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欣 | 2018年开学典礼致辞:批判性思维是创新能力的基础

 d大羊 2018-09-13


批判性思维是创新能力的基础

—— 致2018级新生


2018年9月11日

2018911日下午,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2018年新生开学典礼在光华楼吴文政报告厅隆重举行。院长刘欣教授代表学院向新生致辞。他在致辞中祝贺同学们加入复旦大学社政学院,成为一名优秀的社会人。刘院长语重心长提醒新生,不能只追求学业绩点和考试成绩,而养成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的习惯。刘欣教授期望社政学子能够拥有批判性思维,这是创新能力的基础,这样才能成为有理性、会独立思考、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引领性人才。批判性思维的养成,离不开对经典著作和学术前沿的潜心阅读,需要对周遭世界科学而敏锐的观察,需要与他人对话和论辩;需要自由空间去孤独思考。以下是致辞全文。




各位新同学,老师和校友,各位嘉宾,下午好!


欢迎各位新同学加入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在中国顶尖高等学府中,我们这个学院,是最卓越的人才培养中心之一。你们选择成为新一届复旦社会人,是做出了对的选择!祝贺你们!


在这样的仪式上,大家喜欢鸡汤,致辞人也乐意送上一碗暖暖的鸡汤。可是,在今天的鸡汤里,我想加一味也许有点苦的药。我希望它既营养又防病。


在座的本科生,在生源地省市,都是十分出类拔萃的考生。在座的研究生,绝大多数在原就读学校,都成绩名列前茅。你们很优秀,而你们所加入的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也很优秀。学院师资实力雄厚,有不少杰出的学者。一些学者的研究成果,在国际或国内相关领域里都有较大的影响,甚至居于引领地位。学院有着全球视野与本土经验并重的治学理念;学院有着与世界一流大学一致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学院对培养引领性人才充满信心。天下英才,四方辐辏;老师们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这是一种羡煞无数人的组合!同学们欣喜,老师们快乐。


然而,欣喜之外,我却想问一个问题。当我们说优秀时,标准是什么?如果考试形式或考试内容有所不同,你们还能不能坐在这里?这些问题太大,我们没时间展开讨论。这里,作为一名在高校讲台上有近30年经历的教师,我谈几点想法,供大家批评。


你们从入小学那天起,甚至入幼儿园那天起,你们自己、你们的家长和老师,就在为你们下一阶段进入名校学习而努力了。你们的家长和老师,时而哄着,时而骂着,让你们学习学习再学习,备考备考再备考。过五关斩六将,一关关杀进名校,今天,你们进了一所顶尖高等学府,也算是功成名就了。所以,在现行考试制度下,你们确实是优秀者。但是,超出这个范围,你们是否依然优秀?


多年的应试教育,使不少同学从小到大,习惯于照着老师的菜单学习。这种教育模式已使你们中的很多人,养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灌输的习惯,缺乏学习主动性,更缺乏对新知的自主探究能力。我不知道,为了回答一个自己困惑的问题,在座各位,有多少人曾主动到学术检索平台,包括中外文献检索平台,系统地反复检索过文献?或者,借助对文献的阅读,来判断自己问题的价值?又或者,从文献中捕捉灵感,寻找解释问题的清晰逻辑或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作为主考老师,在对硕士生复试时,我曾问考生,除了教科书,请告诉我任何一本你读过的学术著作?我得到回答的情况怎样呢?不少同学一本学术著作也没读过!我还问来面试的博士生,你学习英文至今,除了英文教科书,请列举读过的英文经典学术著作或经典学术论文。得到的答案会更好吗?我更感到意外!


翻看这些同学的入学材料,你会发现,他们的学业绩点很高,入学考试成绩也很高。可是,大学毕业了,你连一个学科的一本经典著作都没读过,我难以想象你深究过一个问题的答案;更难以想象,你能提出一个创新性的问题。如果,你学英文多年,除了考试,却不用于阅读学术论著或其他文献,无论你考分多高,作为一个研究者,你的英文应用能力就是零。


今天,你正式走进复旦的这一天,真的到了该想想为什么和怎么样学习的时候了!如果,你还抱着应试教育模式下养成的习惯,为学习而学习,对学业绩点锱铢必较,照着老师的菜单去学习;那么,你就走错了方向。


灌输性的应试教育,还使同学缺失批判性思维。在应试教育中,考分高低至关重要,同学们要对照标准答案评判对错。而在批判性思维里,关乎经验世界的任何答案,都是可以质疑的。批判性思维既是一种思维过程,又是一种能力和人格力量。它是人们对知识产生过程和方法的适当性、资料证据的可靠性以及理论解释的适用性,做出判断的思维过程;又是人们使用分析、推断、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等方式,提出明确问题、判断事物间关系、解决问题以及做出结论的能力。批判性思维是创新能力的基础。无论是学术原创,还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技术和管理创新,都是奠定在批判性思维基础上的。


我们学院,以作育人材为天职,强调使所培养的学生有理性、会独立思考、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成为在海内外学界及政商各界有优秀声誉的引领性人才。如果缺失了批判性思维,是难以成为这样的引领性创新人才的。


人云亦云,是缺乏批判性思维的表现。在大学里,你不必到老师那里找标准答案,因为,在经验世界里,任何看似确切的答案,都是可以质疑的。运用批判思维,对理论和知识产生过程、方法、证据等的适当性的质疑,就是创新的开始。各种新媒体上的速读碎片化知识和鸡汤,是难以让你形成批判性思维的。这些碎片化知识和鸡汤,更有可能让你从众,让你不假思索的人云亦云。


对社会科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批判性思维的养成,离不开对经典著作和学术前沿的潜心阅读,需要对周遭世界科学而敏锐的观察,需要与他人对话和论辩;需要自由空间去孤独思考。相辉堂、光华楼前的大草坪,给了你们仰望星空的自由空间;吹拂着草坪的清风里,洋溢着你们的青春气息,更飘荡着复旦人那自由而无用的灵魂。驻足在光华楼前的驴背诗思雕塑前,让人心生敬仰。复旦为你们潜心阅读、自由创造,为你们象驴背诗人那样沉思,提供了包容空间。


同学们,多读经典一本书,胜读鸡汤三百篇。走进图书馆,多一点经典阅读;放下手机,少一点碎片化浏览。走出校园,多一点对周遭事物的细致观察和探究,少一点足不出户的宅男宅女生活和看某音的消磨。三五相聚,多一点缜密雄辩,少一点低头刷屏。漫步林荫道,多一点驴背诗人之思,少一点夸夸而谈。做到这些,你们不但能养成批判性思维,还能变被动学习者为主动学习者,你们也不再仅仅是知识的消费者,而是知识的审视者,甚至是知识的拓新者、思想理论的创造者。


具备了批判性思维,成为在海内外学界及政商各界引领性创新人才,将不是一句空话。我相信,你们能做到。做到了,你们就真的很优秀了!


最后,再次欢迎新同学入读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谢谢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