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征文打开一盏心灯――读王丽萍的《夜读不觉月光寒》

 心静自芬芳 2018-09-13

本文参加了【我喜爱的一本好书】有奖征文活动

□刘春红
 
 
       月光轻柔,舒展一下慵懒的身躯,单曲循环挚诚忧惋的禅音。一盏灯,一方桌,一杯绿茶,一本《夜读不觉月光寒》,一份闲散的心境,品茗,赏文。
       此时此刻,我能清晰地看见,王丽萍同样泡了一杯清茶,打开一盏灯。月光那一层淡淡的光辉,与屋内的灯光相映成趣,虽然我们都静默无言,却心照不宣。“月光,灯光,我,都沉默着,却彼此懂得。”她凝视着文字,从指尖到心间,十年的执着、沉淀,文字在她生命里已有了温度,一如所有的日子,返璞归真。
       都说写文是要忍受孤独,王丽萍也不例外,但她说:这并不影响我自得其乐并安于现状。可见她是多么热爱文字,无论是少年还是婚后,她都保持这样一个习惯,一直坚持,一晚一晚的读读写写。于是在文字里有她无忧无虑的《年少时光》,也有她静静《守望》,《愿得一心人》的感慨;文字中融进了她的喜怒哀乐,也有她的人生思考。一路走来,她《感恩,活着的每一天》,“眉眼淡然,心满意足”。
       丽萍漂亮大方,开朗阳光,浑身散发着友爱的光芒。待人的热情亲切亦如她对文字一般挚诚。《对你的爱一直很安静》是王丽萍写的与母亲之间的点点滴滴。在多数人眼里,母亲应该是最温柔的,与子女之间也是最亲密的。但少年时不懂母亲的爱,让她一度与母亲不和。直到她从山东远嫁荆门,离开故土,才感知自己对母亲的爱,其实一直都在,只是变得如此安静。尽管如此,丽萍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还是坦露在那《开在玉兰树上的乡愁》里,真挚又打动人心。
       丽萍爱读书写作,也爱旅行。当然她不是单纯地游玩,她把对旅途中的感受,美丽的风景用文字记录了下来,形成了独有的游记篇。她走过许多地方,与“看到的每一株小草,每一只蝴蝶,每一棵树木用目光交谈,用思想对话。”她在山水之间寻找大自然的壮美,她也寻访过先人的足迹,体验过唐诗宋词名家笔下的无限风光。她怀着一颗纯净悲悯的心,在大自然中“重新审视自己,重新认识自己,并及时调整自己。”她积累一个一个地懂得,让心灵更加澄澈。她说“如何让这一辈子活出更多的精彩和花絮,需要经常去考量和深思。”所以她在《游走张家界》中悟得:出发是需要的,回归也是必然的。出发与回归,两者一张一驰,交替进行。去来的中间,就是生活。
       丽萍读书痴迷,生病之时也不忍释卷。她说“在读书的过程中,我也能暂时忘记病痛的折磨,好好打理一下自己的精神世界。”她读过王安忆,严歌芩,萧红,秦岳,潘向黎,慕容雪村等等许多名家的经典之作,每读完一部作品她都掩卷思索,探寻作者的意图,写下书评。她的书评里往住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她在《天香》中说“谁说女人就是男人的附庸,就一定要等着男人来眷顾,在爱情的世界里,男女双方本来就是对等的,你不付出你的真心,凭什么要她为你痴心守候?……真正的爱,是双方用真心去呵护,用悉心去经营的。”丽萍不仅这么说,在生活中也是这么做的,真心呵护,悉心经营着自己幸福的小日子。既使生活有很多艰辛和烦恼,她一样感知着《蚊帐撑起的幸福》,品尝着普通的,平凡的《荸荠的爱情》。
       丽萍的文字从心出发,记录心里最单纯又最深刻的情感。她的每一个故事也许没有波澜壮阔,没有迂回曲折,仅仅是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交往过的人,看过的风景,读书后的感评,但让人感觉到的却是心灵原始情感的迸发。一个人在历经岁月的流转,生活的磨砺之后,仍然保持质朴,宁静,保有纯净,细腻的真情,实为可贵。
       总有一些人平静地活着,一声不响地走着,积极地思考着,那些在生命中所遇所感,所思所悟的种种,悄悄地内化为一部生动别异的心灵史。《夜读不觉月光寒》正是带着这样的真实,与每一位读者交融而亲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