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中物理:光现象的基础知识汇总,附2019中考物理光学知识解析

 昵称32901809 2018-09-13

光现象的基础知识

一、光的传播

1、光源:(1)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分类:按产生分:天然光源、人造光源;按温度分:冷光源、热光源。

2、光的传播规律: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光沿直线传播的表示方法:光线 (建立理想模型法)

4、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1)现象解释: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立竿见影

(2)准直: 瞄准、看齐、吊线、激光准直

(3)利用影子测高:

(4)计时: 日晷

(5)小孔成像:倒立实像

5、光速:(1)光速大小的变化规律:

(2)光速与声速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条件;大小;规律。

6、拓展:(1)光年是什么物理量:

(2)1光年的大小:

(3)光可以传递信息:

二、光的反射

1、我们能看见物体的原因:物体发出的光或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2、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1)器材:平面镜、硬纸板、激光笔、量角器、直尺、笔。

(2)步骤:①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做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

②一束光贴着纸板沿着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线EO和反射光OF的径迹。

③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重做一次。换另一种颜色的笔,记录光的径迹。

④取下纸板,用用量角器测量NO两侧的角i和角r。

⑤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看看纸板上还能否看到反射光线。

(3)结论: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三线共面);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法线居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两角相等)。这就是光的反射定律。

(4)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5) 本实验的方法:观察法、归纳法

3、反射类型

(1)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到光滑平面,反射光平行射出,这样的反射现象叫镜面反射。

特 点:反射光线不分散,亮度强,只有在反射方向一侧才能看见反射物体。

(2)漫反射:平行光射到凹凸不平的表面,反射光线向着四面八方反射,这样的反射现象叫漫反射。

特 点:反射光线分散,亮度暗,能从各个方向看到反射物体。

(3)二者的区别:反射面不同;反射光线方向不同;反射面亮度不同。

二者的联系:都是光的反射现象;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三、平面镜成像

1、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器材:透明薄玻璃板、白纸、两只相同的蜡烛、直尺、笔、火柴。

(2)步骤:

①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把透明薄玻璃板竖立在纸面上,作为平面镜。在纸上记下平面镜的位置。

②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再拿一只没有点燃的相同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只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只蜡烛的像的位置。在纸上记下这个位置。注意观察蜡烛的大小和它的像的是否相同。

③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做实验。

④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蜡烛和它的像的位置连起来,用刻度尺测量它们到平面镜的距离。

(3)结论:①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②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③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

④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2、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律。

3、实验方法:等效替换

4、作图方法:(1)反射定律法;

(2)对称法(平面镜成像特点法)

5、平面镜的作用:(1)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2)成清晰的像。

6、拓展:

(1)凸面镜:反射面是球面的凸面的镜子叫凸面镜。凸面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

应用:汽车的后视镜、街头拐弯处的观察镜。

(2)凹面镜:反射面是球面的凹面的镜子叫凹面镜。凹面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

应用:用凹面镜制成太阳灶、汽车灯和手电筒的反光装置。

四、光的折射

1、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例如:在岸上看水中的物体位置比实际的高一些;透过玻璃砖看钢笔'错位'了;从水中看岸上的物体位置比实际的高一些;海市蜃楼。

2、在折射现象中,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

3、发生折射现象的条件:

(1)入射光是斜射。

(2)传播介质是两种或同种不均匀介质。

4、光的折射规律:

(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

(2)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

(3)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5、光的折射规律另一种说法————光的折射定律:

(1)折射光线、法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共面);

(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法线居中);

(3)折射角不等于入射角(两角不等);

(4)光线垂直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

(5)光在发生折射时传播方向和速度都发生改变;

(6)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时,折射角随入射角增大而增大,折射角总是小于入射角;

(7)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6、拓展:全反射:

(1)定义:光从光密介质斜射向光疏介质斜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且折射角始终大于入射角,当折射角等于90°时,折射光线消失,入射光线被全部反射,这种现象叫光的全反射。

(2)当临界角:折射角等于90°时的入射角叫临界角,当入射角等于或大于临界角时才会发生全反射现象。

(3)应用:光纤通信就是利用光在光揽中的全反射向远处传播的。

五、光的色散

1、光的色散:太阳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种现象叫色散。

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玻璃三棱镜使太阳光发生了色散。彩虹是太阳光色散形成的。

2、光谱:太阳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几种不同颜色的光。把它们按这个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

3、太阳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色散现象说明:

(1)白光是复色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2)棱镜对不同色光的折射作用不同,红弱紫强。

4、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因此把红、绿、蓝三种色光叫色光的三原色。

5、物体的颜色:

光照到物体上时,一部分光被物体反射,一部分光被物体吸收。如果物体是透明的,还有一部分透过物体。

(1) 透明物体的颜色:透明物体只能通过与物体颜色相同的光,其他色光被吸收。所以,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的。

(2)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与物体颜色相同的色光,其他色光被吸收。所以,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3) 白色物体能反射所有色光;

(4) 黑色物体能吸收所有色光;

(5) 无色透明物体能通过所有色光。

6、颜料的三原色:品红、黄、青三种颜料,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产生各种颜色,因此把品红、黄、青三种颜料叫颜料的三原色。

六、看不见的光

1、红外线:在光谱上红光以外的部分,有一种看不见的光(辐射),我们把这种光叫做红外线。

2、红外线的特点与应用:

(1)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发射红外线,物体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强。——夜视仪。

(2)一切物体同时也在不停地吸收红外线,物体吸收红外线越多,物体温度越高。——红外线烤箱。

(3)红外线穿透能力比较强。——遥控器、遥感勘测。

3、紫外线:在光谱上紫光以外的部分,有一种看不见的光(辐射),我们把这种光叫做紫外线。紫外线主要来自高温发光体,太阳光是天然紫外线的重要来源。

4、做外线的特点与应用:

(1)紫外线的化学作用强,很容易使照相底片感光。——紫外线摄影。

(2)紫外线具有生理作用,适量紫外线照射有助于人体VD合成;过量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害,轻则会使皮肤粗糙,重则引起皮肤癌。——紫外线灭菌灯。

(3)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商标防伪,钱币防伪。

5、环保知识:大气上部的臭氧层吸收了太阳光中的大部分紫外线,使它们不能到达地面,对地球生物起到保护作用。氟利昂对臭氧层有破坏作用,所以我们要控制氟利昂的排放,保护臭氧层。

6、光的散射:太阳光通过大气时,太阳光被大气中的微粒反射的现象叫光的散射。

1)色光的波长规律:色光红、橙、黄、绿、蓝、靛、紫,它们的波长一个比一个短。

(2)大气对光的散射特点:波长较短的光容易被散射,波长较长的光不容易被散射,所以波长较长的光穿透能力较强。现象例如:天空是蓝色的;傍晚的太阳颜色发红。

(3)雾灯的色光:黄光。

下附2019中考物理光学部分的考点分析:

初中物理:光现象的基础知识汇总,附2019中考物理光学知识解析

初中物理:光现象的基础知识汇总,附2019中考物理光学知识解析

初中物理:光现象的基础知识汇总,附2019中考物理光学知识解析

初中物理:光现象的基础知识汇总,附2019中考物理光学知识解析

初中物理:光现象的基础知识汇总,附2019中考物理光学知识解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