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进艺人 | 行笔运刀,工不在手在于心—王翔

 我是壶仙子 2018-09-13

宜兴紫砂陶刻以温润朴茂的“五色土”为载体,独具匠心的表现形式、淳朴雅致的迷人风采、精湛绝伦手工工艺紫砂同行与紫壶同誉。宜兴紫砂陶长盛不衰,在于她丰厚的文化底蕴.这同紫砂陶刻的文化与艺术品位及其内涵是分不开的。



王翔


王翔(祥),国家级高级工艺美术师。1975年出生于江苏徐州,2009年师从谭泉海先生,从艺至今20年。他崇尚并追慕传统书画,无论山水,人物,花鸟皆能奏刀。其刀法轻灵精巧,浅浅刻去,不见斧斫之痕,却又能聚集金石气息,可谓刀工精湛吹影镂尘

 


师傅谭泉海,1939年生于江苏宜兴和桥镇,20世纪50年代随着著名老艺人任淦庭学陶刻,长期从事陶刻装饰工作。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无锡美术家协会会员。陶刻作品曾获莱比锡国际金奖,曾到台北和马来西亚举办个人书画展览,曾任宜兴市人大副主任第七、八、九届全国人大代表



陶刻



机缘巧合下让王翔选择了陶刻这一职业,相对于从业人员数量比较大的制壶艺人,做陶刻基本就算是一个辅助工作。因为之前有绘画基础,所以入手陶刻相对容易些。王翔的陶刻保留着“人生若只如初见”的美好,也诠释了“淡极始如花更艳”的境界 。其作品构图严谨平淡天真,充满静穆单纯的气息。


 

行笔运刀

工不在手在于心



对于王翔而言20年的陶刻生涯最重要的体验是:行笔运刀,工不在手在于心刀法就是运用刀的能力,即便你没有学过陶刻,可以说快一点的话,几天内就会用刀,几个月就可以用得很熟练。如果说刀法很神秘,他觉得是没有的。但陶刻用刀,重要的是看你的刀能不能表达出你想表达的东西。刻了快20年了,感触最深的就是,做陶刻如果自己内心没有感受,肯定是做不好的。




王翔一直从事陶刻创作,看自己的喜好阶段性会选择一些不同的事物进行创作。比如一直刻花鸟没刻人物的时候,就想着试试刻一些,当然一开始肯定会有难度造型、感觉上都要调整。比如刻莲蓬的时候,我就放一支莲蓬在桌子前,从夏天到秋天、冬天,它会慢慢变化,某一天发现很好看,就会拿过来勾一个稿。如果行的话,就会以这个为原型来刻。这些素材都是自己找的,会下意识的把这些东西放在工作室里,题材无处不在,可能在不经意当中感觉就来了


 






王翔老师从年初就开始构思取材潜心创作精雕细琢,容不得作品有任何瑕疵,历时数月制作出这五把用心之作,取名为【微石】,陶刻精美各具特色细节之处无不体现老师的深厚功底,力求把最完美的作品呈现在大家眼前。



王翔老师看到生活中感兴趣的东西,就会勾起他的思维,产生共鸣。曼生的井栏壶上:“饮之甘泉,可以延年”。这就是有感而发的。这种感受都是经典的,对于王翔来说,如果要把紫砂当成文化去做,就要注重这种感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