咽干,喝水不多,出盗汗,刚月经结束,舌苔厚腻白微黄,舌下大络瘀血明显。此乃风邪犯肺,中焦湿阻,气机不疏,肺气失宣所致;治宜疏风止咳,燥湿健脾,行气导滞,宣利肺气。方用平胃散和止嗽散加减。苍术15g、厚朴15g、陈皮15g、炙甘草6g、茯苓15g、藿香10g、佩兰10g、党参30g、当归15g、川芎15g、荆芥10g、防风10g、杏仁15g、桔梗15g、紫菀30g、炙百部15g、批把叶10g、黄芩15g。3剂水煎口服。结果吃完1剂就病愈。我告之可停服剩下的2剂。

    按:脾气散精,上归于肺(《素问·经脉别论》),此病人干咳咽干,乃中焦湿阻,气机不疏,散输于肺失调,肺气失宣所致。所以用平胃散燥湿运脾,行气导滞,散中焦之湿阻,气机舒畅,以上输于肺,肺气得宣得润,疗效快速明显。

     3  结语

    平胃散中的散有三层意义:除了有煮散之意,还有散阻除邪之意,更有脾胃散输水津之意,称胃散。临床上只要抓住平胃散散中焦之湿阻特点随症加减,可获良效。同时,以散命名的其他方药如藿香正气散、银翘散、逍遥散等,也有类似意义,对于众所周知的中成药藿香正气水,若命名为藿香正气散水,也许意义更深渊,具体怎样,有待进一步研究。

    老李刚从单位退休。他告诉我说,他几年前,由于工作忙,应酬多,饮食很不规律,而且经常暴饮暴食,所以落下一个胃痛的病,后来经人推荐,吃了一种药,叫香砂平胃散,只要吃下去,很快就能把胃痛止住,他坚持吃了三十盒后,胃痛居然就被根治了,直到现在,他的脾胃都还很不错。所以,他逢人胃痛,就推荐香砂平胃丸。

    我问:“您是怎么知道吃香砂平胃丸可以治胃疼的呢?”

    他说:“也是别人推荐的。”

    我知道,病人之间出于好意,经常会出现互相推荐医生,推荐养生书籍,推荐药物的现象。一个医生,我在他那里治得疗效叫好,我会推荐其他的病友去他那里;一本养生书,我看了觉得好,我会把它推荐给身边需要它的人。这都无可厚非。但是,一种药,我吃了有效,别人吃了就不一定有效了,是不能乱推荐的。这位病人,在别人的推荐下吃了香砂平胃丸,居然把胃疼给治好了,我只能说,他很幸运。而他又把这个药推荐给更多的人,其效果可想而知,肯定是有的有效,有的没效了。不过,话又说回来,一个药能在患者之间口口相传,也说明他对某个病有比较广的疗效,是个不错的药。

    香砂平胃丸是一个什么样的药呢?它的药物组成部分是:炒苍术、陈皮、甘草、姜厚朴、香附、砂仁。其中,前四味药是中医里有名的经典方剂——平胃散,是专门用来去脾胃之湿的。香附和砂仁都是行气药,其中香附行肝气,砂仁升脾气。平胃散加上香附和砂仁,就成了香砂平胃散,现在制成丸药,就叫香砂平胃丸。别看这小小的六味药组成的方剂,还真把绝大多数胃痛都给管了。

    胃痛,最常见的是下面两种:

    首先是体内湿邪过重,脾的功能被湿邪困住了,不能升清降浊,恰好香砂平胃散中有平胃散这四味药燥湿健脾,能祛除湿邪,恢复脾的功能,还有砂仁这味芳香的药来醒脾,帮助脾的“升清”功能,把水谷之精微往上升。脾胃里面的湿化了,胃就更加通畅了;脾气能升了,胃气就能降。这样,脾胃之气安和,胃痛自然无影无踪。

    还有一种胃痛,是肝气不舒。肝属木,脾胃属土,木能克土。像那些平日里动情绪较多的人,肝气较旺,脾胃就受到肝的欺负,造成脾胃之气不顺,升降失调,也会导致胃痛。香砂平胃散中恰好有香附,可以行肝气,再加上其他健脾的药物,足以让脾强大起来,不再受肝的欺负。脾胃强大起来了,胃就不疼了。

    所以,这两种最常见的胃痛,用香砂平胃丸就能管住。这也是香砂平胃丸能如此受大家欢迎的原因吧。但如果是胃阴虚的胃痛,用这个药就不管用了。胃阴虚比较复杂,不好用中成药对付,得去医院治疗。胃阴虚的胃痛,明显症状是舌头很干、口渴、手足心发热,很容易区分出来。所以,如果在胃痛的同时有口干舌燥、手足心发热的症状,就不要吃香砂平胃丸了。

    其实,香砂平胃丸并不仅仅是治胃痛的中成药,它的作用还大着呢。中医界有一句有名的顺口溜,叫做“香砂平胃散,一天开到晚”。就是说,有的医生,一天到晚看病都给人开香砂平胃丸,当然,可能是开成药,也可能是开组成香砂平胃丸中这六味药并做加减。可见香砂平胃丸的应用之广。

    尤其是在当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运动的减少,湿邪成为人体内最大、最顽固的邪气。湿邪从哪里来?可以从外来,也可以从内来。外来的湿,主要是长时间在潮湿的地上坐卧,或是在潮湿的环境中生活,或是淋了雨,或是在大雾的天气外出,等等。外来的湿,伤害的主要是人的肌肤皮毛,还不至于马上伤到五脏中去。这种湿还不可怕。可怕的是从我们体内而生的湿。

    体内的湿生于脾,脾负责运化水谷精微物质,一旦脾虚运化不力,那么一部分精微物质就化成了湿,湿滞留在脾这里,有阻碍了脾的更能,使得脾更加运化不力,形成更多的湿,如此恶性循环。当我们感到有以下症状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时候,就要注意,体内已经积聚了很多湿邪了:

    (1)舌头胖大,舌边有齿痕。

    (2)舌面水滑,多痰涎。

    (3)饮食不香,尤其不喜欢喝水,甚至口渴也不喜欢喝水。

    (4)头脑昏沉,想睡觉,身体沉重。

    (5)睡觉鼾声如雷。

    (6)大便不成形,粘稠,往往黏在马桶内,一桶水冲不干净;或黏在肛门外,需要很多张手纸才能擦干净。

    (7)嘴里感觉粘乎乎的。

    要治湿邪,首先要健脾,用香砂平胃丸,健脾化湿,同时适当地理一理肝气,肝脾同养,其实是很多人都需要的。

    前几天,我出差刚回来,一位好朋友找我,说自己腹泻一个多月了,西药用了无效,黄连素吃了也一点效果也没有,每天一定是泻几次,也不是特别痛苦,每次泻完了甚至有点舒服的感觉,可是,很麻烦的是不敢走远路,怕突然找不到厕所,泻之前会肚子痛,然后必须赶快跑去厕所。他当时是稍微吃多点就泻,稍有冷风也泻,泻的时候,可以看到食物没有完全消化。最后导致基本不敢吃很多东西了。现在人已经变得瘦了。

    从他的描述来看,有点像寒热错杂导致的腹泻。但是我观其肚子较大,面色白,觉得他应该是脾虚,就问了他一个问题:平时,会不会听到肚子里有水流动的声音。    他果然回答:肚子里面经常有声音,有的时候是气的声音,有的时候是水的声音。    然后我看他的舌头,非常明显的脾虚湿盛的舌像,就是:舌苔满布、舌体胖大,舌边有齿痕,舌面满是水液。    这种人,如果仔细看,就会发现舌质并不是红色的,而是淡白的。    

我当时判断,这位朋友是因为脾虚,导致脾土无力控制水湿,水湿则更加加重了脾虚,这样脾无力运化水饮,因此导致了腹泻。    

于是我告诉他,可以去买一个中成药,叫平胃丸,试着服用两天。    结果,第二天他告诉我,只吃了一天,腹泻居然就停止了!后来再服用了几天后,我让他改服参苓白术丸,加强补脾的效果,这个持续了一个多月的腹泻居然就这样好了。其速度之快,超出了我的想象,当时深深感觉,如果对症,中医那些经典的方子是非常有效的。

    这样的经历,其实每位中医都有,甚至有很多中医非常擅长使用这个平胃散。这个方子我会在后面介绍给大家的。

    现代人湿气特别重,这是我在研究舌像的时候发现的,在读博士的时候,我的电脑里面有很多舌图,有三千多张,我每天就是习惯地看这些舌图,有一天,我蓦地发现其中有几乎一半的舌像水湿都很重,这让我很疑惑,当时我以为是因为这些舌图都是在医院里面拍摄的,后来,毕业了,我在观察普通人的时候,发现水湿的比例也是这么多的。

    从古代医案来看,水湿的比例并没有这么大,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

    我想,可能和现代人的生活习惯有关。

    第一:现代人冷饮喝得比较多。现在无论冬天夏天,大家都喝冷饮,现在这么冷的天了,到超市里面一看,很多饮料还是放在冰柜里呢。很多人觉得买饮料没买凉的吃亏了,同样是一块钱一个饮料,他在冰箱里放过的饮料含着电钱呢。我一定不拿那个常温的,一定给我拿那个凉的,这样把冰凉的水都灌进肚里了。

    古代没有这事,古代要想喝凉的,挖地窖挖好深的,然后储冰,基本是皇上才有这个条件。那么,我们把这么冰凉的饮料喝下去会伤什么?伤脾阳,一下把阳气给伤了,阳气是控制水湿的,结果水湿控制不住,湿气越来越重,男性喝冰啤酒,干杯,咕咚咕咚下去了。

    现在我看好多人冬天都要喝冰啤酒,一定要冰的,下去了一下把脾阳伤了,脾阳伤了,伸舌头一看,舌头水湿特别重,舌体边有齿痕,舌苔满布,舌体胖大,舌苔上面唾液特别明显,这都是水湿重的舌像,很多经常喝凉啤酒的人,都会有慢性腹泻的毛病,一吃凉的就腹泻,其实这就是脾肾阳虚了。

    所以我们学习中医要学习什么?要学习生活智慧,像喝冷饮这种习惯,从小就要教给孩子不要这么做,养成习惯,这样他长大了绝对不会吃亏的,因为有智慧了。

     第二,现代人空调吹得多,中医最重要的原则是天人相应,我们的身体会随着季节不同有变化,本来夏天应该是热了,皮肤开泄了,肺主皮毛,毛孔开张,汗就出来,肺气会使得津液往外走,中医说,夏天这个季节阳气在外,这个时候我们如果开空调了,一下汗出不来,喝的水都没有地方出了,会伤到肺,把肺的阳气给伤了,肺主水,结果它又没办法运化水了,水湿很多。

    现在,一到夏天,好多人到办公室都要把空调调得再冷点,实际上最后很多朋友都会伤到。我建议,夏天千万别使劲开着空调冷风,当时觉着舒服,但回头会伤到肺的阳气。

    第三,要锻炼身体。要晒太阳,要出汗。现代人运动的机会太少了,长期坐在办公室里面,空调吹着,下班在车里,然后回家休息,很少有户外活动的机会。我们现在很多人怕出汗,其实出汗正是身体气血运行,排出湿气的一个途径,尤其是孩子,现在的孩子作业多,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室内,很少有挥汗如雨的机会,其实这样不利于水湿的排出,我们要让孩子多参加户外运动,这非常重要。

    另外一个问题,就是现在很多人喝水特别多,不知道每天要喝多少桶水。我曾经看到过一位老人最近心脏出了问题,她的孩子是我的好朋友,请我到家里去看看,我去一看,这位老人一天给自己弄了九大杯水喝,上午三大杯、下午三大杯,晚上三大杯,就一天生灌下去这么多水,而且是在运动量很少的冬天,把我吓坏了。这是不对的。

    其实喝水要分季节的,今天热天和昨天冷天喝的水是不一样的,天热的时候汗出的多,我们就要多喝水,这没问题,但是今天冷了,冬天的时候本来没有那么多水蒸发了,你没出那么汗,喝那么多水干吗?水从哪儿出去?你的肺脾肾有那么强的运化功能吗?年轻人身体好,元阳足可以多喝点水,老人运化能力相对弱了,还喝那么多水干嘛?

    我们知道,心在体内属五行中的火,什么克火?水克火,水是用来灭火的,当你水湿重时会蒙蔽心阳,因此这么大量饮水,会导致心脏的问题的。

     人是大自然的万物之一,会随着大自然的变化而变化,一到夏天,汗出的多,往上蒸发的多,到冬天你就慢慢收敛了,叫闭藏了。冬天不运动了,不出去走,在家里待着没有什么事,又不出汗,然后喝九大杯水,水湿重了,直接蒙蔽心阳。和天一样,雾气重了会把太阳遮住了,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在宣传健康知识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因人而异,千万不能一刀切,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保健作用。

    所以,去除湿气的根本方式,是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果这些生活习惯不改,那么水湿虽然可以通过药物去除,但是马上就会复来,我们不能总是靠药物维持体内的平衡,所以,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对我们来说是特别重要的。

    可是,如果确实身体被水湿困住了,那也需要药物来调理,中医里面有很多祛湿的方子,比如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里面就出了苓桂术甘汤、真武汤、五苓散等很多祛湿的方子,在水湿停留在身体不同部位的时候,可以用到这些方子。

    后世,在宋代的《太平惠民合剂局方》里面,也有很多精彩的方子,因为这些方子是当时皇家组织编写的,因此很多方子都非常的精到,其中平胃散就是一个祛湿良方。

    平胃散主要是用来去除脾胃的湿气的。它的组成和服用方法古人讲的是:苍术(去粗皮,米泔浸二日)五斤,厚朴(去粗皮,姜汁制,炒香)、陈皮(去白)各三斤二两,甘草(炒)三十两。上为细末。每服二钱,以水一盏,入生姜二片,干枣二枚,同煎至七分,去姜、枣,带热服,空心、食前入盐一捻,沸汤点服亦得。

      这个方子现在已经有了中成药,叫平胃丸,具有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之功效,主治湿滞脾胃导致的脾土不运,湿浊困中,胸腹胀满,口淡不渴,不思饮食,或有恶心呕吐,大便溏泻,困倦嗜睡,舌不红,苔厚腻。

      因为这个方子的苍术药性燥烈,因此没有水湿之气或阴虚之人,症见舌红少苔,口苦而渴,或脉数者,都不能服用这个方子。

      现在有的中成药里面没有配上姜枣,大家看说明书,如果没有,则在服药的时候,需要自己用几片生姜,几颗大枣,熬水冲服这个药物。古人配方都是有讲究的,因为此方为攻邪之方,所以配合姜枣保护脾胃之气。这个思路我们不能给丢掉了。

    在这个方子里面,苍术苦辛温燥,最善燥湿健脾,故重用为君。厚朴苦温芳香,行气散满,助苍术除湿运脾,是为臣。陈皮理气化滞,合厚朴以复脾胃之升降;甘草、姜、枣调补脾胃,和中气以助运化,都是佐使。诸药相配,共奏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之功。这个方子的主要作用部位,主要在脾胃,如果是水湿引起了脾胃的功能异常,呈现胸腹胀满、口淡食少、腹泻、舌苔白厚而腻主症的,都可用它来治疗,所以古人说它是“治脾圣药”。后世有许多健胃方剂,都是在此方的基础上加味而来的。甚至说著名的也是出自局方的不换金正气散,就是这个平胃散加上藿香、半夏而来的。

      需要知道的是,这个方子是治病攻邪的方剂,并不是保健的,所以不能没事儿拿来服用,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用的时候,根据我的经验,这个方子效果非常快,如果一两天见效,则才能继续使用,如果不见效,说明一定方向不对,就要重新思考。

      而且水湿去除之后,还需要用参苓白术丸等补脾的药物来滋补一下,因为平胃散祛湿的力量很大,但是滋补的力量不足。

      因此此方辛燥,所以孕妇忌服。

    这里,我给大家讲的是一个祛湿的思路,讲的是自己的一点心得。大家如果觉得自己的情况比较相似,可以找附近的医生帮助分析一下,看看自己能否使用。但是最终的水湿的去除,一定是需要依靠我们良好的生活习惯来保证的,这是大家必须牢记的。

    另,网络上没有办法诊病,如果仅仅根据口头叙述分析病情,会出现很多错误。所以大家有问题,请咨询本地的中医,这样可以做到四诊合参,可以不耽误病情,希望大家了解。


    平胃散与《二陈汤》的效用

    两方都是中医《方剂学》里面的一个普普通通的汤头!二陈汤的功效就是除去痰涎!平胃散的攻效是也平胃气!二方有何关联呢?

有诗云:“一剂养神平胃散,两盅和气二陈汤!“此二方为何有着这样的关联呢?这文人的笔就是不一样!平胃散吃多了用,二陈汤生痰了用!养神与平胃散有何关系!平和气血与二陈汤又有何关系!好象有点前不搭调!

食多伤神这或许就是平胃散和养神的关系吧!人的胃口过大,思索过多就会影响着人的食欲!关于冶胃气!有和胃的,有清清胃的,还有温胃的方!而此语而只说平胃呢!看来这人性中贪字成分是很重的!为贪口服而欲杀生灵!这就是人性之恶!天造万物,人以冶之!但做人不可太过,太过就会有损自已!

    二陈汤去痰!痰字火之病!人身之火气不和而生!二陈汤为除痰之轻剂。这古人说话就是如此!平胃散为冶胃之重剂而二陈汤为除痰之轻剂!古人的养生之理是于这般!说的话确是很值得平凡之人以思索的!此诗意合而为一中和之意!是说做人不可太过!太过变为其夭(或作妖)。妖气十足就不能算是平常之人了!是夭就可能有折的时候!做人啊!就是如此万事不可太过!急性子是没有好处的!

作者忠告: 

    1,本文仅供参考,请朋友们要在中医师指导下,辨证施治,分清寒热虚实,对证用药,才能药到病除,否则适得其反。

    2,请朋友们不要自己乱用,避免发生不必要的严重后果!

本文转载自http://user.qzone.qq.com/91901437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