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盲部淋巴瘤,等你分析 | 读片专栏888期

 zskyteacher 2018-09-12

china-radiology

R

医 学 影 像 园

医学影像园网站(www.china-radiology.com)由安徽省放射学会主办,是一个为医学影像同道交流学习、分享资源而构建的非营利性专业学术网站。目前拥有20余万注册会员,是国内规模最大、人气最旺、最受专业人士喜爱的医学影像论坛之一。


回盲部淋巴瘤

沙漠之狼

2018年09月12日

临床资料


病史:男,63岁。因右下腹疼痛20天入院。

查体:腹平软,右下腹压痛,无反跳痛,可触及约8cm×5.5cm的包块,质中,边界较清楚,活动度可,肝脾肋下未及,肝区及肾区叩击痛阴性,肠鸣音低。





病理结果:回盲部恶性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性),浸润肠壁全层,累及阑尾;淋巴结6/13只内见肿瘤成分(肿块旁5/6、回肠系膜1/4、结肠系膜0/3)。

免疫组化:CD20+ CD79a+ CD3- CD43+ CD30- CK- EMA- VIM+ KI-67+70%。


分   析


小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primary malignant lymphoma of small intestine)起源于小肠黏膜下的淋巴滤泡,诊断不是原发性者必须符合下述标准(Dawson 修订法):

①体检无浅表淋巴结肿大;

②胸部X 线片无纵隔淋巴结肿大;

③血液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正常;

④术中探查病变主要位于肠管及相应肠系膜的区域淋巴结;

⑤肝脾无肿瘤转移。


病程较,多在半年以内,无特异的临床症状。70%~80%有不典型的腹痛,伴有低热,体重急剧下降、乏力、消化道出血,多数病例出血量少,伴贫血。


腹部可触及肿块,肿块大小不一,质硬、结节状,有压痛、活动度差。较多数病例因穿孔、梗阻、肠套叠而急症入院。儿童肠道原发恶性淋巴瘤半数以上因急腹症入院,表现为肠套叠或类似急性阑尾炎的症状。


小肠淋巴组织较为丰富,是结外淋巴瘤的好发部位,在全部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中,以胃淋巴瘤最多(1/2),小肠其次(1/3),大肠淋巴瘤少见。


国内统计小肠淋巴瘤占小肠恶性肿瘤的35.5%,刘宝华综合国内3830例小肠恶性肿瘤,恶性淋巴瘤1505例,占39.3%,是中国第1位小肠恶性肿瘤。本病的发病年龄有两个高峰期,即15 岁以前和40~60岁之间。男性多发,男女之比为2∶1。 

在发病类型上,在中国小肠淋巴瘤以成人型常见。而在儿童小肠恶性肿瘤中,儿童型淋巴瘤在国内外均占第1 位。


影像学表现:

1.X 线钡餐检查尤其是小肠气钡双重造影是最重要的辅助检查。术前诊断率达30%~70%,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表现: 

(1)弥漫性病变:病变范围广泛,全部小肠都可不正常。小肠正常黏膜皱襞大部分或全部消失,肠腔内可见到无数小的息肉样充盈缺损,由绿豆大至豌豆大,其大小约0.5~1cm 直径。肠腔宽窄不一,沿肠壁可见到锯齿状切迹。胃内可见息肉或其他病变。 

(2)多发性结节状充盈缺损,病变边缘清楚,黏膜纹紊乱、破坏或消失。 

(3)狭窄性病变:中心性狭窄,其边缘僵硬,黏膜皱襞细如线条,狭窄的范围一般较长。偏心性狭窄,狭窄的一侧呈大块状充盈缺损突入肠腔使之变细,病变比较局限。外压性狭窄,肠腔变细并有外压现象,狭窄部位的黏膜皱襞仍然正常,病变范围较长,与正常小肠分界不清。狭窄近端肠腔扩张。 

(4)扩张性病变:表现为肠腔不规则扩张,远超过肿瘤的范围,扩张段常与狭窄段相同,黏膜破坏、蠕动消失,肠壁僵硬,呈现动脉瘤样改变,小肠运动力减弱,数小时后,扩张肠管仍可见钡剂潴留。 

(5)肠套叠:呈现典型肠套叠X 线表现,多由息肉样病变所致,套叠部位多位于小肠远端,最常见为回肠末端。上述征象可交错出现,结合临床常可作出诊断。  

2.内镜检查 恶性淋巴瘤多发生于回肠末端,可用结肠镜检查,并可活检明确。内镜对于空肠上段的恶性淋巴瘤的诊断亦有帮助。 

3.B超和CT腹部肿块者,可见到肠管之间有结节状的团块。B超和CT帮助了解其位置,大小,与周围脏器的关系及有无淋巴结转移、肝转移、腹水等有参考意义。CT检查在肠腔内造影剂的对比下,可见肠腔有不规则的扩张或狭窄改变,病变一般较广泛。但早期病变,难以确定。 


鉴别诊断;

主要是与肠道炎性疾病中的克罗恩病、肠结核以及小肠癌相鉴别。 

1.克罗恩病(克隆病) 可有节段性狭窄、卵石征或假息肉的征象,有时难与恶性淋巴瘤相鉴别。但克罗恩病一般病史较长、常有复发史及肛周脓肿,可有腹部肿块,往往因局部炎症穿孔形成内瘘。


钡剂检查可见内瘘病变,节段性狭窄较光滑,近段扩张较明显,线性溃疡靠肠系膜侧,并有黏膜集中,肠袢可聚拢,呈车轮样改变。小肠恶性淋巴瘤一般无内瘘形成,临床表现重,X线下狭窄段不呈节段性分布,边缘不光滑,结节大小不一,溃疡和空腔较大而不规则。 


2.肠结核或腹膜结核 亦可出现腹部包块,有时与恶性淋巴瘤较难鉴别,但前者一般都有结核病史,有低热、盗汗及血沉加快,腹部检查有揉面感,周身情况一般不出现进行性恶化。


小肠结核X 线见增殖型者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局限性肠腔狭窄,边缘较恶性淋巴瘤光滑,近端扩张亦较明显;溃疡型者龛影一般与肠管纵轴垂直,恶性淋巴瘤的溃疡部位不定,龛影较大而不规则。 


3.小肠癌 病变往往局限,很少能触及包块,即使有亦是较小的局限的包块,X 线钡餐检查仅为一处局限性肠管狭窄、黏膜破坏。 


4.免疫增生性小肠疾病(IPSID) 是一种独特的小肠淋巴瘤,最初报道见于东方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又称为地中海淋巴瘤或α-重链疾病。


典型的症状包括慢性腹泻、脂肪泻,同时伴有呕吐和腹部痉挛性疼痛,亦可见杵状指。许多IPSID病人的一个少见的特点是,在血液和肠分泌物中,有一种异常的IgA,其α-重链缩短,且不含轻链。


IPSID 多发生于有肠内细菌及寄生虫感染的地区,有人认为,其病因可能与小肠内B 淋巴细胞受肠内微生物抗原的长期反复刺激,引起细胞突变及恶变所致,异常的α-链是由小肠的浆细胞产生的。IPSID 病人往往死于进行性营养不良和衰竭,或死于侵袭性淋巴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