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丁香(附:母丁香)

 昼三夜二205 2018-09-13

丁香(《雷公炮炙论》)

 

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花蕾,习称公丁香。主产于坦桑尼亚、马达加斯加、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等地。我国广东、海南等地亦有栽培。通常在9月至次年3月间,花蕾由青转为鲜红色时采收。以个大、饱满、鲜紫棕色、香气强烈、油多者为佳。采集后,去除花梗,晒干生用。

【历史】本品最早载于《雷公炮炙论》,但该书只载其简单的炮制加工法,并未记功用。《齐民要术》称之为丁子香,以其形似丁子、气味芳香而得名。本品的异名有支解香、雄丁香(《本草蒙筌》);《本草原始》则称其为公丁香,以区别于母丁香(丁香之果实),此名沿用至今,许多临床处方及书籍均采用此名。

本品较早记载其主治的是《药性论》,谓其“治冷气腹痛”。至《海药本草》总结补充为“主风疳,骨槽劳臭。治气,乌髭发,杀虫,疗五痔,辟恶去邪。治奶头花,此五色毒痢,正气,止心腹痛。”而后《日华子本草》增入“治口气,反胃,疗肾气,奔豚气,阴痛,壮阳,暖腰膝,杀酒毒,消痃癣,除冷劳。”《开宝本草》则概括其功效为“温脾胃,止霍乱”,并增加治“风毒诸肿”。《本草蒙筌》加上止“气逆”。至明·《本草纲目》又明确指出其“治虚哕、小儿吐泻、痘疮胃虚灰白不发。”至清·《本草汇》又增加“疗胸痹”。至此,历代对丁香功用的认识已较全面。现代对丁香的研究及应用亦有所发展。

【性能】辛,温。归脾、胃、肾经。

【功效】温中降逆,散寒止痛,温肾助阳。

【应用】

一、呕吐、呃逆证

脾胃虚寒或寒邪犯胃,则胃气不能通降上逆而为呕为呃。本品性辛温,主归脾胃,其性下行,有温中散寒、降逆止呕止呃之功,临床上治胃寒呕吐、呃逆,颇得历代医家青睐。如《日华子本草》首先记载其治“反胃”,《本草蒙筌》则直言其“止气忒、气逆”,《本草纲目》言其“治虚哕,小儿吐泻”,均是临床经验的总结。具体运用如下:

1. 胃寒呕吐、呃逆   取本品温散胃中寒邪、降逆之功,尤宜于胃寒气滞之呕吐、呃逆证。正如《本草经疏》所言“辛温暖脾胃而行滞气则霍乱止而壅胀消矣'治胃寒呕吐,《千金翼方》单用本品14枚治霍乱。《摘元方》治朝食暮吐,用丁香15枚研末,姜汁、甘蔗汁和丸噙咽。《百一选方》治小儿吐逆,用丁香与半夏配伍。治脾胃虚寒呕吐、呃逆,如《证因脉治》之丁香柿蒂汤及《简要济众方》治伤寒咳噫不止及哕逆不定之方,均以本品人参煎服并配柿蒂以增强止呃作用。《妇人良方》丁香散治产后脾胃虚寒复感风寒而致之噫气频作。

2. 胃寒妊娠呕吐   亦取本品温中散寒以止呕,内服、外用均有效。内服方如《证治准绳》用本品配人参、藿香治妊娠恶阻。据报道,用丁香15g,半夏20g共为细末,生姜30g煎浓汁,调成稠膏取适量涂敷于胳部并用纱布固定,治妊娠剧吐,一般1日后呕吐渐止,再敷3日,纳食正常[中级医刊,198722(10)44]。

二、 泄泻证

本品既能温中散寒又能温肾助阳,故可用治脾肾不足之泄泻。《海药本草》载其“止五色毒痢”,《本草正》明确地指出“除胃寒泻痢”。如《太平圣惠方》丁香散用本品配厚朴、木香、黄连等治小儿久痢、渐至羸弱、不思饮食。丁香治泄泻不但内服有效,外用敷也有良好效果。如用丁香、吴茱萸、白芥子、冰片等所制的药丸敷贴穴位(足三里、天枢、中脘、关元),代替针刺治小儿消化不良,亦可取得满意疗效[中医杂志19829)45]。

三、 疼痛证

寒凝经脉,则气滞不通,不通则痛。本品辛散温通力强,用于寒凝经脉所致之疼痛证。

1. 腹痛证   丁香治寒凝腹痛,较早见载于唐·《药性论》,谓其“治冷气腹痛”。临床用之,确有较好效果,如《太平圣惠方》治久心痛不止。现代临床亦常用之治腹部胀痛,如用丁香配柿蒂、生姜、党参等煎服,治胆汁反流性胃炎有效[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3(3)152]。《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载香砂温中汤用本品配方,治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等病而症见胃脘疼痛属于脾胃气虚、阳虚者。临床中,用丁香配肉桂治寒凝腹痛,不但内服有效,外用亦有满意疗效。如《中华名医特技集成》载徐氏以丁香、肉桂等治胃寒痛或气滞腹痛,及胃痛较甚有效。又方单用丁香治疗麻痹性肠梗阻[中医杂志,198829(11)26]。

2. 痛经证   寒湿客于胞宫,血为寒凝,经行不畅而发生痛经。本品辛散温通,能散寒凝而化湿邪,经行自畅而痛止。内服可配当归、川芎、红花等药用。据报道,用丁香、肉桂、木香、延胡索等份,研为细末,于月经将行或疼痛发作时,将药末置胶布上,外贴关元穴若疼痛不止,加贴双侧三阴交有明显的疗效[江苏中医1990,(2)36]。

3. 胸痹证   本品治胸痹,亦取其温散寒凝之功,《海药本草》谓其“止心腹痛”,《本草汇》则指明“疗胸痹”。具体应用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苏合香丸用丁香配苏合香、冰片、檀香、沉香等治疗感触秽恶之气、痰壅气闭引起的胸腹满痛而冷。临床报道用丁香人参、川芎、九香虫等制成的心痛灵片治疗心绞痛有显著疗效[中国中医急症,19932(5)195]。

4. 痹证   本品用治风湿痹证,鲜见于医籍。《医林纂要》谓其“散风湿”,取其辛散温通之意。《卫生鸿宝》大神效活络丹(又名大活络丹)在数十种药中加入丁香,意亦在此。现代临床以之外敷治寒证有良效。如据报道用丁桂散为主,配汉防己末、生姜汁、醋、面粉等制为药饼湿敷阿是穴,而后在药饼上拔火罐对于治疗痹证有效[浙江中医杂志,198520(7)328]。

5. 牙痛   取本品散寒止痛作用。可用于虫牙作痛《开宝本草》早已有治“齿疳”的记载。现代临床用丁香油(少量滴入)可消毒龋齿腔,破坏其神经,从而减轻牙痛。又可用丁香研为细末,纳龋齿洞内或牙隙处,一般在数秒钟后即能止痛,重者可连续使用2~3次[四川中医1990(5)封四]。

四、疮肿

阴寒之邪阻于筋骨血脉气血壅滞而成疮疡阴证,或漫肿无头,或脓成久不穿溃,或已溃久不收口,或为腹中肿块,治病之法必祛散阴寒以去凝滞、温通气血以消疮肿。本品善散阴寒、温通气血,故可用治疮疡阴证。如《怪证奇方》治痈疽恶肉,用丁香末敷之,外用膏药护之。《药奁启秘》桂麝散用丁香配肉桂、麝香、半夏等,治疮疡阴证未溃者。《外科诊疗学》之黑虎丹,用本品配全蝎、蜈蚣、蜘蛛、冰片等治痈疽、瘰疬、流痰,溃后脓腐不净[外伤科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303]。此外,《海药本草》谓本品可治“奶头花”,现代临床用于治乳头皲裂[陕西中医,19884)174]。至于治肿瘤,《日华子本草》载本品有“消痃”的作用,但医籍中鲜有应用者。现代临床采用《济生方》香棱丸为基础,用本品配行气、活血药治疗子宫肌瘤,有消积散结之功[妇产科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67]

五、阳痿、宫冷

本品有温肾助阳之功,《日华子本草》谓之能“壮阳,暖腰膝”,在临床上治肾阳不足之阳痿宫冷,常配附子、肉桂、淫羊藿等药用。如经验方即以丁香配肉苁蓉、淫羊藿、锁阳等,以壮腰健肾、助阳起痿,治肾阳虚衰所致之阳痿、腰膝酸痛[广东实用中成药.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234]

此外,《太平圣惠方》载用本品绵裹纳鼻中,可治鼻中息肉。现代临床亦有类似报道。

【用法用量】3~6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1. 本品辛温助阳,阴虚内热者忌用。李杲谓之“气血胜者不可服”,《本草经疏》则概括为“一切有火热证者忌之”。

2. 在本品常规用法用量下内服,并未见毒性反应及副作用,但过量服用可引起中毒。中毒症状主要有恶心、呕吐、腹泻以及上消化道出血症状,严重时可引起肝功能障碍、呼吸困难,甚至昏迷死亡。

【按语】

关于丁香与郁金配伍的讨论

在十九畏中有“丁香莫与郁金见”之记载,按其原意是丁香不能与郁金相配伍。因此,在古代及近代医籍中,鲜能见到两者配伍应用者。现代对此尚缺乏明确的界定,但现代临床中运用丁香与郁金配伍者不乏其人。如姜氏之丁郁四神散以丁香配郁金等治呃逆、噎膈、反胃;张氏之呃畏一二汤以丁香配郁金等专治呃逆,均获满意或显著效果,说明郁金并未(或不明显)降低丁香之止呕止呃功能。祁氏用丁香5g郁金、桅子各10g板蓝根30g当归20g等水煎服,治疗乙型肝炎87例,基本治愈36例,好转37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达83.4%[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114(3)44]。这虽未能说明丁香与郁金在利胆等方面是否有协同作用,但却可以说明丁香配伍郁金并未互相拮抗而消除其调整乙型肝炎患者的消化系统功能的作用。现行《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在丁香条中,规定丁香不宜与郁金同用。因此,临床应用时,在保证用药安全的前提下,似可不拘泥“丁香莫与郁金见”的旧说。但对其配合是拮抗还是协同,则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现代研究】

一、 化学成分

本品含挥发油(16%~19%)油中主要成分为丁香油酚、乙酰丁香油酚,其他尚含有丁香酚乙酸酯、丁香烯醇、石竹烯、水杨酸甲脂、甲基戊基甲酮、庚酮、α-丁香烯、胡椒酚、苯甲醇、苯甲醛、糠醛、香草醛、丁香酮。另含有番樱桃素、山柰酚、鼠李素及齐墩果酸等。

二、 药理作用

丁香石油醚提取物可明显促进胆汁分泌。丁香石油醚提取物和丁香水提取物具有止泻的作用。丁香浸出液可使胃液分泌明显升高,胃的总酸排出量增加,并使胃蛋白酶的活力升高。丁香水提取物和石油醚提取物均具有抗溃疡的作用。丁香水煎剂能抑制肠管收缩及推进运动。丁香水提取物及乙醚提取物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丁香酚有镇静及明显的抗惊厥作用,并能引起呼吸抑制。给动物静脉注射甲基丁香酚,有明显的麻醉作用。乙酰丁香酚具有抗血栓的作用。丁香水提取液具有抗凝血的作用。丁香热水提取物对诱变有抑制作用,其所含丁香麻具有较高的GST诱导活性,意味着有一定的抗癌作用。丁香的水煎剂及粉末对溶血性链球菌不仅有较强的抗菌作用,而且此作用不受加热的影响。丁香的醇浸出物对白喉、炭疽、副伤寒及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及霍乱弧菌均有抑制作用。丁香油与丁香酚对布氏、鸟型结核、结核、肺炎、痢疾、大肠、变形等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丁香的水、醇、乙醚浸出液及挥发油对致病性真菌均呈非常明显的抗菌作用。丁香油和丁香酚对多种毛癣菌、黄癣菌及腹股沟表皮癣菌有抗菌作用,且无耐药性。丁香的水煎剂、乙醇浸剂及丁香油对猪蛔虫有麻痹和杀死作用。丁香石油醚提取物和丁香水提取物均具有镇痛作用。丁香酚具有解热的作用。此外,丁香尚具有抗缺氧、抗氧化、抗炎、抗惊厥、平喘、抑制细胞诱变、抑制花生四烯酸代谢、抑制脑乙酰胆碱酶的作用。

三、临床新用

1. 治疗偏头痛   用丁香3粒,细辛0.9g瓜蒂7个,赤小豆7粒,冰片0.2g,麝香0.lg共研为细末,取黄豆大药末放入患侧鼻腔治疗偏头痛有较好疗效[陕西中医,19834(6)15]。

2. 治疗青光眼   用绿风安胶囊(丁香、芦荟、黑丑各50g磁石100g共研细末,混匀装入胶囊),每日早、晚各取3~5粒(重2~4g)饭后1小时服用。治疗观察71只患眼,显效51只,进步7只,无效13只,总有效率为81.69%。对降低眼压、缩小瞳孔、恢复视力有良好的作用[河南中医1983,4)33]

3. 治疗口腔溃疡   用丁香9~15g,打碎,放入杯子或小瓶中,用冷水浸过药面,约经4小时后,取药液涂于口腔溃疡表面,每日68次。一般多个如绿豆至花生米样大小的溃疡,治疗2~3日则愈。一些用碘甘油治疗无效者,改用此法亦能治愈[赤脚医生杂志,1978,(9)15]。

4. 治疗皮癣   用丁香15g加入70%乙醇至100ml48小时后去渣,每日涂搽患处3次,观察31例病程在2年以上的体癣及足癣患者一般在治疗1天后症状即消退,2天后患处开始有皮屑脱落[中华皮肤科杂志,1%3,9(1)17]。又法以丁香适量研末将患趾洗净后,撒药末于脚趾缝内,治脚癣100余例,均获良效[中医杂志1985(8)18]。

5. 治疗真菌病   110的丁香液外涂,每日1~3次。治疗数种真菌病31例,结果临床治愈8例,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5例。有效病例通常在用药后3~7天痒感减轻、炎症消退、脱屑减少,以后局部症状逐渐好转[中华皮肤科杂志,1958,4)306]。

6. 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   丁香油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有效[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2002(68):5602]。

7. 治疗牙痛   丁香、厚朴、薄荷用开水浸泡15分钟,滤去药渣后含漱,治疗牙痛有效[黑龙江中医药,1991,(2)53]。

8. 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丁香、郁金、川芎、山楂、人参共为细末,组成丁香四神散,口服或外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效[福建中医药19945)10]。

9. 治疗小儿腹泻   丁香、肉桂共研细末,用水调成糊状,贴于脐上,治疗小儿腹泻有效[中国民间疗法,1998,(6)21]。

10. 治疗腮腺炎  丁香油调三七粉为糊,外敷,治疗腮腺炎有效[中国乡村医药1999(4)17]

母丁香

为丁香的果实,又名鸡舌香,为了区别于花蕾入药之丁香故称为母丁香。于1~2月果实将成熟时采收,晒干。产地同丁香。以个大、粒实、油足、气味浓厚者为佳。生角。性味、功用与丁香基本相同,但临床上以丁香为多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