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征文小小年纪,哪来这么多戾气

 柏桢 2018-09-12

本文参加了【护苗 • 成长】有奖征文活动

  从金庸、古龙、梁羽生的经典武侠小说,再到日本漫画家小山鹿梨子的《校舍的后方埋藏着天使》及日剧《告白》《life 人生》等校园欺凌剧,使得一些三观、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观众“热血沸腾”,“尚武”情结可谓由浅入深、由思转暴。

  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纷争,纷争产生矛盾,矛盾制造暴力,暴力酿造悲剧。宿舍,学生心中温馨的避风港,被视为同学、校友间纯洁、亲切、兄弟情、姐妹情的代名词之一。

  江湖与校园,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概念,然近期发布的《校园暴力司法大数据报告》,却让我们不得不接受这样的一个现实:校园暴力案件多由琐事引发,因大部分案件发生在宿舍,使得“宿舍”已成校园暴力案高频词。不仅如此,数据显示在校园暴力故意杀人案件中,有预谋犯罪的比例高达69.76%。

  从马加爵杀人案到郭力维杀害室友,再到药家鑫故意伤人、复旦硕士生饮水机投毒等等,我们不住的质问:“本是同校生,相煎何太急?”

  青少年,之所以戾气缠身崇尚“暴力”,一方面狭隘、自私、唯我独尊、好占上风本就是他们现阶段的正常心理,此时极易被一些电影、电视剧、不良青年等暴力行为所感染,进而崇尚“暴力美学”,认为一切问题在“暴力”面前都不是问题;另一方面折射出的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缺位,反映出的是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综合治理措施的缺失。

  曾经,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一级演员巩汉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自己小时候就被欺负过,坦言他也曾经是青少年暴力的受害者。他认为,目前学校强调更多的是分数,而孩子的法律观念淡薄、家教的缺失使得孩子的独立性稍差,遇到问题无法解决,直接导致了暴力行为的经常出现。

  面对校园暴力,任何人都不是旁观者,如果今天我们不能勇敢地站出来将其扼杀于摇篮,那么明天很有可能就再也站不起来。此外,家长们切莫小看校园暴力的影响,因为那是一群有破坏力却无容忍度的少年,在察觉到孩子们有可能遭遇校园暴力的时候,一定要给予他们支持和力量。

  与此同时,相关部门需持续净化社会风气,加强对社会正能量的宣传和报道,扎实开展“法律进校园”、“法治进校园”活动,及时矫治青少年的不良行为。

  常言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古有周处,年少时因纵情肆欲,为祸乡里,被世人称为“义兴三害”之一,后改过自新,功业更胜其父,留下“周处除三害”的传说。今有古天乐、谢霆锋、高晓松、乔布斯、奥巴马等少时为祸,痛改前非后不仅成就了一番事业,还为社会、国家、时代发展增砖添瓦。

  青少年,莫负光阴,趁花季年龄,不妨多到宽敞明亮的教室学习知识、坐在书香四溢的图书馆专注阅读、站在奥妙无穷的科技馆触碰科学、奔跑在挥汗如雨的操场上释放激情……

生活不止眼前的暴力,还有诗和远方的明天。犯错不可怕,知错能改善莫大焉,望存有“暴力”情节的青少年朋友尽早悬崖勒马,改过自新后,你们依旧可以知耻后勇、努力拼搏,逐渐成为社会好青年、时代弄潮儿、国家真栋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