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子

 昼三夜二205 2018-09-13

苏子(《名医别录》)

  

 为唇形科植物紫苏、皱紫苏、尖紫苏的成熟果实。主产于江苏、安徽、河南、湖北等地。秋季果实成熟时割取全株或果穗,打下果实。药材性状果实压碎有香气,味微辛。均以种仁黄白色,富油质,气清香,颗粒饱满、均匀、灰棕色,无杂质者为佳。除去杂质,晒干,取净苏子文火炒至有香气或起爆声为度,取出放凉备用

【历史】苏子的命名源于紫苏,《本草纲目》日:“苏从酥,音酥,舒畅也。苏性舒畅,行气和血,故谓之苏。日紫苏者,以别白苏也。”药用其种子,故名紫苏子,亦称苏子。本品的异名有黑苏子(《饮片新参》),野麻子、铁苏子(《江苏植物药志》)等。

《名医别录》将该药列于中品,谓其能“下气,除寒中”;《药性论》谓其“主上气咳逆。治冷气及腰脚中湿风结气”;《日华子本草》谓其“主调中,益五脏,下气,止霍乱、呕吐、反胃,补虚劳,肥健人利大小便,破癥结,消五隔,止嗽,润心肺,消痰气。”《本草衍义》谓其“治肺气喘急。”《本草纲目》提出了“治风顺气,利膈宽肠,解鱼蟹毒。”《本草通玄》谓该药能“治蛇犬伤”。这些都为后人总结其功效主治奠定了基础。

【性能】辛,温。归肺、大肠经。

【功效】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应用】

一、痰壅咳喘

苏子长于降气化痰,气降痰消,咳喘自平。常配白芥子、莱菔子,如《韩氏医通》的三子养亲汤,主治气逆、痰壅之咳喘、痰多胸痞等证。

1. 上盛下虚之久咳痰喘,则配肉桂、当归等温肾化痰下气之品。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苏子降气汤,以苏子降气、化痰、平喘为主以半夏、厚朴、陈皮增主药苏子降气化痰之功;以肉桂、当归温肾纳气止咳为辅佐甘草和中协调诸药,生姜和胃降逆合而用之,可使气降痰除,喘逆自平。

2. 风寒外束痰热内蕴之证,乃由于平素肺有痰浊,又感风寒,郁结化热,痰热互结,阻遏肺气,肃降失常,气逆于上,见咳嗽有痰,痰随气升,而致哮鸣痰热内阻胸膈,则见胸闷不舒,故以苏子配麻黄以宣降肺气以定喘,配桑白皮清肺热而止咳平喘,使风寒外解而痰热内除,喘咳自平。如《摄生众妙方》定喘汤。

3. 小儿久咳,老人咳嗽吼喘,《滇南本草》以本品配八达杏仁(甜杏仁)同用,年老者加白蜜尤宜。近代报道治上呼吸道感染,用苏子合止嗽散治疗280例,其中238例发病时间均在15天以内,多数伴发热,头痛,怕冷,舌苔薄白,舌质正常,或边、尖红,脉浮滑或浮数等。又以加味定喘汤治疗儿童哮喘106例,基本方为炒苏子10g,炙麻黄、地龙、炒白果各5g款冬花、黄芩、桑白皮、法半夏、杏仁各10g生石膏30g先煎。喘甚者加葶苈子、海浮石痰多者加瓜蒌、胆南星。每天1~2剂,水煎分3次服,6天为1个疗程。结果临床治愈66例,好转3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2.5%[新中医,199527(5)25]。

二、肠燥便秘

苏子含油脂,能润燥滑肠,又能降泄肺气以助大肠传导,常配杏仁、火麻仁、瓜蒌仁等以增其效,如《济生方》紫苏麻仁粥。

三、脚气及风寒湿痹

苏子辛温,散寒行痹除湿。古方有紫苏子60g杵碎,水适量,研取汁,以苏子汁煮粳米作粥,和葱、豉、椒、姜食之(《太平圣惠方》),以治脚气及风寒湿痹,四肢挛急,脚踵不可践地。

四、食鱼蟹中毒

紫苏子理气和中以解鱼蟹毒,有与其茎叶相似之功效,古方用紫苏子捣汁饮之(《金匮要略》方)。

此外,苏子亦可治消渴,紫苏子(炒)、萝卜子(炒)各90g为末,每服6g桑根白皮煎汤服,每日2次(《圣济总录》)。

【用法用量】5~10g或入丸、散剂。

【使用注意】本品阴虚喘咳及脾虚便溏者慎用。

【按语】

一、关于苏子“发散”功效的讨论

苏子与紫苏叶为同株植物所取的不同部分,苏叶属解表药苏子属化痰药。然功效有其相同,也有差别。正如《本草纲目》所日:“苏子与叶同功,发散风气宜用叶,清利上下宜用子也。”《药品化义》载“苏子主降,味辛气香主散。”由此可见,苏子有“发散”之功效,但力弱不及其叶。

二、关于苏子为“痰壅咳喘”要药的讨论

苏子为降气化痰之要药,治疗咳喘无论外感还是内伤,只要痰壅较甚均可考虑使用。如外感引动伏痰,郁久化热,而见咳喘有痰,痰随气升,而致哮鸣,痰热内阻胸膈,而见胸闷不舒宜苏子配麻黄、黄芩等,如《摄生众妙方》中的定喘汤。而对于痰涎壅盛,咳喘短气,胸膈满闷,舌苔白滑,证属上盛下虚者,则配当归以和血,配肉桂以引火归元。《药品化义》日:“苏子主降,味辛气香主散,降而且散,故专利郁痰。咳逆则气升,喘急则肺胀,以此下气定喘。膈热则痰壅,痰结则闷痛,以此豁痰散结。”《本草汇言》载“苏子,散气甚捷,最能清利上下诸气,定喘痰有功。”《本经逢原》日:“性能下气,故胸膈不利者宜之与橘红同为除喘定嗽,消痰顺气之良药。”由此可见,苏子为“痰壅咳喘”之要药。

三、关于苏子药材品种的讨论

苏子以唇形科植物皱紫苏和尖紫苏的种子入药为其正品,而白苏及水苏的种子不作苏子入药,望勿混用。

【现代研究】

一、 化学成分

种子含脂肪油(45.30%)及维生素B1

二、 药理作用

紫苏油可使血糖上升,具有较好的抗衰老作用,可明显降低脑及肝中的MDA含量,可显著提高红细胞中的SOD活力对变形杆菌、黑曲霉菌、青霉菌及自然界中的真菌均有抑制作用。紫苏子可降低血脂,主要作用为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另外,还具有促进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促进小鼠脑内核酸及蛋白质的合成,调节小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

三、 临床新用

治疗蛔虫病   生紫苏子捣烂或咬碎嚼吃。用量为4~10岁一次2050g成人一次为50~70g,一日2~3次,空腹服下,连服3日。治疗100例,服药后排出蝈虫者92例,排虫少者2条,最多147条。服药后无1例出现副作用。[四川中医,1986,(8)4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