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茱萸汤■阴实症头顶痛

 FyssqzhOk 2018-09-12

  胡老云:本方主治寒饮冲逆,若上之食谷欲呕者;呕吐、手足厥冷、烦躁欲死者;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呕逆胸满者,均属其证,亦即运用本方的要点。应用于胃肠及头脑诸疾,均有惊人的疗效,今举数端以供参考。剧烈头痛或头晕而呕吐,或恶心欲吐,无热象者(即除外小柴胡加石膏汤证),本方俱有捷验、西医所称的美尼尔氏症亦多见本方证,宜注意;偏头痛,尤其偏于左侧者,大多属于本方证,胃脘疼.呕而不欲食者,宜本方。若更腹鸣、大便溏频者,可于半夏泻心汤加吴茱萸治之,即本方与半夏泻心汤合方,无论胃肠炎胃溃疡依证用之,均有良验;剧痛的青光眼而呕恶者,也多有应用本方的机会。

  [辨证要点]胃虚寒干呕吐涎沫、胸闷或头痛者。

  [验案]李某,女性,43岁,东北锦州人,头痛呕吐已六七年,近二年来视物模糊,到处求医,诊断为青光眼。而服中西药无数。近一月左眼失明,因专程来京求治,自感有物覆于眼上,常头痛如裂,伴呕吐、目干涩,心中发热、手足心热、口干不欲饮,苔薄白,脉弦细。证属血虚饮盛,治以补血除饮、与吴茱萸合柴胡桂姜汤、当归芍药散:吴茱萸10克,党参10克,干姜6克,大枣4枚,柴胡12克,黄芩10克,桂枝10克,花粉12克,当归10克,白芍l0克,川芎10克,泽泻18克,生龙骨15克,生牡蛎15克,茯苓12克,苍术10克,炙甘草6克

  结果:上方服三剂,诸证即见好转,连服21剂,视物渐清,治疗二月未易一药,左眼视物清晰,头痛等症也消失。


吴茱萸汤解:脾胃虚寒,水饮不降;补中焦,去水饮,升降脾胃法;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

胃虚有寒饮,冲逆头脑,头痛头晕都可用这方子,如美尼尔氏综合症,头晕呕吐,可用吴茱萸汤(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幼儿的偏头痛,胃痛属于虚寒有寒饮的也可用吴茱萸汤。

吴茱萸汤(吴茱萸9 人参9 生姜18 大枣4枚)温中补虚,降逆止呕,这方子是温中健胃祛水方剂,吴茱萸专治水气上冲,故用于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现亦用于美尼尔综合症。


吴茱萸汤
第 378 条
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这个病很多了,干呕就是不吐食,但是只吐涎沫,涎沫就是胃有停水,头痛,这个水气往上来,冲逆,口吐涎沫,是水的上冲都影响大脑,头痛头晕,这里没有头晕,我就根据这条,我常用吴茱萸汤,不一定吐涎沫,我们问病人,口水多,这也是寒饮往上的表现,或者是胃痛,胃虚停饮,这个水究竟是在胃呀,用吴茱萸汤好使。这个吴茱萸这个药呀,它去这个水往上冲逆,是最有效不过的,这个药不管它热了些,由于祛水的药都是热药,如干姜生姜,这里有水逆,都因为胃虚,另外搁人参、大枣、生姜,吴茱萸配合生姜,生姜的量挺大,用于制呕去水,人参、大枣呢,是健胃补虚,胃要是不虚,不停水,因为胃虚,他停水,去水用吴茱萸、生姜,止呕,一方面也固其根本,胃要不恢复,去水也没用。由于胃虚,水还来,必须标本兼治,一方面下去痰水,同时用人参大枣补益胃气,这个方子的意思是这个,这个病很常见。

我觉得我自己都好会制造吴茱萸汤证,有人在攻击张仲景这一条,说:“吴茱萸这个药,是厥阴药,『少阴病』有什么好烦躁欲死的?这为什么要算到少阴病?”我说,以我制造吴茱萸汤证的方法来讲,它的确可以算到少阴,怎么讲呢?要制造这个少阴病的烦躁欲死要怎么制造?你只要刚感冒的时候,还在桂枝汤、麻黄汤证的时候就吃肾气丸,马上拉到少阴,这个病的阳邪跟阴邪都纠结在一起的时候,你就只好在床上挣扎翻滚、烦躁欲死啊!很好制造的。所以基本上拉进少阴或是拉进厥阴都是可以的,肾气丸三阴都入嘛。

  如果是体质本来就湿气很重的、痰饮很多的人,得了少阴病,真武汤能去水、四逆汤能去寒,可是这些汤都不去湿痰!残余的湿气、痰饮,在少阴病的时候,往往会发成吴茱萸汤证的。

吴茱萸汤~吐利寒厥。

A.方药:吴茱萸3g(汤洗七遍),人参3g(或党参9g),大枣十二枚,生姜15g。

B.功效:
凡是胃中有寒、食入即呕吐的;或少阴伤寒而呕吐下利、手足厥冷、烦躁不安、难以忍受的;以及厥阴有寒邪上冲而干呕、口吐涎沫、头痛等症,皆有良效。

C.歌诀:
吴茱萸汤人参枣,
重用生姜温胃好,
阳明寒呕少阴利,
厥阴头痛皆能保。

呕吐甚:陈砂夏;
酸频:乌贼瓦愣加;
头痛甚:归芎佳。

洞天禅微
JT叔叔:病人,强烈地头痛。如果你没头痛过,你不知道头痛叫什么。强烈,然后呢,他这个痛,最常见的是从肩胛到后脑,沿着耳朵一直到太阳穴的地方。这个吴茱萸汤呢,一剂下去,头痛就去掉了。

吴茱萸为什么能止头痛,因为他能够补肝阴。就是肝的血不足的时候,吴茱萸来补他。肝经呢,按照针灸呢的理论来看。肝经直接到头部的百会。从身体里面到了百会以后。从剖面图来看,肝经到了百会以后,会到了眼睛这边。所以产生的头顶的痛,眼睛的痛。还有肝经直接落到女人胸部乳房的乳头这面,乳头这里哦。所以,比如说乳癌。乳癌如果是开始的时候,大部分都是在乳头这个地方。如果乳头下陷,阳气就下陷,这就是危险的症状。哦,后面痈脓我们再讲。所以肝经的走向是这个样子。所以说如果肝血不足的时候,病人会有强烈地头痛。肝阴不足的时候,里面是阴寒的。就是因为是阴寒的,所以血管呢,非常的细小。那血通不过去那,那头痛痛地很强烈。吴茱萸汤。那如果一个病人呢,他告诉你,医生那,我这个头痛很严重,每次头痛的时候我都得吐,呕吐就头痛,他已经在告诉你了......请给我吴茱萸汤。为什么?吴茱萸本身就止呕。
再来看吴茱萸汤,吴茱萸,跟生姜混在一起。所以,吴茱萸这个很有名的。肝脏虚的时候,你会肿起来。肝实的时候,阴实的时候也会肿起来。肝虚的时候肿起来挺到位,病人也是,恶心呕吐,这个时候用吴茱萸汤。每天晚上,常年每天晚上一点到三点醒过来,肝脏就已经有问题了。那所以你只要听到病人,我每次头痛的时候我就大吐,吐翻了,这就是吴茱萸汤症。你一味药都不用变,吴茱萸很苦,不好吃,那吴茱萸三钱,吐翻得话,胃的津液不够啊。这时你人参多加点,生姜多加点,红枣多加点,可以把胃的津液补足嘛,这个非常地好用。因为吴茱萸它的药性,属于热症,他能去肝的阴寒哦,药性比较热。所以呢,病人头痛的时候,除了呕吐,手脚冰冷也是吴茱萸汤。所以,后项强痛,头痛啊,还有胃下垂,这个胃的虚寒,不是热症。这个胃里面难过,我们看他到底有没有东西堵在里面,他有没有胃反,什么朝食暮吐也没有,舌头拿出来我看看,一看舌头是白的,厚的,胃里面是寒的。然后呢,病人每次饭后胃都很难过。因为食物堵在胃里面,把胃里面压压,压得更低,胃就更难过,也是吴茱萸汤。吴茱萸汤呢,用的地方非常地多,所以说,你如果不会用吴茱萸汤,基本上很多的头痛你不会治好。甚而之,我用到什么程度,包括那个太太小姐们啊,我月经来就头痛。我就说,那你月经来的时候会不会呕吐?那我吐得很凶。还是吴茱萸汤。你知不知道,你不用管里面是什么原因。只要头痛、恶心,都是吴茱萸汤。恶心里面就我刚刚跟大家讲的,肝血不足,肝里面的血,肝虚掉了,肝肿起来顶到胃,太冷的时候,血管,肝经到头部的血管都变小了。这个时候肝经变小,所以造成强烈地头痛。

倪海夏:印堂痛用承气汤;偏头痛用小柴胡汤;整个头痛、头顶最痛用葛根汤。
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吴萸汤辨证
  吴茱萸汤在「少阴病」这一条,其实给了我们一个「辨证点上的提示」,怎么说呢?历代的医家整理这个吴茱萸汤的时候,会发现:有的时候,这个人的吴茱萸汤「证」不很明显──当然吴茱萸汤在很多情况都可以用,我们可能把脉把到他肝阴实了,或者说他的个性是忧郁症、脉偏弦,我们从病机的角度开吴茱萸汤是有啦──可是若不论「病机」这个东西,只「抓证」的话,吴茱萸汤的使用,有没有所谓「方便法门」?

  医家们的确有整理出一个非常单纯明快的使用基准,就是:无论你是伤寒也好,杂病也好,平常坐在家里人不爽快也好,只要你是「手脚冷」加「烦躁」,就可以开吴茱萸汤。就这么简单。

  「烦躁」,就是你心烦到坐立不安,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反正就是很烦很烦……

  如果你是手脚冰冷而「不烦」的话,是什么?四逆汤之类的,对不对?如果是手脚冰冷、不烦,而且拉肚子拉到脉都没有了,那是通脉四逆汤,是不是?

  那些少阴病中更严重的,我们姑且不论,但是吴茱萸汤的「手脚、冷烦躁」,很好用耶!比如说,妳月经痛,手脚冷又烦躁,那可以用;你下体、阴道什么发炎又发痒,你坐立不安、手脚冷,那这可以用。很简单嘛,是不是?

  那手脚冷加「烦躁」──因为吴茱萸汤的烦躁是可以烦躁到那个人在家里面摔东西、撞墙的那种等级──那么,神经病可不可以用?可以啊,神经病吴茱萸汤常常有用的;那忧郁症可不可以?可以。失眠有没有用到的机会?有!有肝阴实,所以手脚冷加烦躁,你就什么病都这样套一下,用得上吴茱萸汤就算你赚到。

  我常常觉得,如果你不会嫌你人生无聊,只是要赚钱,你就随便开一间什么健康食品店,顺便卖一点科学中药装的「本草养生」小胶囊……你就包医头痛,光开吴茱萸汤一辈子,你也吃喝不尽。因为这些东西,西医都不会医。你就开个健康食品店,小本经营,什么健康食品都放假的,就放温经汤,「包医更年期」!就这样鬼混一辈子,赚的钱可能比我还多哦,我一个月才四五万而已。若不嫌人生无聊,这种专病专方,太好卖了喔,满街都有金主……不,「患者」给你挑。现在这个「三阴病的时代」,哇,看到这几个方,都等于是看到钞票啊!彷佛看到钞票从天上掉下来……大概就是这种感觉。既不要医术也不要医德,太好了。而且现在消费者都很坏,你一罐温经汤,照原价卖也没人理你,卖贵二十倍就有人买了,是不是?通常是这样。

  像吴茱萸汤,我们之前有把主证整个整理过一遍。那你说,这个「破肝阴实」的药,能不能破到膏肓啊?有可能。比如说,如果一个人的心脏病,好比说是冠心病好了,这个人得心脏病的主证是什么?动不动就「吐涎沫」,那太好了,吴茱萸汤就治他心脏病,就这样开。那慢性肝炎,这个人动不动「偏头痛」,就开。

  还有一件事情,因为今天要带到厥阴,所以我先跟同学讲一下哦,其实早就讲过了,我现在是在「郑声」。厥阴经走这里(下腹两侧)对不对?它是跟盲肠连属的。那盲肠(阑尾)的功能,最近西医好象是说,是管「下腹腔的免疫」是不是?这个也讲过了。

  那么,当厥阴经有问题的时候啊,下腹腔的免疫机能,就会混乱。为什么我要提这件事情呢?那是因为我们下一堂课会教到少阴病的桃花汤。那桃花汤它也是肠子里面溃烂,有黏膜脱落,所以它说「下利便脓血」。可是呢,桃花汤的使用范围其实很窄的,桃花汤只是治疗你这个人下焦虚冷的出血跟溃烂;可是,如果这个人的调性有一点点挂到「厥阴病」的话,他就不适用桃花汤;桃花汤是纯虚寒的病,并没有牵涉到所谓「感染」。

  而厥阴病的肠子发炎也好、溃烂也好,是因为你下腹腔的免疫机能低落造成的细菌、原虫、滴虫感染而发炎,厥阴经所撑着的「下腹腔免疫机能」低落的话,一个人会动不动就直肠发炎、动不动闹痔疮、动不动子宫颈溃澜,这些说不定是「厥阴病」,还不一定要照五脏阴阳气血来辨证的。那当然下腹腔的各种癌病,都跟厥阴病常常是有关系哦。

  所以你说吴茱萸汤有没有可能治到慢性直肠炎?有,你要看这个人有没有这个证,有没有什么烦躁啦、手脚厥冷啦。当然厥阴病的肠子发炎,《伤寒论》给了一个说法叫做「下利后重」,就拉完大便,还觉得屁股塞塞的,因为直肠在肿,那是厥阴病的症状。

  当然厥阴肝经走过的地方,你说疝气、男人睪丸的病,都常常用的。甚至牵连到后面一点,虽然肝经就这样上来,但是如果是这个地方(侧腰),比较偏肾脏位置的绞痛,吴茱萸汤也可能医到,如果要说少阴病的话,急性肾衰竭时,很容易出现「烦躁欲死」的吴茱萸汤证的。

  如果是侧腹痛,要稍微抓一下主证。不绝对是吴茱萸汤,因为治疗厥阴经这条经本身的痛,我是当归四逆汤用得多,不是吴茱萸汤。吴茱萸汤的话,是「有吴茱萸汤证」的时候好用。但有时候,证会偏到当归四逆汤那边(手足厥寒、脉细欲绝)。

  当然月经的病啦、妇女病啦、带下病啦,都是说下半身;那这个吴茱萸汤,你说往上面一点属于「肝阴实」造成的病,乳房有没有算到?有,乳房的病你也要问她,吴茱萸汤证你要问一轮,不要忘记。如果她有挂到吴茱萸汤证,就是你赚到。这个人说「我乳癌」,而她就手脚冰冷、很烦躁,那就太好了,这样子医就很好医了。那再上来一点,像青光眼啦、视网膜长肿瘤啦;再下来一点,鼻窦炎流鼻涕,有没有可能是那种吴茱萸汤证的痰啊?整个人塞满到从鼻子流出来啊?还是有可能。鼻窦炎很多方子有可能用到吴茱萸汤。那头晕、晕眩我也讲过,很多「假少阳、真厥阴」的。还有就是厥阴病的范围,也有包括人体的寄生虫的问题。张仲景好象在暗示说:人的身体里面可以长那么多寄生虫,也是因为环境的问题,那「环境」就是厥阴在管的。吃了吴茱萸汤啊,常常寄生虫就顺便被打下来了。因为它可以制造一个寄生虫不喜欢生活的环境,就像你拿吹风机开热风去吹蚂蚁,蚂蚁就逃走了嘛;吃吴茱萸汤,蛔虫啊、什么虫啊,也觉得难活,于是携家带眷要搬家了。

  所以,相当好用的吴茱萸汤,我们就在这边小小复习一下,同学看日本人写的医案,好象是大冢敬节?他就说有一个妇人,她在床上头痛、反胃、打滚,好象难过得要发疯一样,他说一时之间没有想起来要开吴茱萸汤,才害人家痛苦了那么久,后来一吃,就戏剧性地大好起来,于是他觉得很对不起病家,因为《伤寒论》没有背熟──大概是这样子的反省,我想这样的反省,也不只是他的反省,而是我们人人的反省。这条文还是记清楚一点比较好。
 
吴茱萸汤的辨证:不是热也会烦

  吴茱萸通肝经,厥阴头顶痛:乌梅丸、吴茱萸汤、当归四逆汤都是厥阴药,到底要用哪种要看症。如果头顶痛又胃酸上逆,这是吴茱萸汤;头顶痛又“肚子很饿,可是饭到面前又觉得不那么想吃了”,这是乌梅丸;头顶痛又手指冰冷、脉弱到快要把不出来,这是当归四逆汤。这些都是入厥阴的药方,使用上要抓主证。

  吴茱萸汤证的主要结构是“浊阴上逆”这件事情,湿冷湿冷的东西在中焦这里,从肝堆着堆着,堆到脾胃去,这个湿浊之气在这里盘踞着之后,阳明病的这个消化轴会出问题。

  可能就是因为这些湿冷的东西堆积在这个地方,你不吃的时候,阴邪它平常不作乱──阳邪很会到处跑,阴邪不太会──所以你不吃的时候它不作怪,一吃东西了,身体要消化这些东西,阳气就动了,当阳气要动的时候就不行了,阳气被这些浊阴之气绑住、压住,动不了,所以就只好把食物吐掉了。

  吴茱萸汤的这种特征,通肝经这个就不用讲了,比方说我们桂林本讲到“肝脏结”的时候说的两胁痛、脉沉而结,肝脏的脉已经沉下去而且纠成一坨,这个用吴茱萸汤没问题。腋下痛、大便难,这个是我们之后会教到的条文,也不太有问题。

  我要说的是,桂林古本卷十一里面有一条讲的是少阴病的吴茱萸汤证,它是什么主证?呕吐、拉肚子、手脚冰冷而烦躁欲死,“一个人烦到不行”,吴茱萸汤证的这个特征,实在是很好用!一个人热盛会烦,这个我们都知道对不对?可是你不要忘记,一个人的阳气被阴邪所纠缠的时候,更会烦!所以前面有同学喝了桂枝汤“反烦不解者”要刺风池、风府对不对?这是阳气无能摆脱阴气的纠缠,这个时候更加会烦。辨证点方面,少阴病的那个吐、利或者手脚冷都还没那么重要,最重要的是烦躁欲死。

  但,病人可不会直接跟你说“我烦躁欲死”哦,他会说“我痛苦得要命!”、“我觉得我快不行了!”,你也可能是看到病人在床上翻滚挣扎、坐立不安,这些都要认得出来。

  如果一个少阴病的病人的主证之中同时有“手脚冰冷”加“烦躁”,你不必管他有没有吐、利、头痛、有没有大汗,吴茱萸汤开下去,几乎都会对。如果不是感冒,而是杂病的话,这个“手脚冰冷”加“烦”的辩证点,也有百分之八九十以上有效。

  我觉得我自己都好会制造吴茱萸汤证,有人在攻击张仲景这一条,说:“吴茱萸这个药,是厥阴药,『少阴病』有什么好烦躁欲死的?这为什么要算到少阴病?”我说,以我制造吴茱萸汤证的方法来讲,它的确可以算到少阴,怎么讲呢?要制造这个少阴病的烦躁欲死要怎么制造?你只要刚感冒的时候,还在桂枝汤、麻黄汤证的时候就吃肾气丸,马上拉到少阴,这个病的阳邪跟阴邪都纠结在一起的时候,你就只好在床上挣扎翻滚、烦躁欲死啊!很好制造的。所以基本上拉进少阴或是拉进厥阴都是可以的,肾气丸三阴都入嘛。

  如果是体质本来就湿气很重的、痰饮很多的人,得了少阴病,真武汤能去水、四逆汤能去寒,可是这些汤都不去湿痰!残余的湿气、痰饮,在少阴病的时候,往往会发成吴茱萸汤证的。

  【桂11-100/?】

  呕而胸满者,吴茱萸汤主之。

  这个也很重要,呕吐这个东西,比如说小柴胡汤的主证,有呕而发热、呕而心烦……但是为什么要特别讲到“呕而胸满”呢?其实我们可以说呕吐这个动作,是会损耗人的胸中大气、伤胸阳的,这个人的阳气本来就已经被阴浊之邪纠缠不清了,一吐之后,阳气更少,阴浊之邪是不是更能窜上来?所以吐完之后,不但不松反而更紧,虽然我这样讲,有一点曲解原文,原文是“以胸闷为主,兼且呕吐”的意思才对,但这样“看吐了之后更胸闷”,就蛮好抓吴茱萸汤的主证了。

  【桂11-101/?】

  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那个“涎沫”是我们有时候干呕的时候涌上来的那种酸酸、咸咸的大量的口水,那个口水就是吴茱萸汤证啊!如果你平常就是会干呕的时候,嘴里一堆这种口水的人,那这根本可以说在体质上就是吴茱萸汤证的体质。

  有些人的这个“吐涎沫”,是在
#
那个人不是很有意识的状态下,可能是睡醒了之后整个枕头上一大滩口水的,这是吴茱萸汤证。再加上头痛的话,主证就更好抓了。

  这种种的阴浊之气包裹住阳气的问题和症状,种种加在一起,现代人的疾病能打到多少?很多哟。

  一般的头痛,可以用袪风、通经络的药去治对不对?但是吴茱萸汤证的头痛,袪风、通经络没有办法。

  吴茱萸汤证头痛的这个阴浊上逆,一定要把底下肝脏的阴实挖掉,这个头痛才能收掉,它的特征是什么?如果一个人的偏头痛长年不愈,你可能要问他“痛起来什么感觉?”他如果说“痛得我好想去撞墙!”想撞墙是“烦躁”,这就可以用吴茱萸汤了;“痛得我坐立不安!”这也可以,只要有那种烦躁的感觉夹杂在里头,就可以。或者问他“头痛的时候会不会想吐?”如果会,就最好,那这就是很完整的吴茱萸汤证了,头痛和泛恶心都会在一天之内出现的,打很就很准。也可以加一点半夏。主证差不多这样抓。

  但各位要知道,这种头痛,如果去看西医,普拿疼拿来当糖吃也不会好啊!止痛药吃到最后都要止痛药上瘾了,但头痛还是不会好。以治疗路数来讲,这不是西药碰得到的领域。

  之后我们再讲吴茱萸汤的推扩的时候,下体痛、痛得坐立不安,这男人、女人都有可能啊,有“坐立不安”就可以用吴茱萸汤,是这样抓主证的;阴浊之邪跟阳气纠缠的时候,人就是会有这种感觉。

  各位学的时候,先拿吴茱萸汤治头痛、呕吐、治少阴病,等到练熟了,认得出这个“烦躁欲死”的调调和轻重程度,治其它的杂病,也就会顺手了。

  像我小的时候,记忆回溯到我大概两、三岁的时候,我现在是饭后一根烟,小时候我非常开心的事情,是每天晚上吃完饭以后,大人一定会帮我准备一瓶养乐多,吃完饭灌一瓶养乐多,多得意啊!觉得自己好像是王子一样、养乐多是我的“贡品”。

  ……结果,我四岁的时候就闹偏头痛了!然后,我奶奶就从路边找那种他们信得过的郎中来帮我看,那个老先生就说“你这个是头风!头受风!”所以就开了那种很辛辣的散风药,吃了不知道多久,也都没有好。我现在回忆起来,才知道那样的小王子,得的是吴茱萸汤证啊!你把我当头风医,在那里散风散了半天!医术不足啊,果然是时方派的。吴茱萸证的治疗,在经方领域之外、在其它药味之中,很难找得到可以替代吴茱萸的药或方。

  我再大一点之后,不太头痛了,但那个头痛一直都没有断掉,时有时无;再到后来就变成很严重的肝阴实,个性超级郁闷、动不动就呕酸水。

  肝阴实跟呕酸水这件事,如果你看过某一些心理谘商团体,他们会带你做一种呼吸法,让你躺在那里,然后嘴巴跟鼻子同时吸气吐气,那种呼吸会让人把压抑的情绪散出来,你就可以看到:做这种呼吸的人,呼吸呼吸着,躺在那边口水“哗啦”地吐出来、吐不完。其实那个就是肝阴实的吴茱萸汤证的口水,情绪累积太多变成肝阴实,情绪到后来会具象化成有形的东西。这,要吃吴茱萸汤疏肝。吴茱萸汤的这个肝阴实的状况,你说现代人多会制造吴茱萸汤证啊?情绪压抑的人很多的唷,包括压抑到瘦不下来的肉肥(『水肥』是真武汤、防己黄耆汤)。

  如果这个证是来自于寒冷的东西,养乐多我只是举个例子,现代人喝的高山茶、生茶叶,每天喝到像上瘾一样,结果变成偏头痛都治不好、又老反胃,这就是寒到了、寒湿堆在那里。这个东西,以体质而言,其实牵涉到肝跟胃的阴实,这种头痛、想吐,你以为不是什么大病,普拿疼当糖吃就算了,没效也可以有点安慰……不是的,因为这是关系到肝、胃阴实,这基本上就是肝癌跟胃癌的体质,堆久了就肝癌、胃癌、或者长脑瘤了!所以最好从这时候就开始调理,我们要治疗胃癌的时候,吴茱萸也是很重要的一味药,我们之后会再讲。桂9-67/宋242】  食谷欲呕者,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小半夏汤主之。

  吴茱萸汤方:

  吴茱萸一升 人参三两 生姜六两(切) 大枣十二枚(劈)

  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食谷欲呕。很多“吐”的症状,是有事没事都乱吐的,像小柴胡汤证的话,不吃饭也会吐。可是吴茱萸汤的症状是“平常没事,但吃了饭,就要吐”。所以,这里的食谷欲呕它本身就是一个辨证点,可以跟很多其它的吐区分开,“吃了饭才吐”,这是一个特征。

  “属阳明也”,这个“属阳明也”,历代的很多注家都有意见:“吴茱萸汤是厥阴的药,怎么会是属阳明?”我觉得我们不需要这么苛求。张仲景他写到这么多次“阳明”,“阳明”常常在张仲景的语感,就是表示“消化轴”──这个病是在消化系统的病──我们这样想就好了。

  吴茱萸这味药,我们先讲大概的部分:

  吴茱萸的药性基本上是辛热的,归经是归在厥阴肝经,这个药它是走肝经的。男人的疝气或是女人的子宫发炎──男人的疝气先不讲──女人的子宫发炎,属于阴症的很多,这时候吴茱萸就是一个会用到的药,它可以通这整条的足厥阴肝经。它的药性是辛热的,在我们现在说的所谓“破阴实”的药物里,吴茱萸破阴实的效力是非常具代表性的。像附子,还分心在补阳气,吴茱萸它是“只专心在破阴实上”,效果是非常顶级的。

  今天放眼望去,阴实的人非常多,所以吴茱萸简直可以说是现代人的好朋友。我觉得对很多现在的妇女而言,妇女之宝已经不是四物汤了,只要你会用,妇女之宝是吴茱萸啊!好多妇女病在今天都牵涉到吴茱萸了。古

  吴茱萸vs.附子

  如果单纯拿附子去煮汤的话,吃起来就像洋芋一样,没什么味道的。可是吴茱萸的味道是又呛又辣的,有的人也说它有一股“臊”味,喜欢的人说是咖啡味,不喜欢的人说它是臊臭、有一股苦臭味。然后它又辛辣辛辣的,它的这个辛辣味,我们说本身就是容平气的调性;而它的树,据说树皮不是褐色的,而是绿色的;吴茱萸又长在它的树梢头。绿色的一棵树、长在树梢头的果实,臊味又重……大概这样可以确定它是钻到肝经去的了。入肝经的容平之气,就可以打掉肝经里头的一些不好的东西。

  当然,它的作用点不是只在肝,以肝脏为中心轴的整个消化系统它都还可以治得到;用在少阴病,也治得到肾功能衰竭。

  吴茱萸这个药的“特质”是什么?我们中国人,九九重阳要登高对不对?登高的时候要把吴茱萸插在地上或佩在身上。这个东西实在是好,古时候的神仙故事说,有个神仙叫费长房,有一天跟他徒儿说:“你们家快要大祸临头,你们在九月九号那天要赶快从家里逃走、到山上去,然后,身上绑吴茱萸、登高喝菊花酒。”这个徒儿照做了,当天回到家里一看,唉唷!果然家里的什么猪、狗、牛都死光了……就是瘟疫来了,他们在山上用吴茱萸把它挡下来了。

  这个故事其实是有“相当正确”的“象征符号”意义的,怎么讲啊?吴茱萸这个药,最厉害的就是“破阴浊之邪”,或者要说“袪湿浊之痰”也可以。而且它的走势,是从上往下压的。

  阴气、阴浊的湿痰这种东西,本来照道理说是会往下掉的。可是,有时候这些东西也很厉害,它会沿着身体往上爬,它在身上爬着爬着,当这些阴邪,包住、缠住你的阳气的时候,就会出现吴茱萸汤证。阴浊之邪这样爬上来的时候,如果我们用吴茱萸这味药,一吃下去,它就立刻把这些东西跟身体分开、然后往下打掉,是很强的一味药;同时又可以顺便通肝经。

  但“通肝经”这个效果,我不要特别去强调它,因为吴茱萸不是补药,它是破阴药、专心破阴的破阴药,所以吴茱萸的副作用,例如吃了之后眼睛发干、人燥燥的……这是常有的,我们接下来会讲到。但,即使有这些副作用,它的药性还是真的太好了。

  附子会比较走气,吴茱萸因为它味道重,所以作用在阴的部分就特别多时候不是这样的;今天的人很阴实。

【原文】
1. 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243)
2. 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309)
3.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378)
4.呕而胸满者,茱萸汤主之。(《金匮要略》第十七篇)

【组成】
吴茱萸12g 人参10g 生姜18g 红枣12枚

【方歌】
吴茱萸汤重用姜,人参大枣共煎尝,厥阴头痛胃寒呕,温中补虚降逆良。

【方解】
此温中祛寒、补虚降逆之方。临床使用以干呕,吐涎沫,烦躁,胸闷,头顶痛,手足厥冷,脉沉迟弦细为目标。

呕吐一症,病因种种,首辨寒热,应为至要。《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王太仆云:“食入即出,是有火也。”为因热呕吐之指导理论。呈食后即吐,伴有口苦,口臭,舌红苔黄,便干尿赤,脉数等胃热症状。本证呕吐则反之,为中焦虚寒,无阳以化,水饮内生,胃气上逆之证也。《素问·举痛论》云:“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呕也。”多有呕吐清水、涎沫或前日食物,不馊不腐,或伴有脘痛,或呕吐下利并见,及食欲不振,倦怠神疲,眩晕头重,面色晦暗,目胞水肿,畏冷喜热,口鼻气冷,舌淡润,苔白滑,脉沉迟等症状。虚寒呕吐之辨识,张景岳谓之“无食无火而忽为呕吐者;呕吐无常而时作时止者;食无所停而闻食则呕者;气无所逆而闻气则呕者;或身背或食饮微寒即呕者;或吞酸或嗳腐,时苦恶心兀兀然,泛泛然,冷咽靡宁者;或因病误治,妄用克伐寒凉,本无呕而致呕者;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食入中焦不化者”。可临床参考之。

“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309条)与296条“少阴病吐、利、躁烦、四逆者死”不同。吴茱萸汤证病机为胃中虚寒,浊阴上逆,故以呕吐为主,下利呈稀溏粪便,手足逆冷出现于烦躁之先。而296条之四逆出现
在吐利躁烦之后,吐利清水,或完谷不化,或滑脱不禁。且四逆不同于手足逆冷,乃手冷至肘,足冷至膝,其阴盛程度更为严重。烦躁有阴阳之分,古人谓烦属阳、出于心,躁属阴,出于肾。烦者,讨厌人多,厌恶声音,外无见证,惟病者自知。躁者,表现扬手掷足,翻来覆去,起卧不宁,循衣摸床,撮空理线,有形可见,他觉证也。吴茱萸汤证之烦躁,以烦为主,子夜尤甚,为频频呕吐,窘迫难耐,心神不胜扰动之表现,虽中虚胃冷,寒邪嚣疟,然阳气并未衰亡,尚能与邪抗争。而彼之躁烦以躁为主,多已神昏不醒,气息如丝,为阴盛阳微,独阴无阳证也,故而主凶。虽如此说,仍需四逆汤、四逆加人参汤、通脉四逆汤以图救治。郭雍《伤寒补亡论》云:“凡寒厥,手足逆冷而烦躁者,不问其余症,宜先服吴茱萸汤;四逆不见烦躁,宜先服四逆汤;四逆而下利、脉不出,宜先服通脉四逆汤。”所说甚是,当遵循之。

《素问·通评虚实论篇》:“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也。”胃中虚寒,浊饮上逆之头痛。临床所见痛在头顶,或偏头痛,痛势较甚,经久不愈。夜间、阴天痛甚,疲劳、饮食自倍后、妇女行经前易发。多兼吐清水,或涎沫、或胆汁,四末逆冷,烦躁欲死,头重眩晕,.唇舌色淡,脉沉细迟。方中君主吴茱萸,散寒降逆,《本草经流》云:“脾胃之气,喜温而恶寒,寒则中气不能运化,或为冷食不消,或为腹内绞痛,或寒痰停积,以致气逆发咳,五脏不利,吴茱萸辛温,暖脾胃而散寒邪,则中自温、气自下。”人参、大枣补中益气,伍二倍之生姜温中祛寒,降逆散饮,中州得健,阴邪得化,则诸症自除。

原文“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诚如是,个别患者药后头痛、呕吐、烦躁益甚,分析其因有二:一兼上热也,吴茱萸汤可温下寒而不能清上热,是以反剧,可据证加黄芩黄连;二为药轻病重,难以镇伏寒邪也。

【煎服】
水浸20分,煎30分,约600ml,分早、午、晚3次服。

【功效主治】
虚寒性呕吐(包括干呕、欲呕、吐涎沫),下利,头痛(巅顶),烦躁者。

【加减】
1.阳虚恶寒者,加附子。
2.呕吐甚者,加半夏。

【禁忌】
1. 口苦喜冷者,忌之。
2.脉象有力者,忌之。

【类方】
1.半夏泻心汤:同可治呕吐、下利。不同者,半夏泻心汤证为中虚而上热下寒。本证则纯属虚寒。
2.四逆汤:同可治呕吐、下利、烦躁厥逆。所异者,四逆汤证为阴盛阳微,虚阳上扰。吴茱萸汤证则属中焦虚寒,浊阴上逆,烦躁特点为吐剧而起、吐止而止。
3. 桂枝汤:同可治头痛、干呕。然桂枝汤证之头痛干呕为正邪相争,必有恶寒发热、汗出脉浮等表邪症状。
4. 大黄甘草汤:同为治呕吐方。所异者,大黄甘草汤证属中焦实热,以食入即吐为特点。
5. 小柴胡汤:同为治呕吐、下利、头痛、心烦之方。不同者,小柴胡汤证属少阳病证,邪居半表半里,必有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脉弦之症状。

【临床运用】
1.治呕吐而胸满者。(《金匮要略》)
2.治食毕噫醋,及醋心。(《肘后方》)
3.治肝气上逆,呕涎头痛,加附子治寒疝腰痛牵及睾丸,尺脉沉迟。(《医方集解》)
4.睡后口流涎沫。(《伤寒解惑论》)
5.噎膈反胃。(《伤寒论浅注》)
6.老人及贫血衰弱人的急性胃肠炎、吐利、手足冷,以及慢性胃卡它、胃弛缓、胃内停水、胃弱、因食生冷感寒而起之胃病等。(《古方临床之运用》)
7.痰厥头痛。变天即巅顶痛,吐清涎,畏寒,舌润,脉细滑。(《治验回忆录》)
8.高血压(200/142mmHg)。头晕巅顶痛,神倦畏寒,口淡出水,便溏,舌淡暗润滑,脉弦迟,合旋复代赭汤共服42剂,血压降为142/78mmHg。(《经方应用》)
9.此方主下降浊饮,故治吐涎沫,治头痛,治食谷欲吐,治烦躁吐逆。凡一切上迫者,皆可为目的。(《皇汉医学.方函口诀》)
10.以心下痞塞为标准,手足自指表冷起为目的。(《皇汉医学.餐英馆治疗杂话》)
11. 本方作用主要在胃,尤其对高酸性胃炎有特效。(《三部六病精义》)
12. 癫证。伴恶心吐涎沫,巅顶痛,暴躁善疑,苔黄厚,脉沉弦滑。(《经方验》)
13. 美尼尔症。(《经方传真》)

【吴茱萸汤医案】 
1.脘痛 

王某,女,33岁。心下满痛半年余,服马丁啉、丽珠得乐其症可减,然终难痊愈。胃镜检查:浅表性胃炎。2004年4月13日来诊。望其面色晦暗,形体瘦削,舌淡润,苔薄白而滑。询知倦怠乏力,饮食无味,恶心,呕吐清涎多、食物少。子夜满痛尤甚,心烦难寐。手足不温,腹背畏寒,大便不干,三四日一行。月经后期,经来腹痛,量甚少,一天即净,经期手足益冷。诊其脉,沉弦细,触其腹,心下痞满,腹肌不紧张,当脐悸动。

观其脉症,此肝胃虚寒,水饮上逆也。肝胃虚寒,则为痛为满,厥冷畏寒;水饮上逆则呕吐清涎;子时一阳生,阳气与阴寒抗争,是以子夜心烦。治当温中散寒,健脾和胃。拟:

吴茱萸10g 党参15g 半夏10g 生姜10片 红枣12枚 三剂
二诊:心下满痛大减,再未呕吐,心烦亦止,可安然入寐。手足、腹背仍畏寒,中虚一时难复也。

原方减半夏加白术15g 附子15g 五剂

2. 呕吐

田家庄同学解某之父,52岁,在乡躬耕。呕吐已历月余,日不间断,有时吐出物系前日所食之物。朝食暮吐,或暮食朝吐者,翻胃也,本属难治之病,于乡里服药数剂,毫不见效。自认已成癌症,大限将至,不再求治。某大孝,素以承颜顺志为众称赞,泣恳赴并诊治。时余在太原市中医研究所进修,故有先诊之机。解翁皓首苍颜,形容憔悴,舌质淡,苔白滑。询知呕吐物多为清水,少有食物,手足不温,脉象弦细。一俟诊毕,即悉知病因,谓之易治,无需找余师。之所以敢夸海口者,因其脾胃虚寒,浊气上逆诸症大显,如呕吐清水,手足不温, 舌苔白滑,脉象沉细,比比皆是。并无实证,热证兼夹,非萝藤缠,迷离复杂也。拟吴茱萸汤原方:

吴萸10g 党参10g 生姜10片 红枣5枚 二剂

二诊:呕吐止,手足转温,脉舌同前。原方3剂,呕吐再未发生,遂欣然归乡。

——本文摘自《经方躬行录》

【方剂组成】吴茱萸15克,人参9克,生姜18克,大枣4枚。



【用法】水煎温服。



歌诀:吴茱萸汤治太阴,生姜大枣更人参,胸闷烦躁甚欲死,头痛吐涎皆寒饮。



【方解】吴茱萸辛温,《神农本草经》谓“温中下气、止痛、除湿血痹”。伍以生姜、人参、大枣健胃止呕之品,故治胃虚寒饮冲逆、因食谷欲呕者,或呕而手足厥冷、烦躁欲死者,或干呕吐涎沫而头痛者,或呕而胸满者。



【仲景原文解析】



《伤寒论》第243条: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



解析:属阳明,这里是指胃,不是指阳明病。胃中有寒饮,故食谷欲呕,宜吴茱萸汤主之。若服吴茱萸汤而呕反增剧者,是误犯上焦有热的呕,不当用本方治之。



按:属上焦是暗示小柴胡汤证,由于欲呕为二方的共有症,故特提出教人临证时要细心辨别,读者宜与小柴胡汤方证条互参。



《伤寒论》第309条: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解析:少阴病转属太阴病而吐利,若手足厥冷、烦躁欲死者,为寒饮暴迫所致,故宜吴茱萸汤主之。



按:文中虽谓吐利,应以吐为主,即是说吐而不利,利亦微不足道。这里吐应是以吐涎沫为主。手足厥冷、烦躁欲死,可能说是寒饮逆迫的急剧情况,否则与另条“少阴病吐利、烦躁、四逆者,死”证无所别,又何以吴茱萸汤主之?



  《伤寒论》第378条: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解析:干呕或吐涎沫而头痛者,为寒饮冲逆的证候,吴茱萸汤主之。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第8条:呕而胸满者,吴茱萸汤主之。



解析:寒饮自里以上迫,故呕而胸满,吴茱萸汤主之。



【临证思考】本方主治寒饮冲逆,如以上所述食谷欲呕者;呕吐、手足厥冷、烦躁欲死者;干呕吐涎沬、头痛者;呕而胸满者,均属其证,亦即运用本方的要点。应用于胃肠及头脑诸症,均有惊人的疗效,今略举数端以供参考。



剧烈头痛或头晕而呕吐,或恶心欲吐,无热象者(即除外小柴胡加石膏汤证),本方俱有捷验。西医所称的美尼尔氏综合征亦多见本方证,宜注意。偏头痛,尤其偏于左侧者,大多属于本方证。胃脘疼,呕而不欲食者,宜本方。若更腹鸣、大便溏频者,可于半夏泻心汤加吴茱萸治之,即本方与半夏泻心汤合方,无论胃肠炎、胃溃疡依证用之,均有良验。剧痛的青光眼而呕恶者,也多有应用本方的机会。



【辨证要点】胃虚寒干呕吐涎沫、胸闷或头痛者。



【验案】李某,女性,43岁,东北锦州人,头痛呕吐已六七年,近2年来视物模糊,到处求医,诊断为青光眼,而服中西药罔数。近1个月左眼失明,专程来京求治,自感有物覆于眼上,常头痛如裂,伴呕吐、目干涩,心中发热、手足心热、口干不欲饮,苔薄白,脉弦细。证属血虚饮盛,治以补血除饮,与吴茱萸汤合柴胡桂姜汤、当归芍药散:



吴茱萸10克,党参10克,干姜6克,大枣4枚,柴胡12克,黄芩10克,桂枝10克,花粉12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川芎10克,泽泻18克,生龙骨15克,生牡蛎15克,茯苓12克,苍术10克,炙甘草6克。



结杲:上方服三剂,诸症即见好转,连服21剂,视物渐清,治疗2个月未易一药,左眼视物清晰,头痛等症也消失。



相关文章:



吴茱萸汤在疑难杂症中的应用

吴茱萸汤加减治疗慢性胃炎疗效分析

吴茱萸汤临床验案举隅

吴茱萸汤原文,组成,方歌方解,吴茱萸汤加减运用医案

吴茱萸汤的气味配伍理论和临床应用研究

头痛欲裂久不愈吴茱萸汤功效奇

吴茱萸汤的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进展

吴茱萸汤病案:吴茱萸汤加味治疗失眠验案一则

吴茱萸汤方歌方解,功效与作用

吴茱萸汤临床应用验案精选

阳明篇笔记吴茱萸汤与吴茱萸(三)

  〔摘自『伤寒杂病论慢慢教』第十期第六、七堂〕

  降压

  吴茱萸降浊气跟痰饮,我想在临床上面比较可以带到的病,是「脑水肿」,如果一个人的病症是脑水肿的话,那个方子里面有吴茱萸的话会有效非常多,当然还可以加别的药,治晕眩的天麻、勾藤……或是降水的像生半夏、蚯蚓干都可以加,降脑压的代赭石要同用也可以;但是,有吴茱萸,这个效果会更好。

  这样的药物搭配,尤其对小孩的脑水肿,特别有效。

  从这个角度来看,青光眼、眼压高的时候,用到吴茱萸的机会也是非常多的,降眼压很快的结构,比方说附子理中汤,加单味的吴茱萸;或者把附子理中汤换成苓桂朮甘汤加车前子也可以。路数没有什么一定,但是有了这味药,就好用。

  一般我们今天说的结膜炎、角膜炎,我们一般都是用菊花等散风散热的药为主。可是今天放眼望去,好多得结膜炎、角膜炎的,都是吴茱萸证!肝太寒了,所以肝里的阳气被逼得上逆到眼睛了。当然现在外面会说是「病毒感染」对不对?但实际上,体质造成的还是很多,要把这个肝阴破掉,阳气才能收回来,所以眼睛的病用吴茱萸也是有的。

  我有一个学姊,来上中医基础班的时候,眼睛得这个病,她记得「肝开窍于目」这个理论,于是就吃加味逍遥散退肝火,结果愈吃愈严重;我搭她手一把脉,肝脉死沈死沉,请她改吃吴茱萸汤,一吃就好了。眼晴发炎,有麻杏甘石证的,有葛根证的,有痰饮病的……一个方子一个方子学过来的时候,如果大家辨证点都有记起来,临床上就不会觉得很头大;但你如果想靠一什么专病专方来治,恐怕没有办法全包。

  吴茱萸的危险性

  吴茱萸这味药,在古时候的药书里讲它的「炮制」,都是很费工的:要用水一遍一遍地煮、然后再泡醋,一直到它的味道已经洗得很淡了,才敢拿到药行去卖。

  因为它的炮制,工程是可长可短,所以我们今天在药行买到的吴茱萸,很难确定它炮制到什么程度:它的药性是比较接近生吴茱萸?还是药性已经比生吴茱萸温和十几二十倍了?

  所以各位如果要用吴茱萸的话,我的建议是,最好找一家药行的吴茱萸,然后记住那个味道,试出药效最佳的用量。以后差不多就用那个等级的吴茱萸,如果你药行换来换去的话,有时候用这个药,会出事。因为它是破阴效果最强的几味药之一,相对来讲,它有危险性。

  如果是「不对证」的时候,而又用「生」吴茱萸,差不多用到3钱,就有人肝脏、脾脏都破裂、溶掉了,它破阴的效果有这么强的。

  我目前为止是用生元的,还蛮喜欢的,因为炮得也不毒了,但辣味、药性都还在。

  ……我跟陈助教在生活里是常被人家嘲笑的,有朋友会说:「某某药行的药比生元便宜啊,而且品质也好啊!」其实我说生元,只是因为我只熟这一家,并不是外面没有好药材。所以,如果你要嘲笑我孤陋寡闻的话,不如直接告诉我哪里有好东西,我会开开心心地去买的。我只是因为跟他们交情比较好、从小玩大的,混得比较熟,买得多了,对品质就比较熟,倒没有要特别说他的药材一定比每一个别家都好。

  虽然吴茱萸用错了会破肝、脾,但一般来讲在症状对的时候,吴茱萸是非常恢复肝功能的药,可能是因为现在人的体质,肝如果不好多数时候都跟肝阴实有关,因此用吴茱萸的机会就变得比较多了。

  我自己用吴茱萸,到今天也不敢用到当归四逆加萸姜附汤的「二升」,张仲景的剂量,一升,一饭碗的吴茱萸,重量有到现在的二两半以上。

  我目前自己用吴茱萸一次的极限是一天二两半,再往上我也不敢,不过可能是因为体质还算合,副作用也几乎没有。不过喝吴萸汤,有时头痛会先更剧烈一下下,然后才开始好转;通常会感觉得出「有东西从头上被拉下来了」的感觉。

  我侄女就说:「以前吃补药,都多多少少觉得『补不太进去』,像是吃安慰剂;可是,吃过吴茱萸汤之后,就会感觉得出『补进去了耶!身体变好了耶!』这件事。」破阴实的吴萸啦、生附啦、虫类药啦、牡蛎壳啦……用在虚劳体质的人,有时是一种必要的前置步骤。

  一般而言,一天八钱的话,其实对很多同业来说,已经算很多了。

  经方的研究者之中,对吴茱萸使用的剂量,的确有一个小小的争论:

  「到底是一次用多好?还是少量慢慢用好?」

  为什么有这个争论呢?因为吴茱萸这味药,吃了是会把人烧干的。吃得口干舌燥、烂眼睛、流眼屎、肠子发干、气散气虚……都会有的。

  因为有上面提到的副作用,所以有些人会认为:吃这个药,只要你对证,还不如一次就30克开下去,马上把他医好以后就不要再用了。拖着拖着这样慢慢烧,人家也是难过──有这样的看法。

  但我想,可能以后吧。如果我们开药能开得再更精确一点,可能到时候吴茱萸会比较敢用。现在是先确定「对证」的,在一个比较安全的范围里使用它,以这样作为一个开始的话,这味药还不会太难用。

  如果吃了会眼睛干的话,可以再加一些药反佐就好了,不过我话还是要说清楚,要.对.证,不要没有吴茱萸证还一直吃,因为这个药的燥热之气一直冲着,如果这个人没有阴实体质的话,他的元气都会被散掉的。

  不过,话说回来,虽说它是一味很燥很燥的药,现在吃了吴茱萸之后,大便通了的人反而比较多。因为肠子里都是湿冷的东西,肠子都不会动了,吃了吴茱萸反而肠子会动,体质不一样。

  这个在\\u003C阳明篇>(宋本在《金匮要略》)也有条文:

  【桂9-97/金匮.腹满1,未出方】

  趺阳脉微而弦,法当腹满,若不满者,必大便难,两胠疼痛,此为虚寒,当温之,宜吴茱萸汤。

  胃脉又弱又沉弦的,便秘的患者,把个脉就分得出来了。如果中医要证明「肝主疏泄」这句话,这一条倒是一个临床左证。

  由阴实而阴虚的胃肠病

  我们说吴茱萸是一个治疗阴实的药,我们一直讲「阴实」、「阴实」,有时候看到一些看起来像是阴虚的病,大家可能会想「这是不是能用吴茱萸?」,但是这个东西在今天也要重新洗牌了。

  比如说有一种胃炎,称为萎缩性胃炎,胃在萎缩,谁也晓得是阴虚对不对?通常我们看到萎缩性胃炎,都是用炙甘草汤、麦门冬汤……以养胃阴为主。

  可是,其实,今天的萎缩性胃炎,有很需要用到吴茱萸的地方。怎么讲呢?

  这个萎缩性胃炎,在中医的临床上,近年来大家认为它的起因多半是「消化轴瘀血」。消化轴会瘀血,多半是寒。所以一开始这个人是吴茱萸证,然后变成消化轴瘀血,这个胃才跟着变成处在「大黄蟅虫丸证」的胃,然后就萎缩掉了。

  这样子的情况,你再加滋阴药去灌溉它也没有用,要用吴茱萸汤或者吴茱萸这味药,加上破消化轴瘀血的,我们在教大黄蟅虫丸的时候教了不少啊:什么五灵脂加人参……等等,把消化轴瘀血化掉,然后这个萎缩性胃炎才会恢复。

  那你说:「我怎么知道他的萎缩性胃炎是因为寒还是热性的?因为标准版的萎缩性胃炎是热而阴虚啊!」这很简单,吃了冷的、或天冷的时候,比较会发作的:西医跟你讲萎缩性胃炎,病人却跟你说他不能喝冰的,这样就好了。

  所以有人胃癌之前先是胃阴虚的症,让人觉得疑惑:癌病不是「阴实」吗?怎么阴虚也会生癌?这个部分的转法晓得一下,就没什么疑惑了。

  另外就是,心下痞,我们一般心下痞是以热症为主,用泻心汤的机会多,但,有没有寒的?有。所以这也有用到吴茱萸汤的时候,你只要把吴茱萸汤证相关的条文所描述的症状想得再轻微一点,有点想吐、有点觉得胃闷闷的、头胀胀的……那个时候常常会挂到吴茱萸汤。

  当然性器官的病,用到吴茱萸汤的时候是很多的。

  还有很多肠胃道不通,都是湿气、寒气,才令肠胃道动不了。

  乃至于有些这样体质的人,得了阳明病大承气汤证,燥屎都已经摸得到块了,他吃了大承气汤,燥屎就是不下来、不动,这种时候,大承气汤要加吴茱萸,这样它才动得了。

  比这个还要更严重的,才用到巴豆剂的热下法。

  外治方

  因为吴茱萸它是一味这么热的药,所以它还有几个延伸的用途:

  比如说,吴茱萸可以拿来做药膏。

  做药膏的方法,是拿一份的吴茱萸打成细粉,加上重量或容量上是吴茱萸的十倍的凡士林,把凡士林加热到滚烫滚烫、变液体了以后,把吴茱萸放下去搅,渣滤不滤都没关系,搅匀了放冷以后,就是「吴茱萸膏」,这个治什么?

  治各种湿湿、烂烂、会流水的疮,陈助教听到,就说:「香港脚!」对,这有希望。因为民间有一些香港脚偏方,比如说「光脚在太阳晒得很烫的沙地上走一圈,香港脚就会好」,你就知道这个病其实可能是阴浊之气造成的。当然还有其它的病根,我就听过香港脚的病根是那个人「很爱动怒、性子急」。

  这一类湿湿、烂烂、皮肤会痒的病,吴茱萸膏就好用了。

  另外,吴茱萸它这么热,我们说有一些药,做的是「引火归源」这件事。吴茱萸粉调醋糊在脚底板,那是把热引下来的常用方法。

  如果是平常要吃三黄锭的那种热性的流鼻血、热性的血压高(其实血压高还不见得虚要分热性、寒性),都可以拉得下来。

  还有就是,嘴巴破、喉咙痛,如果你扁桃腺烂掉了、喉咙痛,刚好你少阴、温病都不太会搞的话,那就吴茱萸涂脚底板,引火归源,这个热拉下来以后,你的喉咙也会不痛很多。

  吴茱萸除了拿来贴脚底板之外,还有一个地方好贴,拿差不多一、二钱的吴茱萸粉,拿一调羹左右的黄酒、绍兴酒,调成糊糊的,贴在肚脐,神阙灸,一天换一次。

  一整天的时间都有热药放在神阙上面的话,能够治疗的东西就蛮多的啰。

  比如说一个寒性体质容易呕吐的人、小孩子肚脐受了风而肚子痛、受了凉的下利、一般的胃痛(因为我们今天台湾人的胃痛也是冷得多、热得少),它能够打通这些地方。

  吴茱萸贴在肚脐上,是「某种病」的特效药。那就是西医说的「麻痹性的肠梗阻」,肠子梗住了不通,用吴茱萸贴在肚脐上面的话,差不多40分钟就会通了,效果上算是蛮好的。

  其实,叫做「麻痹性」,可能你会问我:「西医说的麻痹性叫什么?」、「我们家躺着一个肠梗阻的病人,我怎么知道他是不是『麻痹性』?」

  我是这样想:先不说吴茱萸这味药,我们如果讲吴茱萸汤的话,吴茱萸汤治疗的很多主证,如果你去西医那边验的话,他给你的病名前面常常会加几个字,比如说「神经性的」什么什么。为什么叫「神经性」的?非常可能是因为他们验来验去「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吴茱萸汤在治疗的这整个体质,是西医看不到的领域,不知道这个体质的来龙去脉的时候,他只能告诉你因为你的肠子的神经有问题,所以它现在忽然停机了。

  如果你要说经方的临床,那就还是抓主证嘛,有的肠梗阻是承气证、有的是大柴证、有的是吴萸证……从前教过的主证群,回头翻翻书就是了。如果是贴脐法,本身危险性就不很高,你不要给我贴到大承气汤证的人身上去就好了。

  神经性幽门梗阻、神经性呕吐、神经性肠梗阻、甚至还有神经官能症,神经官能症也是肝阴实啊,郁闷到极点开始有幻觉,这也算。所以西医叫做「神经性」的消化轴疾病,吴茱萸汤就特别有效。

  贴神阙,如果是男生的话,就开心啦!什么阳萎、早泄都超级有效,贴在神阙它就从肚脐钻进去,直接去通肝经,力道很强的。

  至于说癫痫病的人,这也是痰饮上逆对不对?贴肚脐、贴神阙,他的痰饮也会被降下去,癫痫就会不容易发作。当然,小孩子的流口水、拉肚子,也都相当好用,所以如果家里面你觉得小孩是体质比较偏寒的,加上他的病他自己也说不清楚,开药开起来觉得很难开的话,可以捏一小坨吴茱萸给他贴贴看,说不定过一段日子,这些怪病也就少一些。

  副辨证点

  这是我们对于这个药物的一些认识,我想在今天这个时代,用到它的机会也是很多的。《伤寒论》里关于吴茱萸汤的这几条条文,都是好「经典」的,希望大家回去之后能够复习一下,熟悉这些症状的排列组合,我想这是非常非常要紧的。

  【桂8-2/宋无】

  何谓脏结?师曰:脏结者,五脏各具,寒热攸分,宜求血分,虽有气结,皆血为之。假令肝脏结,则两胁痛而呕,脉沉弦而结者,宜吴茱萸汤。

  【桂9-67/宋242】

  食谷欲呕者,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小半夏汤主之。

  【桂11-30/宋308】

  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桂11-100/金匮.呕吐8】

  呕而胸满者,吴茱萸汤主之。

  【桂11-101/金匮.呕吐9】

  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头顶痛我们知道是厥阴头痛,脑子里面的头痛我们也说是厥阴头痛,症状上来讲的话,觉得头昏、头胀、呕吐、呕酸水……这样来讲,开吴茱萸汤的效果就会非常好;如果没有很合的话,可能会没效。

  那么,寒症来讲的话,刚刚讲到萎缩性胃炎、寒症的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阴实的胃下垂,这些吴茱萸汤都会有用的。

  高血压的昏,当然脉是跳得比较弦而迟,是一个比较冷、比较阴的脉。不要绷得很有力的你也用吴茱萸,那可能就有点偏掉。

  晕眩的话,之前我们也有讲,现在很多晕眩的病,其实是假少阳、真厥阴。

  消化轴的病的话,只要西医讲到的是「神经性」的什么什么的话,先看有没有少阳病(少阳也可以是神经性,例如肠躁症);若是少阳都排除了,用我们这次讲的方法,也都是很好用的。

  如果要说腹证的话,吴茱萸汤证的人,比较标准的腹证是胃这个地方比较发冷一点;有些人是敲他的胃的时候会听到水声,手脚偏冷。

  脉的话是偏沉、偏迟。你说会不会弦呢?其实很难说,因为如果这个人是湿气太重的体质的话,反而肝脉就不弦了。

  说来后代的很多方剂,都是吴茱萸汤这个方变化出来的,吴茱萸汤对于现代人的胃酸上逆,是很有治疗效果的,当然有时候我们可能会想「胃酸上逆,西医也有制酸剂可以吃啊?」

  可是我会觉得,胃酸上逆,还是吴茱萸汤好用,怎么讲呢?虽然以疗效来讲,它是一个「超级制酸剂」,可是以结果来讲,它又会让这个病人「很有胃口吃饭」,它没有制酸剂会让人的胃变得不够有力量的这个问题。以这一点来讲的话,吴茱萸汤是非常好用的。

  我们说吴茱萸汤的这些推广作用,虽然我们说它是从肝开始作用的,可是它的这些呕吐、痰饮,其实就差不多整个消化轴它都管了对不对?将来我们在少阴病看到吴茱萸汤的条文,卷十一之30条「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

  我之前好象开玩笑一样讲「感冒的时候吃肾气丸就可以制造这个少阴病了」对不对?实际上它可以包括到很多别的东西,可以是生死关头唯一能救人一命的一帖方子。

  比方说「手足逆冷、烦躁欲死」的少阴病,临床上是什么时候见到?尿毒症、肾衰竭!症状合的时候,吴茱萸汤可以把那些毒一下子都清下去,它是可以治疗到那么严重的肾病的!这个方、这个条文,并不是那么地轻描淡写的,它的力道是很了不得的。

  吴茱萸汤因为关系到痰饮比较多,所以它的脉,有时候也会有滑脉,可是,我想张仲景在讲吴茱萸汤的时候,除了「脏结」跟卷九之97条之外,脉并没有讲得很多,我想脉没有讲得很多也是对的,因为吴茱萸汤不见得是什么脉,抓症比较容易。

  这样讲了这么多,主要的功夫还是在这些主证的排列组合,临床上可能还是会有失手的机会,比如说头痛用吴茱萸,结果发现没什么效;或者是烦躁用吴茱萸,结果没有什么效,它有辨证上的难度,但是无论如何,我们对于这个很重要的方剂要好好地做一个正面的认识。

  吴茱萸汤与小半夏汤

  【桂9-67/宋242】

  食谷欲呕者,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小半夏汤主之。

  在卷九之67的条文后面,有一个「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吴茱萸汤的这个方剂结构,它是吴、人、姜、枣,有人参、生姜、大枣,这个方剂也是经方里头一个很典型的姜、枣的作用不关系到营、卫的一个方;我们说枣入营、姜出卫,这个效能基本上是在有甘草的状态下才会这样运作的,所以这个方里,生姜做生姜的事,大枣做大枣的事。

  生姜放到六两,我们在今天如果用吴茱萸汤治呕吐的话,通常生姜都要放得比吴茱萸重,因为降逆止呕,还是生姜好用,如果你分不清楚这个人是吴茱萸汤证还是小半夏汤证的话,吴茱萸汤加半夏也没什么不可以,吴茱萸汤加半夏是打头痛常用的一个结构,因为加了之后,上面的痰清得还快一点,所以是可以合用的。

  你想,吴茱萸是这么燥的药,所以用人参跟大枣来顾护脾胃之阴、津液,这是有道理的。生姜用这么重,把水毒逼开,跟吴茱萸协同作用的效果也是很好的。

  如果吴茱萸汤吃到后来人会发燥的话,香港的谭述渠用什么来救?用真武汤。用真武汤把水转上来,因为真武汤证跟吴茱萸汤证往往都是同一个人的体质,真武汤可以把水升上来,用来处理吴茱萸汤的副作用。

  我们有学中医,常常一开始学的时候,会以为附子是很燥热的药,可是其实大家吃附子剂到今天也有一些经验了,附子不配干姜,其实没有多热的;但是相反地,吴茱萸很燥热,附子反而可以救到吴茱萸造成的「燥」而消掉那个「热」,所以这个也稍微知道一下。

  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吴茱萸汤里头……吴茱萸汤入了胃里头,吴茱萸往下面推对不对?生姜是没什么方向性的,往上也推、往下也推,但吴茱萸主要是中轴往下扯,如果这个人的痰饮,是比较飘浮在上段的地方的话,吴茱萸汤就打不到,不但打不到,生姜用得那么多,反而它会激惹到这些痰饮,让这个人吐得更厉害。

  这个地方,宋本只写到「得汤反剧者,属上焦。」它没有写到用小半夏汤,所以研究宋本的学者,有不少人对这一条有不信任的感觉。这是因为「难道张仲景是要我们故意去开错药、用吴茱萸汤探一探路吗?」可能会有这种怀疑,觉得难道没有直接辨认出痰饮在上焦的方法吗?

  或者有人会刻意去替张仲景圆这个话,说「他其实是要让我们知道,还有别的痰饮……」之类的,但是,我个人的经验是觉得,有的时候的确用吴茱萸汤探个路,比较简单,虽然,这并不是一个很高明的作法。

  比较完善的做法是连同小半夏汤的辨证点一起看,看它们两个之间有哪些副证可以构成辨证点上的差异,这个是比较完善的做法。

  我自己的经验是,有一次我吐,吃吴茱萸汤以后更吐,然后就吃小半夏汤好了。那个时候我的吐,是痰饮里的「溢饮」:手脚吹了风,然后觉得手脚里头这痛那痛的,这个在张仲景的书里是大、小青龙汤在管的,散在四肢的痰饮。这些痰饮,我三四天没理它,然后它开始往里面凝聚过来了。这个从四肢流回来的痰饮,它的确是在比较「上段」的这个地方覆盖在这里,不是胸痹,是痰饮。它在消化轴比较上面的地方,那个时候我因为想吐而吃吴茱萸汤,结果更吐!再吃小半夏汤,就好了──这样的一个经验,我想张仲景说的「属上焦」也是真实存在的,虽然我也不知道它到底是悬浮在什么地方,但的确吴茱萸汤就是打不到。

我的中医经方故事连载麻黄
今晚学习一下吴茱萸吧。
吴茱萸是治疗“内有久寒”的要药。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自不必多说了。
就其他两张含吴茱萸的处方来看,温经汤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可见病程之久;
九痛丸治“又治连年积冷”,“连年”二字非短期之言。
由此可知,吴茱萸治疗的疾病多是痼疾,病程相对长且一般药物治疗不满意。
“内有久寒”,在病情上除了以疼痛为主要表现外,局部温度降低而表现为寒冷感也是不可忽视的。
这种寒冷感既可以是病人主观感觉,也可以被医者客观探及。
疼痛和寒冷的症状提示局部发生血液循环障碍,即到达该处的循环血量不足。
由此可以看出,吴茱萸具有增加病变组织血流量的特能。
其作用强度应该比桂枝生姜细辛这些温药要大得多。
否则,治疗“内有久寒”为什么不单用当归四逆汤却还要加吴茱萸生姜?
很明显,这些药物治疗的力度不够充足。
吴茱萸增加病变组织血流量的特能又是全身性的,从吴茱萸汤条文来看,似乎以头部更为特长。
后世用吴茱萸汤治疗头痛的报道很多,其中大多为血管神经性头痛。
有意思的是有人用吴茱萸汤治疗头痛时发现对原有的高血压也有治疗效果,因而就说吴茱萸有降压作用。
但需要指出,吴茱萸并非通治所有高血压,不是万能降压药!
诚然,吴茱萸汤可以治疗高血压病导致的头痛。
但对于临床中医来说,不能满足于吴茱萸降压的认识层面。
还应该深入到疾病的本质进行思考。
吴茱萸汤证的病人为什么会出现血压升高呢?
其中一定有导致血压升高的内部机制。
可能和头部或脑部血流量不足有关。
是人体对头脑部供血不足所作出的反应。
脑组织对缺血要比其他组织敏感。
人体靠提高动脉血压来保证脑部血流供应。
当头脑部缺血时,先是靠调节血管来改善。
这个机制无效时,就要靠升高血压来代偿了。
如果缺血状态长期得不到解决,高血压也自然不会恢复正常。
可见,这种高血压只是症状性的,是继发性的而不是原发性的。
是随着头脑部血液供需矛盾的解决而得以治愈。
吴茱萸汤治疗的高血压是缺血性的,和泻心汤、黄连解毒汤治疗的充血性高血压截然相反。
后者通常面色发红,脉象充实有力。
吴茱萸汤证的高血压病人则是面色青白,脉象紧弦细,手足寒冷。
吴茱萸汤为什么能改善头脑部血液循环?
推测与解除小动脉痉挛有关。
果真如此,那么,吴茱萸就是高效的血管解痉剂了。
在解痉同时一定还有促进机体产热作用,类似于细辛作用。
就细辛主治“陈寒”来看,两者作用也是非常相近的。
但细辛散水饮作用是吴茱萸所不及的。
这更是另一味解痉药白芍所不能比拟的。
白芍解痉多用于汗多伤阴的情况,而吴茱萸解痉则多用于寒症。
白芍所治疗的头痛似乎与头部肌肉急迫或三叉神经性有关,吴茱萸似乎侧重于血管性。
这种解痉作用,也是干姜附子不能比拟的。
干姜附子擅长回阳侧重于救急,而吴茱萸所治疗的病症多为陈年痼疾。
一剂小青龙加石膏,茯苓,薏米,杏仁下去,我自己已经不咳,无鼻塞流涕了,还有一包,我下午丢到了垃圾桶了,让其慢慢恢复即可。
一住院,脑出血恢复期病人,发热,尿量多每天4500-5000,考虑尿崩证,没有去氨加服素,超群问我怎么办?
我说,开个中药看看,发热,低热,脉弦细,舌红苔黄,用小柴胡汤合五苓散,今天交班体温37.6,尿量3500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