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7.三仁汤

 昼三夜二205 2018-09-13

67.仁汤

 

本方是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用治湿热病之起手第一方。也是宣化畅中,清热利湿的一首代表方。

三仁汤方

杏仁五钱,飞滑石六钱,白通草二钱,白豆蔻二钱,竹叶二钱,生苡仁六钱,厚朴二钱,半夏五钱。

甘澜水八碗,煮取三碗,每服一碗,日三服。

方用杏仁开上焦肺气,竹叶清上焦邪热,以蔻仁、厚朴、半夏宣化中焦湿浊而利气机,苡仁、通草、滑石利下焦之湿而泄热。共奏宣化畅中,上下分利之功。

本方证的病位在太阴肺脾二经。而由于脾居中能运四旁,肺主气而通调水道,所以,它虽出在上焦篇,但不仅中焦病常用,杂病也有大量使用机会吴鞠通在立方之时讲“长夏深秋冬日同法”,说的是时令的灵活性,时令能灵活,运用范围同样也可灵活。因此,只要掌握湿郁清阳,气化不宣这个病机,和舌苔厚腻这个特征性体征,即可使用本方。

具体可概括为:

1.舌苔厚腻(白或偏黄),脉弦细或濡。

2.头痛恶寒,身重疼痛。

3.胸闷不饥,面色淡黄,午后身热,渴不欲饮。

此方临床应用非常广泛。常用于髙烧热退后,虽处于恢复期,而纳呆苔腻者;伤寒,副伤寒,恶寒发热,胸闷不饥,腹胀神疲,苔腻者;产后发热,纳呆,苔腻者;慢性肠胃病苔腻者;外科术后纳呆,苔腻者;急慢性肾炎蛋白尿或尿路感染,或肾功衰,苔腻而不能峻补者;急慢性肝炎,脂肪肝,慢性胆囊炎苔腻者;肺气肿,肺心病,痰多苔腻者;糖尿病体丰,过食肥甘,苔腻等。总之,必有苔腻。而苔腻是否都用三仁汤呢?那就不一定了,这里重要的是掌握方证病机。

 

◎病案举例

案一、高热后纳呆案

张某,男,25岁。感冒咽痛,扁桃体化脓,高热寒冷。经输液1周烧退,扁桃体化脓消散。而数日来全不知饥,也不渴不饮,胸中满闷不适,口中黏腻。视之白腻厚苔满布全舌,舌体胖大,两侧深印齿痕,脉濡。证属气郁湿阻,处以仁汤加味:

白豆蔻10g,杏仁15g,苡仁30g,厚朴30g,半夏12g,通草10g,滑石30g,竹叶10g藿梗15g,佩兰15g,草蔻10g,建曲20g。

水煎,日1剂。

1剂,即感口中清爽,有饥饿感,服完3剂,完全康复。

案二、手术后纳呆案

宿某,男,36岁。肠梗阻住院,手术后肠通气正常,腹胀等症消失,已排便2次。但却完全不思饮食,精神极差,胸腹闷塞感,口苦口腻,下午低热,体温在38.5℃左右。面色苍黄,舌苔白厚而腻,脉濡。证属湿遏清阳,气化不宣,处以三仁汤加味:

苡仁30g,杏仁15g白蔻10g,厚朴30g,半夏10g,通草10g,滑石30g,建曲20g,紫苏15g草果3枚(去壳),生麦芽10g。

服药2剂,己知饥。再服3剂,体温正常,进食恢复到正常状态,精神转好,停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