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性恶?还是人性善?《通鉴》浓缩精华09

 夏1289辉 2018-09-12

人性恶?还是人性善?《通鉴》浓缩精华09

荀子

《资治通鉴》,是一部汇聚了历史上的一大批名臣和史学家、政治家几十年心血编成,且专为皇帝参阅的典籍。

如果你没有时间读完整本书,可以看看凝缩精华。值得收藏。

人性恶?还是人性善?《通鉴》浓缩精华09

荀子

今天继续介绍《资治通鉴》中的警句名言赏析,一起分享国人心灵鸡汤。

原文:

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

--第4卷周赧王三十一年

人性恶?还是人性善?《通鉴》浓缩精华09

荀子对话

翻译:

即使做一件坏事,杀一个无辜的人便可以得到天下,仁爱的人也不会去干。

注释:这是荀况论述如何做到以礼义称王时讲的一句话。

人性恶?还是人性善?《通鉴》浓缩精华09

人物小传:荀况

荀子(约前325—前238)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今山西南部)人,先秦著名思想家。

在人性问题,荀子主张性恶论,人性善是教化的结果。在天道观方面,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荀子对礼很重视,宣扬儒家的王道思想,认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人性恶?还是人性善?《通鉴》浓缩精华09

荀况认为“人性恶“。因此教育要从“礼”这一需要出发,须以“礼义“加以教化。

荀子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人的本性是恶的,善是后天的人为而形成的。荀子认为人之所以由性恶变成性善,完全是后天礼法教育的结果。尽管荀子认为尽管人的本性是恶的,但他认为人的本性不是不可以改变的,通过礼法的教化,化性起伪,就可以变恶的本性为向善的本性。

人性恶?还是人性善?《通鉴》浓缩精华09

孟子

孟子、荀子观点截然相反,一个主张人性善,一个主张人性恶。

人性恶?还是人性善?《通鉴》浓缩精华09

孟子:从人性善出发,但不注意保养会变恶,得出了需要道德修养和道德教化的结论;

荀子:从人性恶出发,认为人性恶,才需要后天的道德礼法教化,以改变人的本性。

人性恶?还是人性善?《通鉴》浓缩精华09

前者是通过教化保住人的善性,后者是通过教化改变人的恶性。

人性恶?还是人性善?《通鉴》浓缩精华09

但是二人的共同点,都在于倡导后天社会生活中的道德修炼和道德行为,都在强调后天道德教化的必要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