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先天性心脏病小儿,头发萎黄而稀疏,经医用补气补血法治疗数月而致不便不食,求治于我,我用甘麦大枣汤治之数剂后便通食进,有谓怪哉者,问难与我。我说:甘以补脾,助其运化也,脾之生机在于运化,大剂易滞,勿以其平淡而忽视之。
此孩经常感冒,我以玉屏风散之白术为主药,防风为引使,杵散泡服,有良效。其间又有医者弃甘麦大枣用蜂蜜类润之,而便仍不通,辅以甘麦大枣又愈,故谓余,病千变万化,不知从何着手。余曰:形似千变万化不可捉摸,实则万变不离其宗,能捉能摸也。我的体会,治外感不忘表里寒热,治杂病毋忘阴阳虚实,握住其纲,就是着手之处。病形变化万干,概可以此为纲。
通过我数十年临床体会,急性病、外感六淫之病,重点是抓表里寒热。太阳主表,卫分主表,《伤寒论》指出: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叶天士论温病在卫汗之,到气才可清气。这就是说伤寒、温病皆首先要分清表里。伤寒在表宜辛温;温病初起宜辛凉…但热病后期亦要注意虚实。
我会诊一患者,得肝炎半年后,体温38~39℃,已半月余汗出如洗,内衣常湿,能拧出汗水。前医用白虎汤、大柴胡汤未见效。患者不烦不渴,身倦语微,舌质艳红,脉大按之无力。我分析为气液两伤,用玉屏风散、甘麦大枣汤加减治疗而愈。
慢性杂病,重点是抓虚实寒热,虚实很重要,不要认虚为实。虚证当实证治,叫“虚虚”;若实证当虚证治,叫“实实”。七情内伤多虚,但虚虚实实,错综复杂,不能概作虚论。郁之为病,朱丹溪创六郁之治,越鞠丸可作临床规范。调肝和脾,逍遥散为好。新病为实,久病为虚,新病亦有虚,久病亦有实,临床必须具体分析,治病求本。
孙悟空七十二变,知其常,又掌握了变,所以随心所欲,变化自如。学医也是如此,只有苦练基本功,懂得了辨证论治的真谛,即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那就不难了。 版权声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