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肠系膜淋巴肉瘤

 金坛区 2021-06-09

肠系膜淋巴肉瘤

来源:《癌症中医验治》史陵兰等

图片

    肠系膜淋巴肉瘤属于肠肿瘤范围。小肠虽占胃肠道的绝大部分,但在临床上其肿瘤的发病率却很低,约占胃肠道肿瘤的1- 3%。本病在各年龄组均可发生,而恶性肿瘤多发生在青壮年。男女发病率基本相等,其好发部位多在回肠,空肠较少,发生在十二指肠者极为罕见。

    病理学检查以腺体较多,良性以腺瘤最常见,瘤休大小一般在2 x 3 x 3厘米。若直径超过5厘米则有恶性变之可能。平滑肌瘤多单个发生,有坏死、出血、穿孔之倾向,有时可向腔外生长,休积往往相当巨大。其次就是较少见的脂肪瘤、纤维瘤、血管痛、淋巴管瘤、神经纤维瘤等。消化道血管瘤常为多发,常可引起肠道出血。对于上述良性肠道肿瘤,一般强调外科治疗。中医中药治疗方法与恶性同,唯注意偏重于活血祛寮,理气宽肠,通利二便保持肠道通畅,以免梗阻。

图片

    小肠的恶性油有腺癌、嗜银细胞癌和肉瘤等。腺癌又分硬化型、溃疡型、息肉型。其特性是硬型常有早期梗阻多搜疡型易出血常见穿孔。息肉型常易引起肠套叠。

    嗜银细胞癌:常发生在阑尾及回盲瓣。其次是回肠末端、盲肠、结肠、直肠、十二指肠。其生长方式常可围绕肠壁环形生一长,故常可发生肠梗阻。其特性是生在闻尾者多单发,生长在小肠为多发性,或与其他肿瘤并存。但其生长较慢,病期也长,一般属于低度恶性。

      肉瘤:以淋巴肉瘤为多,青壮年多见。好发部位多在回 肠,约占“%,且为多发。一般原发千肠系膜淋巴结,或小肠壁,恶性度较高,转移较早,且多转移于肠系膜淋巴给;常为广泛弥慢性转移,故称“肠系旗淋巴肉瘤”,属于早期转移征兆,晚期肺、肾、骨、脑各脏器官转移亦不少见。

      【症状与体征】

      (一)肠道出血:肠道出血为癌和肠道肿瘤的较常见Pd:状之一。主要由于肠壁受累、粘膜脱落而引起出血,可以为间隙性大量出血,表现为柏油便、恶性贫血,严重者因大量出血而死亡。

      (二)肠梗阻:因肿瘤逐渐长大阻塞肠腔,或肠管因肿瘤浸润而呈环形狭窄,亦或肠套叠而发生梗阻。与其他因素所致之小肠梗阻不易区别。

      (三)腹内肿块:摸到肿块为肠道肿瘤晚期症状,因其生长缓慢,早期不易发现,故误诊为腹腔结核。及至渐渐长大才被发现已属晚期。

      (四)肠壁穿孔:多为肠腔被溃破,或向腔外生长之肿瘤才有此体征。大的穿孔可为急性,小的穿孔多为慢性。慢性又可表现为局限性腹腔感染和肠诵形成,严重者可引起腹膜刺激症状和周身中毒症状,如寒热、心悸、面部潮红、慢性发琳。

图片

      【诊断】有上述症状之表现,钡餐X线造影而未证实为胃、结肠、直肠病变时,应考虑小肠病变之可能。由于小的肿物不易发现而多易误诊。有些小肠肿瘤,是在急腹症手术中才得到确定诊断的。所以对小肠病变有怀疑时,应仔细检丧每段小肠,使病变不致漏诊。

      【治疗与预后】本病中医中药治疗可给以益气活络,活血散结之剂。可选用黄蔑30克,当归、抄参、丹参各9克,培补元气,和血养阴,枯草15克,,海藻、昆布各15克,白芥子、丝瓜、黄药子各9克,活络散结,生地、元参各15克,凉血消肿;柴胡、青皮、桃仁、红花各9克,疏肝行气,活血破淤,作为主方,佐以丸药绥治,如大黄蜜虫丸、中灸丸等攻坚破癖消臃肿之品,逐瘀消积而不伤正。笔者曾用上述方剂治疗数十例晚期患者,一般都可缓解并延长寿命。

     【医案】2例。

    1.}包 xx,男,30岁,职工,1959年9月24口入院,住院

号1039, X线);·号10030,

    病史:腹痛腹胀年余,术后1年。患者于1958年7月开始上腹隐痛,食后饱胀向右肩放射,大便不正常,稀,频、坠痛,无脓血,逐渐消瘦。8月份去地区医院检查,经胃肠钡餐x线透视,疑为肠系膜淋巴肿瘤,住外科行手术探查,术中见小肠充血,肠系膜有大小不等之肿物、空肠及十二指肠后壁有

如核桃大之肿肠,压挤肠壁使肠怜狭窄,作S字形切除,于结肠前,胃肠吻合。切除之肠管、肠系膜肿物一并送病理检查,报告为肠系膜淋巴肉瘤。9月份由山东省人民医院复查后转来我院中医科。

    检查:神志清楚,左侧腮腺肿疡已破溃,恶液质状态,数月卧床不起,双侧臀部褥疮,全身浮肿。胃肠钡餐X线透视,见小肠粗乱,广泛性息肉状颗粒状改变,肠腔边缘不清,呈锯齿状缺损,部分粘膜呈雪花状。符合肠系膜肉瘤之诊断。

图片

    辨证:因湿热癖血淤滞肠内,蜜塞不通而成。多由寒温不适,饮食不节,劳倦过度,或暴急奔走,食后剧烈运动,瘀血停滞,情志内伤,蛊毒虫积所致。治以先复正气,活血养血;

白皮、批把叶各9克,云获荃12克,白豆笼3克,橘红6克,半夏12克,赤芍9克,当归12克,建泽泻、谷芽、麦芽、降真香、金铃子、白扁豆各9克,淮山药15克,生甘草3克,水煎服。术后未能系统抗痛治疗,促使广泛转移。双辞褥疮,双预痒窈破溃、食少呕恶,都给临床治疗增加了困难,姑以扶正养血治之。方中参、蔑、归,芍培补气血:等、笼、陈、夏扶脾鼓舞胃气;山药、扁豆、泽泻祛湿消肿,桑皮、降香、杷叶理肺降下疏气。

    神农丸8-10粒,每晚1次。

    服药2个月症状大有好转,休质改善,聪腺演疡愈合,臀部褥疮亦渐愈合,腹痛消失。钡餐X线透视,肠腔畅通无阻,呈亢进状态,精神、体力、饮食俱增。停药随访至工969年情况良好。

    2.司xx,女,20岁,1976年6月4日初诊。病历号37014,病理号0176-76,

    病史:上腹痛,伴呕吐,发现包块2月余。1976年3月发现右上腹部包块,经常隐痛并伴呕吐。检查发现肿物大小约计10x 7厘米,质硬,尚活动,即住县医院于4月21日行手术,切除空肠上端,术后5天出现腹胀呕吐,疑为吻合口狭窄或粘连。5月25日行2次手术,扩张后呕吐消失,刮粘膜送病理检查,报告为肠系膜琳巴肉瘤。曾化疗用小量环磷跳胺200毫克,静脉注射,每日1次共用6次.近半月来又现呕吐、隐痛、饱胀,疑为复发,曾3次去原手术医院检查,无待殊治疗意见,转来我院中医科。

图片

    检查:面黄消皮,舌质红、苔薄白,口淡无味,脉象弦数。上腹刀口愈合完好,长有15厘米,周围压痛,无明显包块。钡餐x线胃肠透视,见肠胜狭窄,周围牵拉活动受限,粘膜尚好,气体较多。意见为肠管梗阻粘连,压迫所致,亦或肿瘤复发。

诊断:肠系膜琳巴肉瘤术后复发,梗阻粘连。治以消痞散结。

方药:①辽沙参30克,紫丹参、夏枯草、海藻、昆布各15克,小青皮、西红花、桃仁泥、春柴胡各9克,干生地、黑元参各15克,白芥子9克,青丝瓜15克,黄药子9克,水煎服。共服120多剂。

    因内有干血,肌肤甲错,消痞散结为重点。生地、丹参、归、芍、桃仁、红花补气和血养血,枯草、芥子、海藻、昆布平息肝热活络祛瘀佐以柴胡、青皮、黄药、丝瓜以疏肝利气,助丸药增强攻坚之力。②中灸丸1克,日服2次。

其方药(《外科十三方》):金丹、锅烈、银翠、石青各等份。为细末,水糊为丸,每次0.5--'1.5克,日服2次。③大黄蜜虫丸3克,日服2次。方见《金Eff要略》,方药见本书肝癌。

    服药3个月症状好转,体质改善。可惜后来失去联系,未能继续随访.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