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要把时间浪费在一些不必要的地方——《论语》学习363

 背后国文 2018-09-13
 

宪问篇第十四·三一(363

子贡方人。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

钱穆译子贡批评人物。先生说:“赐呀!真贤能吧!对于那些,我就没有这暇闲呀!”

杨伯峻译子贡讥评别人。孔子对他道:“你就够好了吗?我却没有这闲工夫。”

【傅佩荣译】子贡评论别人的优劣。孔子说:“赐已经很杰出了吗?要是我,就没有这么空闲。”

方,比较,评价,评判,批评。杨先生解释为讥评,意为非议,讥讽,我们来看一下,谁更合理。

如果方解释为讥讽,则说子贡喜欢讥讽别人,即指责别人的不是,那么后面的孔子的话的意思应该这样解释,端木赐你自己很好了吗?我则没有这闲工夫。孔子是批评子贡的意思,说子贡你自己也没有像颜渊那样有贤德,如果有时间的话不如先提高自己的德行修养。

如果方解释为没有倾向性的评价的话,那么后面这段话就与孔子很多的话语矛盾了,因为孔子也方人,他评价的人多了,如管仲、季氏、三家、公治长、南容等,他不能说自己没有这空闲。表面上看,似乎说子贡讥讽别人更合理一点,但我们如果仔细地深究一下,方解释为评价是没问题的。

子贡聪明,有头脑,而且口才很好,所以他平时经常地评价他人应该不足为奇,但子贡毕竟头脑灵活,思路清晰,口才又出众,而且他还谦虚,修养也有一定程度了,这样的人怎么可能经常在老师面前讥讽别人呢?

我们再看后面孔子说的话,第一句“赐也贤乎哉”,孔子用了贤这个字来形容子贡,要么是直接夸子贡有贤德,要么是反问子贡是否真的有贤德,不论这个句子是感叹句还是诘问句,都能说明子贡有一定的贤德了。孔子怎么会在子贡讥笑嘲讽别人的时候去说他有贤德?而且在孔门十哲七十二贤中,子贡位列言语科第二名,这样的人怎么会信口雌黄随便讥笑嘲讽别人?

接着我们再来说说孔子的最后一句话“夫我则不暇”,意思就是说我没这闲工夫,没这闲工夫干什么事呢?当然是指方人。这里也正体现了孔子的高明之处,先褒扬一下子贡,接着是委婉的批评。首先子贡作为学生,评论社会、评论时事、评论他人未尝不可,但不应该花很多的时间经常去评判他人;其次,对他人评头论足未免是好事,有其局限性和不周到的地方。虽然孔子也经常评判人,但他仅仅是为了教学引证例子的需要,真正的目的不是为了评判人而评判人,所以孔子说他无暇,是让子贡不要把时间浪费在这些没必要的地方。

钱穆先生在解读这一章时,特意引用了一则故事:宋儒谢良佐见大程子,举书不遗一字,明道曰:“贤却记得许多,可谓玩物丧志。”谢闻之,汗流浃背。及看明道读史,又却逐行看过,不差一字。谢甚不服,后来醒悟,常以此事接引博学进士。大程子即程颢,程明道,这里程颢批评谢良佐死读书,读死书,虽然一字不差,但对人生的修养未必有好处。所以读书学习不是一字不差照搬照抄,而是要在此基础上,深刻领会,融会贯通,学以致用,这才不是玩物丧志。谢良佐开始还不服气,不明白,认为程颢也和他差不多,逐行看过,不差一字。后来慢慢明白以后,就经常用程颢的这句话来勉励自己。因此这里孔子对子贡说的这番话,孔子说他没有这个闲功夫,是说子贡方人浪费时间,而且有可能有做得不够到位的地方,不如在学习之后以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为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