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工具篇】世界咖啡:组织学习体系中的“乾坤大挪移”(下)

 岩上秋龙 2018-09-12

小和课堂

大家好,这里是小和课堂~

从今天起每周三,

小和都会为大家带来行动学习系列文章的推送,主题涉及行动学习的理念、方法、工具和相关案例,请大家多多关注哦~


上期的推送小和给大家概述了在行动学习中最常用的促动技术工具——世界咖啡的内涵与运作方式。今天小和将给大家继续讲解世界咖啡的适用范围/情境,以及落地的技术、流程。

世界咖啡的适用范围

适合:世界咖啡的适用面其实挺广的,适合以发展战略、经验交流、激发灵感、探寻问题为主题的研讨会,共同构建一种知识、分享系统、问题分析系统、关系梳理系统。


不适合: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容易解决的问题。


应用注意:如果是在培训模块应用,世界咖啡结束,这个模块结束。如果世界咖啡结束再来讲这个模块内容,就失去意义了。


世界咖啡落地的两大流程工具

在多年行动实践中,笔者基于世界咖啡原理,以及前人总结出来的经验,给大家介绍世界咖啡落地的两个流程。


(一)促动技术:ORID原理

所谓的ORID原理,字面来看,是指(O实践-客观事实、R感受-客观反射、I意义-事实分析,D 行动-基于事实的)这四个要素。


可以看出,ORID原理有两大关键词——客观、事实。客观事实与客观反射,对于问题抛出后,每一轮参与者给予此问题的事实陈述与反射性陈述,都是对这一问题的全面性和客观性,进行了补充,描述性事实能够让参与者对这一问题的出现、解决方式的各种可能性,进行全面的假设和推理,帮助参与者对具体的问题,能够做到无遗漏、多角度思考。


促动师在提取知识和经验的同时,参与者已经能够大致知道问题的解决方案与问题背后的事实真相到底是什么了,这就是世界咖啡的魅力,这与六顶思考帽所提倡的高效会议原理非常相似。


(二)萃取技术:四步法

“建立大数据→提取→转化→模型化”

组织经验蕴藏于内部专家身上,主要包括两类:一是显性知识,而是隐性知识。我们在十年前反复强调的“隐性知识显性化,显性知识结构化”等口头禅,正是在于帮助组织经验萃取与呈现。呈现的方式基本就是变为课件,通过内训师授课,在组织内部进行二次传承与复制。


显性知识最常见的就是流程与管理工具,浮现在岗位之上,帮助员工完成工作任务、解决业务问题;这一点不难理解,我们只需要根据时间纬度、任务与问题导向,就可以获取出来。


难的是隐性知识显现化。隐性知识通常包括态度、管理技巧、思维模式、诀窍、甚至信仰、判断与决断力、前瞻性等。这些经验都因人而异,在促动与萃取过程中,需要基于具体的问题,探索其所发生的情境,找到其解决这类问题背后,所付出的关键突破方式,引发其关键性的转变到底是什么。


写到这里,我们要澄清一个事,萃取模型肯定有,但绝不是只有一个。事实上,我们在制定战略、探索需求、解决问题等之中,都有相应的管理工具,这些工具都是可以采取萃取的方式,来得到高度精辟、凝练的概念或词汇来。


一大堆数据和信息通过论被获取出来后,如何萃取成想要的,则首先要从大数据的底层逻辑来思考。珍珠往往是“拾”到或“提取”到,说明了原始大数据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世界咖啡前半部分的讨论与环状呈现,大量的经验与案例会被提取出来。建立漏斗模型最重要的首先是“多”。


其次,有了大数据后,我们还得建立关键路径,进行原始数据的二次开发与转化。再其后,为了便于大家掌握复杂问题的简单化解决方案,我们还得做最难的一步——模型化,至于“转化”与“模型化”,限于篇幅,我们举个例子给大家说明一下,不在此详述。


在上图中,我们看到的是,美国作家柯维提炼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我们可以设想,假设召开世界咖啡会议,讨论高效能人士的习惯,不出半天,一定可以搜集好几万字。


而要把这几万字通过简洁、形象的概念化的内容呈现出来,则是“转化”与“模型化”的综合应用。高效能人士的好习惯一定很多,为何只有七个,这七个之间的关键性是怎样的?之间的内联逻辑是如何设计的?


当你思考到了这一点,你已经明白世界咖啡的奥秘了,最起码也算入门了~

(图片来自网络,文章经作者授权发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