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代书法专业博士系列·杨帆

 百了无恨 2018-09-12




 杨帆1978年5月生于四川高县。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博士(书法篆刻创作理论),四川大学考古学博士后(文物学与艺术史)。现为四川大学艺术学院书法专业教师(副研究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理事兼正书、篆刻艺术委员会委员。博士学位论文《清乾嘉时期的〈说文〉学与篆书创作》获2016南京艺术学院冯健亲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论文《论李瑞清纳碑入帖与沈尹默临学北碑对当代书法创作之意义》获当代书法创作研究国际论坛优秀论文奖。书法作品曾参加长征展(三等奖)、第二、三届兰亭奖等展览。篆刻作品曾参加全国第六届篆刻展(二等奖)、当代篆刻艺术大展、四川省首届青年展(一等奖)等展览。



书学研究、书法创作与书法教学刍议

文/杨帆

我少时即好写字刻印,当然也喜读书。那时的写字刻印,至少与现在从事的书法创作尚有联系,可义务教育阶段之必读书,似乎与现今从事的研究就没有多少瓜葛。和大多数人一样,我在读研究生之前,心想能做一个书家已足矣。1997年夏天,还是懵懂少年的我,敲开宜宾书画院侯开嘉师的门,受之鼓励,从此更坚定写好字的决心。后来又修中国美院书法本科,毕业那两年参加国家书协展览,几乎每投必中,五体与篆刻皆有入过,内心常窃喜而不自知。

杨帆 书法作品

2011年秋,我很幸运能成为南京艺术学院徐利明教授的研究生。六年的硕士博士生阶段,无论创作还是理论,徐先生对我的教益和塑造,真可谓不少。我一直以为,要成为大家,仅靠技法远远不够,这便是攻读研究生的初衷。徐先生招收博士研究生有两个方向:一是书法史,二是书法篆刻创作理论。先生言,无论哪个方向,皆须具备扎实的创作功底和理论基础,不可缺一。我选择后者,是既出于创作提高之想,也出于理论深入之想。这也符合我的书法学习背景,也与徐先生“五体与篆刻全能,巨制与小品兼工,学识与功力并进”的教育思想合拍。

我以为,最好的创作其实也是最好的学术。将前人的书法创作得失总结为理论,既有功书史,亦启沃今人;将个人的书法创作得失升华为理论,则既益己,亦益人;将所处时代的书法创作得失耙梳为理论,则既承前代,亦启来者。

杨帆 书法作品

现今的书学研究,避开交叉学科不论,有书法史、书法理论、技法研究、书法美学等方向,好比清人将学问分为理义、制数、文章一样。乾嘉考证学派大家戴震所著《孟子字义疏证》,取了一个当时流行的考证学题目,而实际则是一部阐发义理之书。我的博士学位论文题目是《清乾嘉时期的〈说文〉学与篆书创作》,研究之目的在于以《说文》学为视角去讨论乾嘉时期的篆书创作,将那个时期篆书创作的人和事尽量予以真相,藉以发掘出有真价值的书法创作理论,以为今日书法创作之资鉴。

杨帆  书法作品

《说文》学指围绕东汉学者许慎著《说文解字》一书作解释、校勘等方面研究的一门学问,乾嘉正是它的极盛时期。在我看来,如同任何一个逐步走向成熟的研究领域一样,篆书史与创作理论的研究,在既有的史料考证与风格分析的模式下,也面临如何寻求方向性突围的问题。乾嘉时期的书家,不论学者之流的钱坫,还是书家者流的邓石如,其篆书创作与小学都是密不可分的。表面看,以《说文》学为切入点去讨论篆书创作,似乎是要打破学科藩篱的交叉研究,而实际上与当时书家以学术、创作为一体的现象倒也十分合拍,故视作深入内理之研究,亦未尝不可。当然,这种研究不是专门去讨论语言文字,也不是专门讨论书家的学问文章,落脚点还应在书法创作上,艺术学的成分应占主体。通过这样的尝试,我希望能有更多的研究者从不同路径出发,共同开拓出书学研究的新疆域。

杨帆 书法作品

文字学与书学的研究,对书法创作的助益当甚大。韩愈云:“凡为文辞,宜略识字。”我师徐利明教授训诸弟子,尝言及一书坛趣闻:苏州某氏好古篆,每作必讹误满纸,沙曼翁先生戏称,若无错字则必不出其笔云云。我曾细细读过《说文》大小徐本数过,当时尚能讽诵,对历代各种字书亦作过条分缕析。加之近年深研书论书史,于书史上的一些人与事渐有际会,这对我的创作也不无启发。临摹古人书,不盲从。创作,则未敢疏忽怠慢。不可言创作水平有多高,但常能保持敬畏之心,下笔不乱作,无有时下习气而已。个中滋味,惟视读书与写字如人之两足者,方能体味。

杨帆 书法作品

我现在在四川大学艺术学院专职从事书法专业教学,学以致用与教学相长,都是应长期恪守的教学原则。川大的书法专业教学具有优良的传统,即既重学术也重创作。教学上,侯开嘉教授、胡抗美教授、吕金光教授、刘志超博士,已表率在先。校长谢和平院士,不仅是科学家,也是书画家,并亲自担任书法本科班的名誉班主任,可以说川大书法学子是极幸运的。我能成为川大书法教员之一,亦以能在这个团队中学习成长而倍感幸运。目前我主要担任本科班的篆刻、行书、篆书、古代书论、文字学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生同学也不少交流。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方法,我常常勉励和建议他们,在技法上须五体书与篆刻皆下得扎实功夫。在理论上首先应知晓读什么书,怎么读书,即须具备一些文献学、目录学常识。我常说,经史子集四部当以经史为核心,书法仅在子部之列,有志书法研究的学子不应仅在书法内部画地为牢,否则将面临被核心学术圈边缘化的险境。因此,我对学生明确要求,“十三经”须至少精读一经,《说文》《尔雅》须精读一过,“廿四史”须精读一史。其次书史、书论、印论,须细读一过而后可。至于投稿参展或书学会,一般都鼓励他们参与,但不过多强调,因为只有真功夫和真学识,才是万世不倒之根本。同学们对这种看法也表示理解,有时在讨论中他们会分享一些独到的心得或发现,我从中亦有所获。故而,教与学从来都是相长的。


杨帆 书法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