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硇砂

 昼三夜二205 2018-09-13

硇砂(《药性论》

 

为氯化物类矿物硇砂晶体。系火山喷气凝华物或煤层在地下失火逸散之气体凝华产物或由人工合成。主产于青海、新疆、甘肃等地。全年均可采制。具硫黄气,味咸而苦,有强烈刺舌感。以块整、色白、有光泽、无杂质者为佳。除去砂石等杂质生用,或醋制用。硇砂置空气中易潮解,加热易散发,故应包装严密置干燥凉爽处保存。

【历史】硇砂本草首载于《药性论》。《本草纲目》日:“硇砂性毒。服之使人硇乱,故日硇砂。”《四声本草》云“生北庭者为上,人呼为北庭砂。”此外,还有“赤砂”、“黄砂”(《石药尔雅》),“狄盐”(《日华子本草》),“气砂”(《图经本草》)等名,但均不如“白硇砂”(《中药志》)之名常用。近代另有一种暗紫色(或紫红色)的>昆乱品种称“紫硇砂”,为避免混淆,通常称本品为“白硇砂”以资区别。

*孙思邈《千金要方》即有治蝎毒,用硇砂和水涂上的记载。但从本草的角度而言,唐·《药性论》始载本品,谓“能除冷病,大益阳事”,其后《新修本草》总结其功用为“主积聚,破结血,烂胎止痛下气,疗咳嗽宿冷,去恶肉,生好肌”。其后,《本草拾遗》谓其还主“血气不调,肠鸣,食饮不消腰脚疼冷,痃癣痰饮,喉中结气,反胃吐水”,并“令人能食,肥健”。《日华子本草》认为可“补水脏,暖子宫”,治“血崩带下,恶疮息肉”及“夜多小便,女入血气心疼,丈夫腰胯酸重,四肢不任”,以及“刀刃所伤”。宋《本草衍义》又增入“治目中翳”这一重要用途。明·《本草纲目》还作了重要补充,提出可“治噎膈,癥瘕,积痢,骨哽,除痣黡疣赘”。至此,本草对本品主要功用的认渐趋完善。

【性能】咸、苦、辛,温有小毒。主归胃、肺、肝经。

【功效】外用蚀疮,去腐,攻毒消肿;内服化痰散瘀,消积软坚。

【应用】

一、疮疡

硇砂有攻毒蚀疮、软坚消肿之效“善消恶肉腐肉,生肌,敷金疮,生肉,去目翳胬肉”(《本草正》)。故主要用于疮疡脓成不溃,或已溃脓出不畅,或溃后脓腐较多,或胬肉外翻,以及形成瘘管影响愈合之证。临床以外用为主。古方有将其内服治恶疮者,今已少用。

1. 痈、疽、疖、疔   疮疡初起可用硇砂内服、外用以攻毒消肿。如《外科正宗》黍米寸金丹,用硇砂配伍雄黄、蟾酥、乳香等药为丸内服,治发背、脑疽、遍身壅肿、附骨疽等初起,憎寒壮热、四肢倦怠沉重者。《张赞臣临床经验选编》硇砂散,以之配伍银朱、朴硝、明矾等药外用,以软坚消肿治阳证疮疡、初起块坚疼痛者。疮疡脓成或溃后可用硇砂攻毒蚀疮、去腐去恶肉。如《类编朱氏集验方》胆矾丸治疮疡未溃,用以蚀疮破头,用硇砂6g、胆矾3g(水飞),为细末,点肿处,立即穿破,破溃后再用敛疮收口药。《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替针丸,治痈疽脓成不溃,或已溃而脓出不快者,用以蚀肉溃痈、代针排脓。用硇砂3g(别研)、雄雀粪27个、没药3g(研)、陈仓米3g(为末),上药研匀,以米汤为丸,如粟米大,每用1粒,贴在疮头或疮眼中。《活法机要》碧霞梃子,治疮疡溃后、腐肉未脱者。用硇砂9g、铜绿30g、蟾酥3g上为细末,软米饭拌匀,捻作梃子,如粳米大小,用时纳人疮内,以药膏外贴或作散剂黏附于纸捻上,插入疮口。《潘春林医案》硇砂散治痈疡溃后、胬肉外翻、新皮难长,及疔疮毒闭难化、新腐难分者,用以拔毒祛腐、蚀恶肉。用硇砂0.9g、雄黄2.1g、冰片0.06g,上药共研极细末和匀,掺疮面,1日2次,外盖大清软膏或清凉膏。《万氏家抄方》下品锭子以之配伍白砒、朱砂、乳香等制成锭子外用,以蚀腐化管、拔毒定痛,用于治疔疮发背有瘘管者。

2. 附骨疽(骨髓炎)、流痰(骨结核)   附骨疽初起、憎寒壮热、四肢倦怠沉重者,可用前述《外科正宗》黍米寸金丹内服。《文琢之中医外科经验论集》药捻粉,有提毒化腐、转阴透阳之效,主治附骨疽皮陷肉塌、流黄水或流清脓者及流痰。用硇砂15g三仙丹18g乳香、没药各6g(乳香、没药与灯草同炒去油),煅石膏9g上药共研极细末,制成药捻备用。将伤口洗净,以此药捻插入伤口,外撒拔毒散,再贴膏药。

3. 湿痰流注(不在夏秋季节发病的肌肉深部的多发性脓肿) 《青囊秘传》龙虎如意丹,用硇砂配伍白降丹、胆矾、雄黄等药外用,以拔毒除腐,治湿痰流注、附骨疽、痈疽发背、对口脑疽、无名肿毒等证。

4. 瘰疬   《中医外科秘传》消瘰丸治瘰疬,不论新旧,皆可用以消瘀散结。用硇砂、沉香各6g,皂角子100粒茭子醋1000g,将醋放入锅内,加入皂角子,在火上煮炼,直至把皂角子煮软,搅烂成膏,再把硇砂、沉香研为细粉,撒锅内,搅勻,慢火炼成膏状即可离火取膏,装瓶备用。每服6g1日服2次。《疡医大全》冰蛳散,治瘰疬日久、坚核不消,及服药不效者,用以蚀核。用硇砂0.6g、白砒(面煨熟,去面)3.6g、冰片0.3g、大田螺(线穿晒干,用肉)5个,上药研为细末,先用艾炷灸核上七壮,然后灸疮起疱,以小针挑破,将此药0.03~0.06g津唾调成饼贴灸疮上,用绵纸以厚糊封贴核上,勿令泄气7日后四边裂缝,再7日其核自落换搽玉红膏,内服补药,培助完口。《医林改错》硇砂丸,治瘰疬鼠疮、满项满胸、破烂流脓无不应手取效。用红硇砂6g(研细)、皂角子100个、干醋(即米醋)500g,前2味人醋内浸3日,砂锅内熬之,将干,将锅底硇砂,拌于皂角子上,候干,以微火焙干,或以炉台上炕之。每晚嚼5粒,或8粒,1日早、晚或吃两次,以滚白水送。如干后皂角子过硬,研末服亦可。

5. 治疗癭瘤、乳岩   《儒门事亲》枯瘤方以之配伍雄黄、轻粉、乳香等药外用,用以枯瘤。治乳岩、乳痈及痈疽、发背、疔疮,《青囊秘传》六神丸以之配伍腰黄、蟾酥、麝香等药为丸内服,以解毒化瘀、消肿散结。治舌岩(舌菌),《青溪秘传》北庭丹用硇砂、人中白各1.5g瓦上青苔、瓦松、溏鸡矢各3g用倾银罐两个对合,装药于内,封口,再以盐泥外涂,炭火煅三炷香,待冷开罐,取药,加麝香、冰片各0.3g,共研细末。用磁针刺破舌菌,点丹少许,盖以蒲黄。

6. 翻花疮(皮肤癌)   硇砂用于翻花疮可蚀疮去腐,但单用力薄,多入复方应用。如《万氏家抄方》中品锭子,以之配伍砒霜、白矾、乳香等做成锭子插入,以蚀疮去腐、活血消肿,治翻花疮。

7. 甲疽   用硇砂可攻毒蚀疮、消胬肉。《千金要方》硇砂饼,治代指,用硇砂3g、白面30g上研匀,以唾和作饼子,贴指上。《医宗金鉴》华佗累效散,治甲疽、胬肉高突疼痛难忍,用硇砂、乳香各3g轻粉1.5g铅丹1g,橄榄核3枚(烧存性),各研细末和匀,香油调敷,白膏药盖贴。

二、皮肤病

本品“去恶肉,生好肌”(《新修本草》),“除痣黡疣赘”(《本草纲目》),故常用于治疗皮肤疾病。现代研究表明,硇砂主要含氯化铵,其水溶液显酸性,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单用较高浓度可用以除皮肤的痣魘疣赘、死肌恶肉。药理学研究认为本品有一定的抑菌作用。氯类药对皮肤黏膜多具有消炎防腐作用,故适用于部分皮肤病。

1. 局限性慢性湿疹、马疥(结节性痒疹)、牛皮癣(局限性神经性皮炎)、白庀(银屑病)   4种皮肤病除都有剧烈瘙痒外,还可见类似皮损,如慢性湿疹患者皮肤干燥、粗糙、肥厚、脱屑;马疥患者皮肤粗糙、角质肥厚、呈结节或疣状皮损等表现牛皮癣患者皮肤亦多增厚干燥,稍有脱屑,由于经常挠抓还会使皮肤苔藓化;白庀患者皮肤燥痒,起如疹疥而色白,挠之屑起,渐至肢体枯燥拆裂,在小腿前侧多年反复发作的皮损可有浸润、肥厚、苔藓样变。硇砂不仅能蚀去死肌,也可减轻瘙痒症状。临床多复方使用,如《中医皮肤病诊疗学》康肤硬膏,以之配伍斑蝥、大风子、铅丹等药制成硬膏外用,治局限性慢性湿瘓、马疥、牛皮癣。《中医外科秘传》敷癣一扫光以之配伍砒石、白矾、硼砂等制成软膏外用,治银屑病。

2. 黄水疮(细菌性湿疹)   硇砂能攻毒抑菌止痒,亦可配伍用于黄水疮。前述治白庀的《中医外科秘传》敷癣一扫光亦适用于黄水疮。

3.    硇砂用于癣疾,可抑菌止痒。如《太平圣惠方》硫黄膏,以之配伍硫黄、雄黄、白矶等药制成软膏外用,治紫白癜风。《中医皮肤病学简编》拔甲膏,以之配伍凤仙花、皂角、铅丹等药熬膏外贴,治甲癣。硇砂在方中不仅可抑菌疗癣,而且可促进角质软化,以利拔甲,使甲癣能得到彻底根治。

4. 蜘蛛疮(疱疹样皮炎)   蜘蛛疮可用硇砂攻毒蚀疮止痒,促进粗糙、肥厚、苔藓样变的皮损康复。如《鸡峰普济方》土蜂窝散,以之配伍土蜂窝、雄黄、白矶等外用,治蜘蛛疮。

5. 蛇串疮(带状疱疹)   《普济方》金宝赴筵膏,用硇砂配伍轻粉、冰片、巴豆等药熬膏外用,以蚀疮拔毒,治蛇串疮、疔疮及诸恶疮毒。

6. 白癜风   白硇砂局部应用,可刺激皮肤发赤、起疱、色素沉着,故可治白癜风。如《中医皮肤病学简编》硇砂搽剂,治白癜风,用硇砂10g、蜂蜜30g将硇砂研细过筛后,放入加热熔化的蜂蜜内,边加边搅,调匀即成,外搽。

7. 疣痣   硇砂亦可用以腐蚀疣痣。如《证治准绳》硇砂膏,主治疣痣等证,用硇砂(生用)3g、石矿灰30g(炒黄色)、白丁香9g(炒黄色)、铅丹250g(生用),4味研为极细末,另用碱500g,加水1250ml,煎作250ml成膏,待冷,以前药末人膏和匀,藏瓷器内,外用点患处。

8. 虫蜇伤   硇砂用于虫蜇伤有解毒消肿、止痛止痒之效。《千金要方》治蝎毒方,用硇砂和水涂上,立愈。《圣济总录》治诸虫咬疮,肿痛不已,以之与雄黄研细末,每取少许敷患处。

三、肛门病

硇砂还可用以枯痔除瘘。如《普济方》玉龙膏,以之配伍砒、胆矾、白矶等药外用,以枯痔蚀瘤,治疗痔瘤。《外科启玄》黄蜡拈,以之配伍铜绿、轻粉、松香等药做成捻子插入漏眼,以去腐蚀管,治疗寿漏。《实用中医痨科学》新六号枯痔液(坏死剂),用硇砂(药用氯化铵150g、石灰(精制氢氧化钙)100g,混合加水搅拌水溶加热逐氨,过滤滤液蒸发浓缩,炒干,配成15%水溶液注入痔核,用于治内痔。常规准备后,指检扩肛待肛门松弛后,将内痔翻出肛外,消毒后用蚊式止血钳钳夹痔核基底部,将坏死剂从齿线上方0.3-0.5cm处刺黏膜下层,直至内寿膨大呈淡黄色或灰黄色为止。依次将所有内痒注射后,推回肛内,放入凡士林纱条引流。

四、五官疾病

1. 眼病   硇砂用于眼病主要用于翳膜遮睛、眼生胬肉及目赤肿痛。《本草经疏》称“惟去……目翳、胬肉,是其所长。”《银海精微》七宝散,以之配伍琥珀、硼砂、珍珠等点眼,治翳膜遮睛。《审视瑶函》琥珀散,以之配伍琥珀、朱砂、珍珠等药研细点眼,治目积年生花翳。《太平圣惠方》眼生胬肉方,治眼生胬肉、赤瘀遍睛不退,用硇砂(用汤淋,熬干)3g、杏仁(研)100枚,上药,相和,研令匀,每用少许,点三五次。《原机启微》磨障灵光膏,以之配伍铅丹、白丁香、炉甘石等药点眼,治胬肉攀睛。《太平圣惠方》眼毒风暴赤方,治眼毒风暴赤,羞明不瘥,用硇砂(研,为末)0.15g、黄丹(细罗)30g、鹅梨(取汁)3颗、蜜60g上件药,入于竹筒内盛,坐在汤锅内煮,1日为度,取出,绵滤过,以瓷器盛,以铜箸点眼。《太平圣惠方》赤眼肿痛方,治远年风赤眼肿痛,用硇砂、石胆、青盐各0.3g上药用醋浆水50ml于瓷器中浸,日中曝之,候其药著于瓷器四畔,干刮取如粟米大,夜卧时著两眼眦,不过三四度,瘥。《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白敬宇眼药,以之配伍炉甘石、珍珠、熊胆等药,作膏剂点眼,治疗暴发火眼、角膜赤红、眼边刺痒、溃烂肿痛。

2. 耳病   硇砂具轻度腐蚀作用,主要用以腐蚀耳寿(外耳道乳头状瘤)、蚰蜒人耳。如《医宗金鉴》硇砂散,治耳寿,用硇砂3g,轻粉、雄黄各0.9g,冰片0.15g,共研成细末用水调成糊状,蘸点痔上。《圣济总录》硇砂吹耳方,治蚰蜒耳,用硇砂(研)、胆矾(研)各0.3g上两味研细,用鸡翎管子吹一字许耳。

3. 鼻病 《本经逢原》称硇砂“去鼻中息肉最捷”。《疡医大全》治鼻生息肉,用硇砂1.5g、枯矾6g研细,每取少许点息肉上。有报道,治疗慢性鼻炎,将硇砂用热水溶解,用药用炭脱色,配成5%~7.5%注射液进行局部注射。治疗时,先以1%丁卡因棉片表面麻醉,然后于每侧鼻甲下注入硇砂液1ml。每周1次,6次为1个疗程。观察70例,结果治愈(自觉通气好下鼻甲恢复正常大小)12例、好转(自觉通气好,下鼻甲稍缩小,偶用收缩药)51例、无效6例、加重1例。用药后除5名出现头昏、头痛,1例打喷嚏、流清涕外,余无不良反应[吉林医科大学二院学术通讯1973]。

4. 咽喉病   硇砂局部应用,既能攻毒、散结消肿,又能蚀疮以溃脓,故可用于治喉痹、喉痈、乳蛾肿痛或脓成不溃,以及鱼骨鲠咽。《圣济总录》治喉痹口噤用硇砂、马牙硝等份,研匀点之。《太平圣惠方》治喉痈卒肿,单用硇砂1.5g绵裹,放口中细细含咽津。《喉症全科紫珍集》烂药,治乳蛾、日久长大、疼痛不休,用硇砂、巴豆霜等份,另将1文蛤挖一孔填硇砂、巴豆霜于内,再封固,放锅中微火炒枯黑(如文蛤破,换蛤再炒)取出,放地上出火毒,再用元米(即糯米)炒枯黑,为细末。每用少许,置疮口上,吹秘药盖之。《外台秘要》治鱼骨鲠咽,用硇砂少许嚼咽立下。

五、内科、妇科病证

《丹溪心法》云:“凡人身上中下有块者多是痰。”《金匮钩玄》认为“气不能作块,成聚块乃有形之物,痰与食积、死血”。后世医家多宗此说,每从痰瘀互阻来认识、治疗癥瘕积聚。砲砂内服能化痰散瘀、散结消积、利尿,以治噎膈反胃、积聚、睾丸疝气等与痰瘀互结有关的病证见长,并可用于治喘咳、经闭等与痰、瘀有关的病证。此外,硇砂内服对胃肠有较强的刺激性过量还具有腐蚀作用。适量内服,可促进胃肠蠕动以消导积滞,故还可用于宿食不消及肠道积滞泻痢等证。药理学研究认为本品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近年用硇砂治疗肿瘤的报道较多。

1. 噎膈(多见于食管肿瘤   徐灵胎谓噎膈“必有瘀血顽痰逆气阻隔胃气”,硇砂能化痰散瘀,用于治噎膈有效。噎膈多见于食管肿瘤,硇砂还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杨氏家藏方》砲附饼子,治翻胃吐食、十膈五噎、呕逆不止、心腹疼痛、粥药不下。用附子1枚(重21g者,剜脐作一窍,研细硇砂0.3g在内填满,将附子碎末塞口,用生面作饼裹之如有剩着附子末,更以一饼裹之,慢火煨,令面焦黄为度,去面不用,只用硇砂、附子为末),木香、丁香各9g(两味同为末)。上件1处拌匀,面和为丸,每30g20丸,捏作饼子,每服1饼用生姜1块如大拇指大,切作两破,置药在内,湿纸裹煨令香熟,和姜细嚼,米饮送下,不拘时候。有报道用硇砂6g、黄芪15g、甘草5g,每日1剂,分2~3次煎服10天1个疗程,间隔3~5天后继服。共治食管癌、胃癌35例,均收到不同程度的效果,对早期患者疗效尤佳[湖北中医,1987(2)29]。硇砂12g荞麦面适量,用荞麦而包饺子包裹硇砂,面皮厚约1cm,用木炭火煅至焦黄色,待冷,剖开,取中心潮湿之硇砂焙干,取6g,加槟榔12g、丁香4个,共研细末。再用威灵仙30g,水煎2次共取400ml送服上述细粉,每次0.3g13次,饭前半小时服用,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32例。显效用药后,吞咽梗阻症状基本消失,可进普食维持进食顺利2个月以上8例有效用药后,吞咽梗阻症状减轻,可进半流食,维持进食1个月以上、不足2个月15例;无效用药后,吞咽梗阻症状与治疗前比较无变化或加重9例。总有效率为71.9%[辽宁中医杂志,1997(5)212]

2. 积聚   硇砂能化痰散瘀、散结消积。用硇砂治癥瘕、痃癣、冷积、气块的古方很多(以硇砂为方名的就在20个以上),不仅有内服方,还有外用方。多与活血行气之品配伍,如《太平圣惠方》硇砂丸,治妇人月水不通、脐腹积聚,或时疼痛、不思饮食,用硇砂60g(于净生铁器内,用酸浆水两碗旋旋添,以慢火熬尽浆水为度),干漆(捣碎,炒令烟出)、桂心、没药、琥珀各30g。后四药捣罗为末,入硇砂都研令匀,用糯米软饭和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以温酒下20丸。《证治准绳》巴豆丸,以之配伍五灵脂、桃仁、木香等药,为丸服,治妇人疝瘕及血气疼痛。《玉机微义》瑞效丸,以之配伍三棱、穿山甲、巴豆等药为丸服,治男子妇人积聚证及肠痈、胃痈。《济生方》妙应丸,治老人虚人一切虚寒、痃癣积块、攻胀疼痛。用附子(重21g去皮脐,中央剜空作瓮)2枚,硇砂9g木香22.5g补骨脂(微炒)、荜拨各30g将硇砂末装入附子瓮中,后用附子末盖口,面裹煨熟,去面。同余药为细末,再将裹附子熟面,为末,醋调煮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15~20丸食后生姜汤送下。《寿世保元》贴痞妙方,以之配伍甘遂、没药、葱白等药制成膏,贴痞块上,治痞块。《增补万病回春》剋坚膏,以之与甘遂、阿魏、穿山甲等制成膏药贴患处,治小儿癣块、发热羸瘦。

3. 睾丸疝气   睾丸疝气其病机有寒热虚实的不同。《丹溪心法*疝痛》有“疝痛湿热痰积,流下作病”之说。《张氏医通·疝》指出“疝……皆是气分之病,若积年痛发不胀大,而不能动移者,方是血分之病”。睾丸疝气日久失治,病邪深入血络。痰结血瘀治当化痰散瘀、利湿,可用硇砂。如《普济本事方》念珠丸,治膀胱疝气、睾丸肿胀、痛不可忍,用硇砂、乳香各9g黄蜡30g,前两味研细末熔蜡和丸,分作108丸,以线穿之,露1宿,次日以蛤粉为衣,每服1丸,乳香煎汤吞下。

4. 痰饮喘咳   《新修本草》谓硇砂能“疗咳嗽”。现知白硇砂主要含氯化铵,口服后,通过刺激胃黏膜,反射地增加呼吸道分泌而祛痰,可用于治痰饮喘咳。如《中药大全》硇砂三子汤,治痰饮咳喘、呼吸困难用硇砂0.6g(冲服),另用紫苏子、莱菔子各9g,白芥子4.5g,水煎服。《全国中草药汇编》治慢性气管炎(痰浊者),用白硇砂、青黛各3g,硼砂、海浮石各6g枯矾4.5g,共研细粉,每服4.5~6g,每日2次孕妇忌服。

5. 经闭   经闭的病因不一,有因湿浊与血相结、瘀滞胞中造成者,治当化浊去瘀可用硇砂利湿散瘀。如《太平圣惠方》调经方,治经闭,用硇砂30g、皂角5梃,皂角去皮子,锉为末,以醋一大盏熬膏,人陈皮末60g300杵,丸如梧子大,每温酒下5丸。

6. 积痢   硇砂能刺激胃肠,促进胃肠蠕动以消导积滞,可用于治积滞泻痢。如《普济本事方》灵砂丹,治一切积痢,用硇砂、朱砂各7.5g,为末,用黄蜡15g、巴豆仁三七粒去膜,同人银石器内,重汤煮一伏时,候巴豆紫色为度,去二七粒,止将一七粒与前二味同研极匀,熔蜡和药,旋丸绿豆大,每服3~5丸。水泻,生姜汤下;白痢,艾汤下;赤白痢,乌梅汤下。服时须极空腹,服毕一时,方可吃食,临卧尤佳,次日食淡粥1日。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剂,每次0.3~0.6g。外用适量,研末点、撒或调敷,或人膏药中贴,或化水点涂。

【使用注意】

1. 硇砂有致恶心、胃部不适等副作用,不宜过量服用。

2. 严重肝、肾功能不良者忌用。

【按语】

关于市售紫硇砂并非硇砂,宜改称紫石盐的讨论

目前硇砂的商品药材有白硇砂和紫硇砂两种。处方如写“硇砂”,多数地区都供给紫硇砂。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白硇砂以氯化铵(NH4CL)为主,含少量钾盐和钙芒硝;紫硇砂为石盐(NaCl)与钾盐、石膏的混合物[中国矿物药.北京地质出版社1988:194-195]。

据本草记载,硇砂药材的一般特征是“形如牙消”(《新修本草》),“状如盐块”(《本草纲目》);“白色”(《本草品汇精要》),“以白净者为良”(《本草纲目》),但亦有“色青,色红,色黄”(《本草原始》)或“色暗,底黑”(《本草原始》)者,或谓“有五色,以大红者为上”(《本草纲目拾遗》);味咸、苦、辛(《新修本草》“若近冷及得湿即化为水,或渗失也”(《本草纲目》)。硇砂的特性是“遇火白烟如云起”(《增订伪药爹辨》);“能销五金八石”(《药性论》),“柔金银,可作焊药”(《新修本草》)。根据上述特征与特性来鉴定两种商品硇砂:紫硇砂除状如盐块、色紫红、味咸、得湿即化为水或渗失等与上述部分特征相符外,其余均不相符。特别是紫硇砂加热煅至红透也不挥发,不具有“遇火白烟如云起”的特性。氯化钠也不能用作焊药。可见紫硇砂并非硇砂。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63年版,一部)所载,硇砂(白硇砂)“为不规则块状结晶体,大小不一。全体白色,有的稍带淡黄色。质较脆,易碎,用指甲即可刮下白色粉末,断面呈束针状纹理,有光泽。可溶于水。臭微。用舌舔之,味咸苦而刺舌,《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3、1990和1995年版(一部)均确定硇砂“主含氯化铵”。氯化铵加热煅烧可全部挥发,离解为氨和氯化氢,有白烟如云起(硇砂又称“气砂”可能与此有关);高温下能和金属表面上的氧化物反应而有清洁金属的作用,常用作焊药用于金属的焊接。纯净的氯化铵为无色晶体,但其天然产物硇砂因所含杂质的成分与含量不同,可能“稍带淡黄色”或“间带红褐色”[辞海(缩印本).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1641],甚至可能杂有青黑等其他颜色。综上所述,目前市售白硇砂的各种特征、特性与本草所载硇砂完全吻合可以确定为本草所载正品硇砂。

由于天然硇砂系火山喷气凝华物或煤层在地下失火逸散之气体凝华产物,含有不同杂质并不纯白,因此《石药尔雅》中硇砂还有“黄砂”、“赤砂”等异名。王清任在《医林改错》“硇砂丸”条下说“方内硇砂有红白两种,余所用是红色者……硇砂红色者,出库车山洞中,夏令从洞中出火,人不能近前,冬令回民赤身近洞取之。本草言西域盐卤熬成者,误也”[医林改错评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6151-152]。紫硇砂之名不见于古代本草,目前市售紫硇砂最初可能是作为红硇砂的伪赝品种入药的。《增订伪药条辨》在“硇砂”条下云:“近有一种如秋石味咸,又有一种如猪肝色有星点,不知是何石所混充,皆为赝品,不用为善。”因该书未提供成分分析,今天无法断定郑肖岩所称“如猪肝色有星点”的赝品(颇似今天的紫硇砂)是否就是今天市售的紫硇砂,但至少说明在晚清时期就存在一种紫色的硇砂赝品。

市售紫硇砂之所以能混充硇砂使用至今,除颜色与红硇砂相似外,可能还与它具有某些类似硇砂的功用有关。有报道单味紫硇砂外用治寻常疣有效[新中医,1988(3)55]。也有报道用于治疗外阴瘙痒有效[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1995(3)33]。近年还有用紫硇砂内服治食管癌、胃癌等消化道癌症取得一定疗效的报道。药理实验结果表明,紫硇砂的炮制品与生品对小鼠S180肉瘤的抑制作用有差异,前者弱而后者强。实验用生理盐水作对照,说明紫硇砂的有效成分不是它的主要成分氯化钠;随着紫硇砂及其制品的硫、铁、锶、锰、钙、钾的含量降低对小鼠S180肉瘤的抑制作用也降低,是否这些元素参与作用,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中草药,1982(10):23]。

综上所述,可得出如下结论市售紫硇砂作为硇砂的伪赝品种入药,经临床实践和药理学研究证实确具某些功用,但其化学成分与功用主治(特别是外用蚀疮去腐与内服祛痰治咳方面)与本草所载硇砂相去甚远,两者的毒性差异也较大(小鼠急性毒性试验的。,紫硇砂为3.20g/kg白硇砂为0. 76g/kg)[中草药,1982,13(10)24]。为了避免混渚,有利于临床准确使用硇砂和紫硇砂这两种药物,紫硇砂最好不用“硇砂”之名,改称“紫石盐”为宜。

【现代研究】

一、 化学成分

主含氯化铵(NH4CL)尚含少量钙、镁、铁、钾等。

二、 药理作用

硇砂所含氯化铵的主要作用是祛痰和利尿,小剂量用作祛痰,较大剂量用作利尿。硇砂提取液有较好的体外杀伤癌细胞和体内抑瘤作用。

三、 临床新用

1. 治疗压疮   压疮初起未溃、皮肤暗红者,可用低浓度硇砂刺激局部皮肤促进气血畅通。据报道,用等量硇砂、樟脑加75%乙醇100倍,制成酊剂外搽,治疗压疮未破者有较好疗效[上海中医药杂志,1985,(5)34]。

2. 治疗宫颈癌   据报道,以醋制硇砂、三七各15g为主,加生贯众、红升丹、冰片、麝香等药混研为末取少许置于带线棉球上塞于宫颈内,隔日1次。治疗宫颈癌34例,近期治愈15例、显效10例、有效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2.4%[抗癌中草药制剂.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257]。

3. 治疗鸡眼   硇砂能去死肌恶肉,可用于治鸡眼。据报道,用硇砂2g溶于2%普鲁卡因溶液2ml中,密闭备用(不得超过2天,最好用时配制)。先将患处用75%乙醇消毒,再以三棱针蘸药液2滴滴于鸡眼中心,随即将三棱针向中心点刺,达基底部见血为止(速度要快),最后用絆创膏敷盖,3~4天后除去。不愈者10天后再行治疗。观察100例,痊愈88例、好转12例(多因故中断治疗)。治愈者最少治疗1次,最多5次,一般2~3次。据观察病块小(直径在0.5cm以下)、病程短者,多1次可愈病块较大(直径在0.5cm以上)者,常需多次治疗方可治愈[黑龙江伊春地区科技局.新医药汇编,197262]。

4. 治疗脐息肉   硇砂、枯矶、朱砂各2钱,冰片2分,研面密封备用。用法为3%过氧化氢溶液洗净脐心,擦干,上硇砂合剂少许,敷料盖上,每2日换药1次,胳周围感染或湿疹者涂以1%紫药水。治疗35例,换药3次伤面干燥、息肉枯萎者26例,占75%换药3次以上息肉枯萎者6例,占17%3例配合细丝线结扎治愈,占8%[新医学,1975(9)46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