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越有知识的越好学,越缺知识的越不好学

 第12区 2018-09-12

唐德刚先生晚年说,自己做了二十年的考证,计算机可能一天就做出来了。电脑真厉害。

赶上互联网时代,则任何知识抬手即得。

理论上,这可以拉平人类获取知识的成本,如此人人的知识都是平等的。

然而现实生活中,有知识者与缺知识者,差距疑似在越拉越大?


随着现代学科分化,各人掌握的知识门类不同,所以很容易发生“我懂A但不懂B,你懂C但不懂D”的情况。

而从个体的知识量来看,掌握消化知识的量,取决于两样:

投入的时间与精力;掌握知识的速度。


那么,粗粗地给个公式:

知识量=时间精力x汲取速度。


时间精力与个人闲暇时间和积极性正相关。

积极性与是否获得积极反馈正相关。

汲取速度与教学硬件和个人领会能力正相关。

稍微读过书的诸位都知道,掌握知识越多,领会越快。

所以:

知识量=个人闲暇时间x积极性x教学硬件x个人先前已掌握的知识。


一个高知家庭出身的少年与一个普通人家的少年,拼知识量汲取。

无论个人闲暇时间、教学硬件与个人先前已掌握的知识,都是前者压倒性领先。

普通人家少年,也就能在积极性上拼一拼——但这一点又很狡猾。

诸位身边一定有类似现象:越有知识的家庭,越重视知识;越缺知识的家庭,越不重视知识。

当然有许多反例,但这个整体大趋势是如此的。


因为有知识的家庭在知识里尝到了甜头,获得了积极反馈,所以普遍有汲取知识的爱好;缺知识的家庭没获得过类似好处,所以许多乡镇边陲,才会有类似于“你读书也没啥用,不如退学来家里帮忙”这种现象。

反而是许多暴发户家庭,特别爱让孩子读书。

为何?

因为他们经历了阶级迁跃,明白了知识的重要性——但这样的家庭,是少数个例。大多数缺乏知识的家庭,并不那么重视知识。


所以了:

获取知识的方式容易了,但有知识与缺知识的家庭,在积极性、个人闲暇时间与知识领会能力上,依然有差别。

而知识汲取这玩意,如上所述,是越有知识越积极,领会起来越快的。

有知识的人爱知识,知道如何找到有用的知识,如何学知识,如此就形成强弱分化了。


再说直白点:

生产力自由发展,必然制造阶级分化。

所以平等与自由长期来看,是无法兼得的。

要平等则长期必然限制发展,要自由则长期必然形成分化。

这一点,其实也适用于知识。


所以我一直念叨: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就像工作挣钱是一辈子的事一样。

因为到最后,知识=资本。越有知识/资本的人,越明白这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