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牛黄

 昼三夜二205 2018-09-13

牛黄(《神农本草经》)

 

为牛科动物黄牛或水牛的胆囊、胆管或肝管中的结石。全国各地均产,主产于东北、西北、华北及西南地区。全年可采。宰牛时检査胆囊、胆管及肝管,如有结石,立即滤去胆汁,取出牛黄(在胆汁中久浸则易变黑)。除净附着的薄膜与肉质,用灯心草、通草丝或棉花等包好,放阴凉处。至半干时用线扎好,以防破碎,阴干。牛黄易破碎,受潮易结块,需防潮、防压、防震贮存,宜装入垫有棉花的密闭容器,置阴凉干燥处。胆囊结石呈卵形、类球形,习称“蛋黄”、“胆黄”。胆管、肝管结石多呈管状或破碎小片状,习称“管黄”,以“胆黄”质优。气清香,味苦而后甘。以完整、色棕黄、质松脆、断面层纹清晰而细腻、有清凉感、嚼之易碎、不黏牙者为佳。多直接研细作丸散配料。

【历史】牛黄为牛的病理产物,如李时珍《本草纲目》日:“所谓黄者,牛之病也。牛病凝于肝胆而成黄,故名牛黄。”又如《神农本草经百种录》云:“牛之精气不能运于周身,则成牛黄,属土,故其色黄也”。牛黄的异名有犀黄(《外科全生集》)、丑宝(《政和本草》)、各一旺(蒙古名)等还有按药材产地及形状所起的商品名如广黄、关黄、蛋黄、乌金黄、管黄等。

牛黄因稀少难得且疗效卓著,自古以来就是名贵药材。《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于上品,谓:“主惊痫寒热,热盛狂痙。”首先记录了牛黄的主治证候。《名医别录》进一步明确其主治范围,言其能“疗小儿诸痫热,口不开,大人狂癫”,并提出其有“堕胎”作用,为牛黄的应用提供了依据。后世在此基础上又有所发展、补充。《药性论》增加疗“小儿夜啼,主卒中恶”;孙思邈《千金翼方》认为其有“益肝胆,定精神,除热止惊痢,辟恶气”之功用;《本草经集注》又提出“久服轻身,增年,令人不忘”;《日华子本草》言其“疗中风失音,口噤,妇入血噤,惊悸,天行时疾,健忘虚乏”;《日用本草》认为牛黄以“治惊痫搐搦烦热之疾”为主,可“清心化热,利痰凉惊”;《本草纲目》言“痘疮紫色发狂谵语者可用”;《冯氏锦囊秘录》认为“凡小儿纯阳之气,病多胎毒痰热属肝、心二经所发,故多用此,有起死回生之力,惟伤乳作呕,脾胃虚寒者忌之”;《会约医镜》则日牛黄可“疗小儿急惊,热痰壅塞,麻疹余毒,丹毒,牙疳,喉肿,一切实证垂危者”;《顾松园医镜》还认为牛黄不仅可用于内科外科亦用,取其解毒之功”。此后的本草著作逐渐归纳了牛黄镇惊、止痉、开窍、解毒、清热等诸功效。现代对牛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药理及其作用机制等方面的阐述,且由于天然牛黄很珍贵,国际上的价格要高于黄金,现在大部分使用的是所谓的人工牛黄。

【性能】苦,凉。主归肝、心经。

【功效】息风止痉,清心凉肝,化痰开窍,清热解毒。

【应用】

一、 热盛动风证

牛黄苦、凉,归肝、心二经,“主惊痫寒热,热盛狂”(《神农本草经》),又“疗小儿急惊,热痰壅塞”(《会约医镜》),能清心凉肝,有息风止痉、定惊安神之效,用于温热病邪热亢盛、引动肝风之壮热神昏、惊厥抽搐等证最为适宜。单用本品即能取效,常与清热解毒、息风止痉药配伍。如《小儿卫生总微论》即以牛黄(杏仁大)、竹沥、姜汁和服治小儿热惊。牛黄“得丹砂而有宁镇之功”(《本草汇言》),《鲁府禁方》牛黄散以本品配伍朱砂可增安神定惊之力。《证治准绳》牛黄散以本品与钩藤、全蝎等配伍,以增强息风止痉之效。《古今医鉴》牛黄抱龙丸以之配胆南星、天竺黄等,适用于小儿内热痰盛之急惊风。现代临床也常用本品治疗多种病证过程中出现的发热惊厥,如《新编中成药手册》小儿牛黄散、小儿百寿丸等均以牛黄为主要药物是治疗小儿温热病邪热炽盛或引动肝风而致惊风发作的常用中成药。据报道,用安宫牛黄丸佐治小儿热性惊厥收到较好效果[浙江中医杂志2010(9)663]。以体外培育牛黄与天然牛黄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由暑温所致惊厥抽搐、颈项强直、牙关紧闭者有同等良好的疗效,且都可单味使用[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6)604]。

二、 窍闭神昏证

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凡温热病邪热炽盛、内陷心包,必扰及神明;内热炽盛、炼津成痰、痰热壅盛,则蒙闭心窍。牛黄气味芳香,“为治心之药”(《本草汇言》),善清心、肝二经之热,既能清热解毒,又善于化痰开窍、息风定惊,药而三法兼备,故用于温热病热陷心包及中风、惊风、癫痫等痰热阻闭心窍所致的高热烦躁、神志昏迷、谵语、口噤等甚为适宜。

1.热陷心包证   温热病热毒深入,内陷心包,当以清解心包热毒为主。牛黄可借其幽香气清之性,直入心包,使包络之热透达于外。然温邪内陷之证热毒深重,且多兼痰浊内壅、蒙闭心窍,故多配伍清热解毒、化痰开窍之品,如《温病条辨》之安宫牛黄丸即以本品与郁金、麝香等同用。若兼腑实之证当配大黄、芒硝等泻下热结,如《温病条辨》之牛黄承气汤。治心经邪热、狂语、精神不爽亦可与大黄、朱砂配伍,泻下邪热,如《御药院方》之牛黄泻心汤。小儿急惊、神昏痉厥,其理与成人大致相同,亦属痰热壅盛、内闭心窍、热动肝风之候。牛黄可息风止痉、止惊风抽搐,已如前述,对痰热内闭心窍之高热烦躁、神志昏迷、口噤不开、喉间痰鸣等又可清热化痰、开窍醒神。与麝香、天竺黄、胆南星等配伍,则清热开窍、化痰之力更著,如《敬修堂药说》之回春丹。现代临床常将牛黄用于乙脑、流脑、中毒性菌痢、中毒性肺炎、重症肝炎等急性热病所引起的昏迷、痉厥诸证。如用清开灵注射液(牛黄、郁金、水牛角等)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有效[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4]。安宫牛黄散有促进乙脑患者意识恢复及退热作用[中成药研究,19832)24]。以牛黄配麝香、珍珠、琥珀等制成的环心丹,用于重症肺炎髙热、昏迷,疗效显著[中成药研究,1981(6)32]。小儿牛黄清心散(牛黄、黄连、赤芍等)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伴有高热者有效[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171]。

2. 中风   《日华子本草》言牛黄可“疗中风失音,口噤”,可借其化痰、开窍、息风之功,用于肝阳暴张、痰热壅闭之中风昏迷、半身不遂、音瘠不语、两手握固、口噤不开、喉间痰鸣等。常配麝香、冰片、雄黄等增其化痰开窍之力,有启闭醒神之效,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至宝丹。《痘疹心法》之牛黄清心丸,以牛黄配伍黄等、黄连、楣子增强清热解毒之力,亦常用于中风神昏而热偏盛者。外用方《古今医鉴》之清心散(青黛、硼砂、牛黄、冰片、薄荷)以蜜水调搽于舌体,用于中风舌强不能言语。现代临床常以本品治疗多种心脑血管疾病,除随证应用上述以牛黄为主药的传统成药制剂外在配伍、剂型和给药方式方面也有了一定的发展。如血栓心脉宁以牛黄配丹参、水蛭、槐花米等化瘀通络之品,经提取制成胶囊,治缺血性中风(脑血栓)疗效明显[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6)327]。牛黄醒脑注射液用于中风神昏者,有开窍醒神作用[山西中医,1992821]。安宫牛黄丸保留灌肠治疗中风诸药经过肠道吸收后,作用持久,无毒副作用,同时解决了昏迷患者用药困难及阳明腑实、大便不通的问题[中国中医急症20061(15)5]。

3. 癫痫   牛黄能清心化痰、凉肝定惊、开窍醒神“治惊痫搐搦之疾”(《日用本草》),用于痰火上扰之痫症发作、神昏抽搐,常配麝香、胆南星、天竺黄等以增强化痰息风、开窍醒神之功,如《万病回春》之金箔镇心丸。与全蝎、僵蚕、蝉蜕等配伍则增息风止痉之力,如《证治准绳》化风锭。现代临床将牛黄用于癫痫大发作之神昏抽搐,有开窍醒神、息风定痫之功。《中国当代名医验方大全》以牛黄镇痫散(牛黄、胆南星、全蝎、蜈蚣)治风火夹痰、上蒙清窍之癫痫反复发作有效。还有用牛黄醒脑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癫痫,也能取效[山东中医杂志,1991,1054]。牛黄天麻散以牛黄与天麻、白附子、僵蚕等配伍,治疗小儿癫痫效果良好[江苏中医20013235]。宁痫散(天麻、牛黄、全蝎、僵蚕等)治疗小儿癫痫有效[浙江中医杂志200035(11)479]

三、 眩晕证

牛黄能清肝热、化痰浊,可用于肝经郁热、痰火上扰清窍之头晕目眩证,常配伍羚羊角、柴胡、白芍同用,如《医学心悟》牛黄丸。热毒内蕴上攻头目者,以之配栀子、连翘、大黄,可增清热解毒之效,如《中药大全》牛黄至宝丹。热痰壅盛、头目眩晕、心悸面赤者,可与天麻等同用。《医学门》之牛黄上清丸,以牛黄配薄荷、菊花、荆芥等,用于热毒蕴蓄所致头痛眩晕、目赤耳鸣等症。对于肝火上扰之头痛眩晕、失眠等,以本品配珍珠、琥珀、栀子,增强清热、镇静、息风之功,如《新编中成药手册》之牛黄清宫片。现代常用牛黄治疗肝阳上亢、痰火壅盛之头目眩晕及原发性高血压,多配伍羚羊角、珍珠、黄芩等共用,如牛黄降压胶囊治疗轻、中型原发性高血压有效[广西中医药200225(5)13]。心胃火盛、头晕目眩、口舌生疮者,以牛黄配大黄、麦冬、菊花等共用,如《新编中成药手册》之牛黄清胃丸。

四、 咳喘证

牛黄有清热化痰之功,可用于痰热咳喘之证。牛黄单用即有镇咳、平喘作用。痰热内蕴、咳喘痰多、神昏惊痫者,可以之配伍龙脑、朱砂、蛤粉等,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牛黄膏。温邪热毒所致咳喘、发热咽痛者,又宜与石膏、栀子相伍,如验方新雪丹。现代临床常用单味人工牛黄或其复方制剂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流感、支气管炎、肺炎之咳喘[中草药通讯,1972,(4)49]。以人工牛黄配蛇胆、川贝母等组成的蛇胆川贝液,对外感燥热咳嗽疗效显著[中成药,199113(2)20]。牛黄熊胆川贝滴丸(川贝母、人工牛黄、熊胆等)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效果显著[中医临床研究,2009(21)36]

五、热毒证

牛黄苦凉,又为清热解毒要药,可疗“麻疹余毒,丹毒,牙疳,喉肿,一切实证垂危者”(《会约医镜》),对于热毒郁结诸证用之适宜。临床常依热毒郁结的部位及症状而配伍相应的药物。多作丸、散、膏、丹,既可内服,亦可外用。

1. 咽肿、口疮、牙疳   热毒郁结于上,常发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及牙龈肿痛、腐烂等,可以牛黄配黄芩、黄连、雄黄等增加泻火解毒之效,如《证治准绳》牛黄解毒丸。《外科传薪集》以牛黄冰连散(牛黄、黄连、冰片)吹口、舌患处,取效甚捷。《瘟疫条辨摘略》之牛黄利喉丸以本品配硼砂、白秋石、西瓜霜等作丸噙化,治痰火上壅、咽喉肿痛。治咽喉肿烂还可以牛黄配珍珠为末吹喉,如《医级》珠黄散。毒壅肉腐、发为牙疳可以本品配入中白、胡黄连、琥珀等研末外搽,去腐生肌,如《外科大成》之牛黄生肌散。牛黄利咽丹(牛黄、黄连、栀子、大黄、冰片等)治疗急喉痹有效[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杂志20076(3)18]。复方牛黄片(体外培育牛黄、重楼、虎杖)治疗舌部疾病,包括舌扁平苔藓、舌乳头炎、舌痛症等均有效[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323(4)230]。牛黄消炎丸(牛黄、珍珠母、麝香、冰片)治疗急性牙周炎和冠周炎效果良好[中国校医,200822(5)573]。

2. 疮疡、乳岩、瘰疬   火郁、痰瘀、热毒壅滞而成上述诸证,牛黄能清热、化痰、解疔肿疮疡诸毒,可配麝香、乳香、没药以增活血散结、祛瘀止痛之效。如《外科全生集》之犀(西)黄丸,用于治疗乳岩、横痃、瘰疬、痰核等。《疮疡经验全书》治痈疽疮疡以本品配蟾酥、雄黄、麝香等作丸内服,如牛黄蟾酥丸,再以二黄散(牛黄、雄黄、冰片)干掺患处,内外同治,收效更著。明末京都太医秘方片仔癀(《新编中成药手册》)以本品配蛇胆、麝香、三七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力更强,治热毒诸证,常能一片退“癀”(解毒、消肿)。《中国医学大辞典》之六神丸及《新编中成药手册》之六应丸均以牛黄配蟾酥、珍珠、冰片等共用为现代治疗痈疽疔毒等证的常用成药。牛黄用于治内外诸痒,既可内服,亦可外用,常配伍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等清热解毒之品。如《万病回春》牛黄金花散系以蜜水调搽患处,《外科大成》牛黄定痛丸以本品配胡黄连、桅子等作丸内服。现代临床常应用牛黄复方制剂来治疗多种恶性肿瘤,如西黄丸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可明显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中国中医急症,200817(1)22]。

3. 热毒发斑   热毒深入营血发为斑疹者,可借牛黄清热解毒之功,以凉血化斑。常配栀子、升麻等加强清热、解毒、化斑之力,如《太平圣惠方》卷十八之牛黄散。热深毒盛、斑疹密布、浑身赤紫者,以本品配羚羊角、玄参等泻火解毒、凉血化斑,如《杂病源流犀烛》之牛黄八宝丸。

4. 癫狂证   “诸躁狂越,皆属于火”(《素问·至真要大论》)。火热炼液为痰,结为痰火,或痰结日久,郁而化火,痰火上扰,心窍被蒙,发为癫狂。牛黄既善清热解毒,又善化痰开窍,宜用于痰热壅实、神志狂乱者,常与镇静安神、清热涤痰之朱砂、珍珠、青礞石等配伍,如《寿世保元》清心滚痰丸。《重订通俗伤寒论》牛马二宝散以牛黄、马宝等份为末,人参、竹沥汤下,治精神失其常性,遂发躁狂之症。心火炽盛者,以本品配黄连、朱砂、郁金等,增清心安神之效,如《痘疹心法》之牛黄清心丸。若见阳明热结、躁狂谵语、神志昏乱、证情重笃者,可酌用《经验方》龙虎丸(牛黄、巴豆霜、朱砂、砒石)荡涤痰火实热。现代临床以本品治疗精神失常之症时有报道,如牛黄宁宫片(牛黄、琥珀、珍珠等)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有效[中国中医药杂志,20053(8)845]。安宫牛黄丸、局方至宝丹等成药对于肺性脑病、肝性脑病所出现的精神症状亦有较好疗效。

【用法用量】0.15~0.35g多入丸、散剂用。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

【使用注意】牛黄苦凉,非实热之证慎用。牛黄“堕胎”,故孕妇慎用。

人工牛黄使用过量可致腹泻,严重者可致血压下降或心律不齐等。

临床发现部分患者服用含牛黄(主要是人工牛黄)制剂后出现过敏性休克、皮疹、上消化道出血、膀胱炎等反应。其原因可能是超剂量或长期服用或服药者为特异性过敏体质。

【按语】

一、关于牛黄品种的讨论

取自病牛胆囊、胆管或肝管的结石为天然牛黄。但牛胆结石发病率极低,药源紧缺。据考证,唐代进口的“底野迦”即是由多种胆汁成分和鸦片等组成,到宋代曾以猪胆汁制成牛黄代用品。受此启发,科技人员用牛胆汁、猪胆汁提取加工制成人工合成牛黄。后又研究给牛施行胆囊手术,放入异物,人为造成胆囊结石,这种结石称人工培育牛黄。目前不少成药是以人工合成牛黄代替天然牛黄的。天然牛黄、人工合成牛黄、人工培育牛黄的性味、功用相似,用量亦大体相当,但一般认为天然牛黄作用较强。亦有研究表明,它们的主要药理作用、作用强度及毒性均相近似。临床应用也进一步证明人工合成牛黄与天然牛黄效用基本一致。京、津、沪和穗的22个医疗单位对人工合成牛黄进行临床疗效观察,860例患者有547例单用、313例使用复方制剂,多数取得明显疗效,有较好的解热、抗惊厥、祛痰和抑菌作用,尤其解热、祛痰作用明显。对上呼吸道感染、小儿肺炎、化脓性扁桃体炎等疗效明显。退热快,且对扁桃体消肿及减少分泌作用明显。

另外,牛科动物牦牛的胆囊结石也和牛黄具有相似的功效。

二、关于牛黄性能的讨论

牛黄之味,历代本草论述不一,有苦、甘等不同记载。《神农本草经》言牛黄味苦,且沿袭较久。《药性论》始载其味甘。至目前多种中药著作及历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记述仍难统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言其味甘。中药之味的确定,主要依据药物的滋味和药物的功用。味的意义不仅是表示药物的真实滋味,更重要的是提示、归纳药物的基本功用。鉴于此,牛黄之味仍以苦为宜,理由有二一是牛黄的滋味是苦的二是历代本草对牛黄功效的记载主要体现在苦味的清泻作用上。

自《神农本草经》始,有言牛黄性平者,然与该药的功用特点不甚相符,故从之甚少。以其功用特点为依据,应以性凉为当。

三、关于牛黄补益作用的讨论

自《名医别录》始,有牛黄“久服轻身,增年,令人不忘”的记载,唐代孙思邈《千金翼方》亦言牛黄“益肝胆,定精神”,但后世本草对牛黄在补益方面的功效没有发展,稀有将牛黄用于补益者,因而牛黄是否具有补益作用难以肯定。从功效及应用来看,一般认为牛黄的作用在于“泻”而不在于“补”。现代研究发现牛黄含有多种氨基酸成分,其中牛磺酸占游离氨基酸的15.86%。而牛磺酸是动物体内广泛存在的一种含硫氨基酸,也是牛黄的重要有效成分(现已能化学合成),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能够解热、抗炎、抗癫痫、降血压、强心、抗心律失常、松弛骨骼肌,体现了牛黄清热、解毒、息风等功效。研究还发现,牛磺酸能强肝、利胆、降血糖及具有营养作用,这是否可以认为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牛黄的补益作用,尚待进一步研究。

四、关于牛黄制剂毒副作用的讨论

关于牛黄有无毒性,素有分歧。《吴普本草》言“无毒”,《名医别录》始言“有小毒”。然据历代临床实践及现代药理试验证明,牛黄按常用剂量以传统给药方式使用,几乎无毒性,故可视其无毒。

从近10年的临床报道来看,各种牛黄制剂所出现的不良反应并不鲜见,如牛黄解毒片(丸)、牛黄宁宫片、牛黄上清丸、牛黄蛇胆川贝液等均有引起不良反应的报道。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大体有过敏性休克、过敏性皮疹、上消化道出血、膀胱炎、血小板减少、肝功能损害、严重吐泻、精神失常及服药成瘾等。这些不良反应可能与患者的个体特异性及过敏体质有关,也可能是药物本身的毒副作用。因牛黄目前多是复方制剂应用于临床,上述不良反应是否一定是牛黄的毒副作用尚难定论,临床应用时应对此密切注意并进一步深入研究。

另外,胆红素、胆酸是牛黄的主要成分,具有镇静作用及增强中枢抑制药的作用。当牛黄及牛黄制剂与苯巴比妥、水合氯醛、吗啡等同时应用时,能增强上述药的中枢抑制,因而要严格掌握剂量,谨防过量。

五、关于牛黄恶龙胆的讨论

《本草经集注》言牛黄“人参为之使。恶龙骨、地黄、龙胆、蜚蠊。畏牛膝。”但《本草纲目》记载:“《别录》言牛黄恶龙胆,而钱乙治小儿急惊、疳病,凉惊丸、麝香丸皆两用之何哉?”龙胆治惊痫,解热杀虫,与牛黄主治相近,亦肝经药也,不应相恶如此。那么牛黄是否恶龙胆?现代临床研究显示,牛黄可与龙胆同用如应用地丁散(地丁、龙胆草、金钱草、人造牛黄等)治疗胆囊炎;养阴生肌散(青黛、甘草粉、牛黄、黄柏粉、龙胆草等)治疗干槽症应用中药散剂(冰片、牛黄、黄柏、龙胆草等)治疗复发性阿弗他口腔溃疡等,说明牛黄可与龙胆同用,但牛黄与龙胆是否存在相恶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现代研究】

一、化学成分

天然牛黄及培植牛黄中均含有胆色素、胆汁酸、脂类、肽类、氨基酸和无机元素。胆色素中主要为胆红素胆汁酸类有胆酸、去氧胆酸、牛黄胆汁酸盐、甘氨胆汁酸盐等脂类有胆固醇、卵磷脂肽类为具有平滑肌收缩作用的SMC~S2SMC~F总氨基酸中主要为牛磺酸,尚有苏氨酸、缬氨酸、赖氨酸等无机元素有KNACaMgFeCuMnZnPb等。不同产地牛黄中的各种成分含量有一定差异。人工牛黄的胆红素、去氧胆酸、胆酸的含量及其比例均与天然牛黄有较大差异。

二、 药理作用

在中枢神经系统方面,牛黄主要有镇静、抗惊厥、解热和镇痛等药理作用。在心血管及循环系统方面,牛黄具有强心、降压及促进红细胞生成等作用,另外牛黄的70%甲醇提取物具有一定的抗凝作用。牛黄还具有祛痰、保肝、利胆、抑制平滑肌痉挛的作用牛黄对小鼠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实验性炎症及毛细血管通透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牛黄对部分病毒和细菌具有灭活或抑制作用,牛黄与去氧胆酸钠对乙型脑炎病毒有直接灭活作用牛胆汁能抑制百日咳杆菌的生长,人工牛黄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牛黄水浸膏中分得的肽类具有乙酰胆碱样作用,能够收缩消化系统平滑肌并能抑制去氧胆酸对胆囊的松弛作用。牛黄中的胆红素能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

三、 临床新用

1. 治疗亚急性重症肝炎   用常规支持疗法加以牛黄、熊胆为主药(每剂含牛黄、熊胆各2g)的中药治疗7天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44例,存活28例,占63.6%对照组(单用常规支持疗法25例,存活5例,占20%。并发肝性昏迷者治疗组22例,存活10例,占45.5%对照组12例全部死亡[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1994(4)37]。

2. 治疗癫痫   用牛黄醒脑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癫痫患者40例。治疗取大椎穴及双侧风池、双侧内关、双侧足三里穴,分别注射0.3ml牛黄醒脑注射液,隔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1周。结果近期临床痊愈14例,好转25例,无效1例。40例分别在2~3个疗程后查脑电图,其中癫痫放电基本消失21例、好转11例。穴位注射疗效与病情轻重、发作频率无关,与年龄有关,年龄小则康复快[中医杂志,1991(2)36]。

3. 治疗高热症   有人用牛黄醒脑1号注射液治疗小儿高热105例,包括支气管肺炎61例、上呼吸道感染42例、病毒性脑炎1例、支气管炎1例,其中14例有高热惊厥。治疗组多用抗生素加牛黄醒脑1号注射液肌内注射,每天2次,<2岁者每次1ml>2岁者每次2ml对照组40例用抗生素加退热剂及物理降温。结果治疗组显效79.05%,对照组显效55%[北京中医,1991(4)57]。

4. 治疗食物过敏   牛黄片(每片含牛黄0.1g)可治食蚌蛤发生的过敏反应,每天3次,每次3片。共治疗38例,全部有效[上海中医药杂志,1960286]。

5. 治疗上呼吸道感染   牛磺酸是牛黄的重要有效成分之一。用牛磺酸胶囊治疗上呼吸道感染80例,痊愈52例、好转23例、无效5例,未见明显的毒副作用[吉林中医药,1983(3)30]。

6. 治疗小儿肺炎   用单味人工合成牛黄片治疗小儿肺炎50例,其中支气管肺炎40例、大病灶肺炎9例、间质性肺炎1例。结果治愈44例,无效6例无死亡。平均3~5日退热5~7日肺部啰音吸X线复查显示炎性病灶基本吸收[中成药研究,1983(2)24]。

7. 治疗乙型肝炎   口服南通蛇药配合穴位注射牛黄醒脑注射液、华蟾素注射液治疗乙型肝炎。取内关、大椎、中脘、肝俞、足三里、三阴交,分别注射两种注射液各1~2ml,每3天1次30次为1个疗程。结果1个疗程60例中,HBsAg转阴42例、HBeAg转阴45例、抗HBc转阴44例、HBcAb转阴28例、HBeAb转阴44例,肝功能均正常[辽宁中医杂志,199320(7)33]。

8. 治疗病毒感染   口服牛黄解毒片,外用氯霉素注射液局部涂搽,治疗病毒引起的单纯疱疹性口腔黏膜溃疡、口角疱疹、带状疱疹等34例,疗效显著。痊愈16例,显效10例,好转4例,总有效率为88%[湖南中医杂志,19906(4)124]。

9. 治疗乳腺癌   以人工牛黄散(人工牛黄、乳香、没药、山慈菇、三七等)治疗乳腺癌134例,随访患者128例。IIIIII期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8.8%、84.1%和66.7%,疗效优于单纯西医综合疗法[中医杂志,1985(3)41]。

10. 治疗败血症 安宫牛黄丸治疗败血症150例,口服安宫牛黄丸2天后即有见效平均为5天治愈98例,显效29例,有效2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S%[河南医药信息,200210(11)70]

11. 治疗儿童局部药物渗漏   采用95%乙醇300ml+24片牛黄解毒片粉末充分混合后外敷治疗组48例因局部药物渗漏所导致的肿胀、疼痛。治愈45例,好转3例,治愈率达93.7%[赣南医学院学报,200727(2)298]。

12. 治疗带状疱疹   在常规的抗病毒、止痛、消炎治疗的基础上,用络合碘涂搽在疱疹处,待干燥后将由牛黄解毒片10片碾碎用食醋调成糊状,涂于疱疹处,每天3次。治疗带状疱疹50例,治愈32例、显效11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临床荟萃,200823(6)396]。

13. 治疗真菌性阴道炎   10%洁身纯洗液200ml冲洗阴道后,置牛黄解毒片2片于阴道深处,每日1次,10天为1个疗程。停药2~3天后,于下一个月经周期干净2~3天后继续给予巩固性治疗1个疗程,并随访3个月经周期。治疗112例,总有效率为87.5%[中国中医药科技,2005,12196]。

14. 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牛黄降压片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30例,总有效率为96.7%痊愈率为83.3%,牛黄降压片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是有效的[临床合理用药20114(1):35]。

15. 治疗老年帕金森病   用牛黄降压丸结合常规西药治疗肝火旺盛、痰浊内壅型之老年帕金森病60例,服用牛黄降压丸每次2丸每日1次,以60天1个疗程。1个疗程后临床治愈率为8.3%,总有效率为83.3%[中国中药杂志,2006,31(11)945]

16. 治疗痔源性便秘   将牛黄解毒丸(3g)捏成2cm长塞入肛门半示指即可,3~4天用药1次2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治愈52例,未愈12例,治愈率为81.25%[四川中医201129(2)108]。

17. 治疗躁狂症   牛黄宁宫片治疗躁狂发作34例,1日3次,1次5片;合用碳酸锂起始量0.5g/d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不良反应1周内渐增至治疗剂量1~1.5g/d。治愈19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1%[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8)187]。

18. 治疗细菌性角膜炎   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内服牛黄上清胶囊治疗细菌性角膜炎42例,每次3粒,每日2次,1周为1个疗程,观察2~3个疗程。痊愈34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24%[湖北中医杂志201032(7)19]。

19. 治疗口炎型阿弗他溃疡   应用牛黄生肌散(牛黄、冰片、青黛、黄芩、黄柏、胆草、甘草制成粉剂)治疗口炎型阿弗他溃疡51例,涂布于溃疡表面,每天4次,分别于3餐之后及睡前半小时涂用,5天为1个疗程。痊愈38例,好转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0.12%[中国中医药科技2009,16(2)104]。

20. 治疗下肢丹毒    口服“牛黄醒消丸”(人工牛黄、乳香、雄黄、麝香、没药),3g/次,1~2次/日,用温开水送服,因患在下部,空腹时服。3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痊愈22例,好转2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8.08%[上海中医药杂志,200034:3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