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芥子园画谱》一直被视为传统山水画初学者的入门必备教材,但它真的是最佳的入门之选吗? 作为中国传统美术教材的经典文本,《芥子园画谱》曾引导不少国画巨匠循序渐进得以步入国画之门。然而西方教育体制的引进,传统文化急剧退化,对于初学者而言,画谱中很多古文已难以看懂,兼之毕竟是版画,印刷过多,很难从中把握笔墨的精妙变化。 那么除了《芥子园画谱》,还有什么适合初学者学习的国画教材呢?您别说,还真有!那就是近现代著名的画家、教育家陆俨少先生整理编辑的《陆俨少课徒稿》。 《陆俨少课徒稿》用鲜活的笔墨很好地克服了因模板雕刻而形成板滞的缺点,并以简洁的白话文把自己的绘画心得写在上面,是一部图文并茂的山水画基础教材。
《陆俨少课徒稿》作为山水画首选的入门教材之一,也是各大美院国画系的必备教材,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束新水教授就相当推崇此课徒稿。 束新水教授1996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2003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国画系,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2010年考入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国画博士,师从周京新教授。不论在山水亦或是人物的教学上都极为擅长,并且始终坚持着南艺美院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强调基础技法的练习。 束新水教授说:“骨法用笔是中国绘画的核心,也是六法里面最精髓的东西。骨法用笔是决定作品里承载度的关键。同时,由于中国画的笔墨能反应的个性,所以,骨法用笔通常能反应一个人的精神状态,骨法用笔里面讲究的是一个立,站立的立,这个立能使作品就像一个人一样精神抖擞,其核心是力,这个力能使你的作品很有精气神。” 束新水老师作品 为了能让更多同学理解山水画,进入山水画,更快地掌握山水画的技法,墨池学院特邀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束新水老师,以南艺中国画科学系统的教学体系以及独特的教学模式,为你讲解陆俨少课徒稿中树的相关技法。 林木一向是学山水画的起首,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就有“画须先工树木”之语,《陆俨少课徒稿》同样是将树法篇放在全书的第一部分,这也正是束新水教授一直强调的传统山水画的基础部分。 课徒稿中各种树木品种计有: 枯树、梧桐、柏树、枫树、桧、桦、松树、竹、槐树、椿树、银杏、樟树、榆树、枣树、乌柏。也画了古人很少表现的白杨及带有海洋风味的椰林,各种不知名的杂树更多。 特别是课徒稿中的松树画法,陆俨少作了详细的分解: 松树的树身组织结构有四种之多。松针的画法有纤细劲挺,粗壮有力,长针、短针,金钱针,马尾,破笔针。竹子和丛草的画法也分析的非常仔细,各个树种的特征明显。 点叶与夹叶,课徒稿中也借助于传统的方法,点叶法分类为个字、介字、胡椒、梅花、攒三聚五、菊花、鼠足、梧叶、垂藤。也有补充,课徒稿中每一种夹叶,即有一种点叶,一目了然。 丛树的画法,则很好的运用了“相间法”,比如两棵树,高大相间,轻重、 繁简、枯湿、虚实,点叶与夹叶相间,有的画面中虽只有几棵树,却无一棵相同,叶有点叶,夹叶,出枝, 横点,竖点。树身有直笔、曲笔、圆笔、空白,极变化之能事,又能统一在同一画面中。 束新水老师表示,希望通过本次课程对陆俨少树法的讲解,为大家解决:
作为一个普通的国画爱好者,即可足不出户体验南艺美院副院长的山水画教学课堂! 导师作品欣赏 ![]() ![]() ![]() ![]() 重点来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