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局长明局长”非局长,也不姓明。他是局长身边的勤务员,负责打水、扫地、拿报、传信诸事务,能够自由出入局长办公室并深得局长信任,故而私下里有民警管他叫“总管”,但局长却叫他“明局长”。 “明局长”姓刘名明,是个矮矮墩墩的小胖子,年轻时身体还没那么多肥肉,机灵而干练,后来在领导身边走的时间长的缘故,也学着领导长起了将军肚。虽然肚子一天天腆起来,但在局长面前,你绝对见不到“明局长”的大肚子,他挺胸收腹脑袋前倾,就像《小兵张嘎》中忠心耿耿的鬼子翻译官,那姿势就是一个词:毕恭毕敬。 “明局长”平常话语不多,只是勤勤恳恳地做事,也是局长喜欢他的原因之一。但只要喝了酒,他就话性大发,如李白酒后诗性大发一样。“明局长”这个光荣的绰号,就来自一次喝酒。 那晚局长和行装科几爷子喝夜啤酒,中途想起“明局长”,就打电话叫他去。“明局长”到时,局长他们都整得二麻二麻的了。 局长说:刘明,对不起,叫你迟了。我们都喝醉了,你补两瓶。 “明局长”忙说:不迟,不迟,谢谢局长抬举。说着连开两瓶啤酒,菜也不吃,咕噜咕噜灌进肚子。 “明局长”的举动,让局长心中十分受用,说:刘明,看不出来你娃喝酒还可以呢。 “明局长”谦让说:哪里,哪里,都是您领导有方。局长说:屁,喝酒我领导个屁。 “明局长”说:喝酒您也领导有方讪,您带个头表个态,同志们喝起来才有劲嘛。 局长看着“明局长”,直着舌头说:好,我就命令你娃先喝。 “明局长”又摇头又摆手,说:不妥,不妥,要补的我已经补上了,现在该我们敬您了。兄弟们,你们平时和局长喝酒的机会不多吧,是不是该向局长敬酒了。来,我带个头,兄弟们扎起哈。 “明局长”的话马上引起一阵共鸣,行装科几爷子也趁机向局长发招。那局长即使酒量如海,此时也招架不住一伙人的轮番轰炸,不一会儿就败下阵来,局长一边揉着圆鼓鼓 的肚子,一边痛苦地说:“明局长”,老子今晚糟你烧了…… 从此,“明局长”的雅号就在局里传开了。 2、高喇叭“高喇叭”姓高名千里,负责局里宣传工作,长得像电线杆子。 每个局都有几位深得领导信任又被民警拥戴的人物,这类人物既得益超常的岗位优势,又仰仗其独特的人格魅力。 “高喇叭”身居“喉舌”要位,整个局的外在形象,全赖其在各媒体间“说、学、逗、唱”功夫了得,以至让局长爱不释手,居然当作全局民警面大加赞赏:高千里,有人叫他“高喇叭”,叫得好!如果我们局能多几个像“高喇叭”这样的同志,有功夫就给咱局吹上一吹,警察的形象还愁树立不起来?还愁群众不支持我们工作?不可能!我就觉得“高喇叭”这个绰号取得好。 局长对“高喇叭”刮目相看,是有原因的。 当年“高喇叭”带了一位徒弟“小苹果”,是个小女孩,天资聪慧。现在“小苹果”早已脱离公安苦海,到县委宣传部另谋高就了。这是后话。 却说“小苹果”刚来“高喇叭”手下学艺时,对宣传一窍不通。“高喇叭”硬是手把手的带着这位女弟子,从写好一则消息学起,直到教会她做好一场大型活动的宣传策划方案,其中的曲折、波澜不待细言。 一次,时逢“高喇叭”出差,恰巧辖区发生一起命案。但在局长英明领导下,刑警队迅速破案。“小苹果”为此万分激动,终于有次挑大梁的机会,连更宵夜写就一篇颂扬局长运筹帷幄、刑警英勇善战的通讯稿,踌躇满志地交给局长审阅,期望得到嘉奖。谁知局长看一眼就扔给她,嘴里嘣出一个冷冷的词:重写。“小苹果”又绞尽脑汁再写一遍,但得到的结果同前次一样。 “高喇叭”总算回来了,“小苹果”急忙向师父讨教。“高喇叭”拿过文章扫视一通,提笔唰唰唰加了几句话,“小苹果”再拿去让局长审核,竟然出人意料地通过了。回到办公室,满腹疑问的“小苹果”急切地向“高喇叭”求解。“高喇叭”也不保留,指着他加的话,一句一句地解释:这句“夜已经深了,但局长办公室还灯火通明”看似简单,实则道出深更半夜局长仍在办公室坐镇指挥案件侦破的辛苦;这句“从推开的窗户中,可以看见缕缕薄薄的烟雾接连涌出”,又刻画出局长在房间内不停地思考,内心焦急的样子;这句“时不时响起的电话铃声,打破了午夜的寂静,断续传来局长沙哑的声音,”难道还不能看出局长的辛苦?…… 听得“小苹果”不住点头,由衷地说:师父,姜还是老的辣啊! 3、吴广播“吴广播”叫吴忠,忠心耿耿的“忠”,不是无中生有的“中”,在政工科听差。 初,“吴广播”在局里也是能呼风唤雨的人物。其文字功夫深不可测,文采不亚于“高喇叭”,局长的讲话稿、述职述廉报告诸般文章,均由他亲手操刀,而且局长不改一字。由此,想让人不对他高看都不行。 据说,一次局长酒后吐真言,拍着他肩膀很赏识地说:别看全局几百号人,但真正能够让我放心的就只有你一个,当然还有半个是“明局长”……这话听得他诚惶诚恐,一股电流迅速从耳根子烧到了脚板心。妈呀,在公安局跌跌撞撞好多年,现在终于碰上伯乐了。知遇之恩啊! 自此,“吴广播”引局长为兄长和知己,倾心尽力做好每一件局长交办和未交办的事务,大有“百战黄沙披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壮士雄风。局长大悦,不止一次当其他局领导面夸赞他:人才啊,前途无量…… “吴广播”紧记于心,一边使出浑身招数做事,一边猴子似的喜滋滋地望着那轮高悬头顶的月亮。面包会有的!他坚定地对自己说。 不觉年余,“吴广播”的心都快发毛了,可那轮月亮仍旧高悬在那里,不来不去。去问问局长吧,带点东西。老婆看出他心思后怂恿他。他摇摇头,不妥。一天,“吴广播”终于坐不住了,鼓起勇气准备找局长打探口风,但来到局长办公室门口,他犹豫了,怎么开口?问啥?正迟疑间,忽然门缝里窜出一串声音: 县长,听说你要提吴忠当副科长?是女声。 是啊,吴忠表现不错。是男声。是局长的。 哪,人家呢?又是女声。 ——没有声音。 “吴广播”不敢再听下去,急忙逃走了。 不觉又是年余,“吴广播”揪心等待的月亮没有掉下来。因为他已经不看月亮,也不工作,他天天画像似的站在窗台前,笑咪咪看着局长的轿车开进来又开出去。那车跑得越欢,就把局长的各种负面消息、流言、绯闻传得越远。 这,就是“吴广播”的来历。 4、毛飞机毛飞由部队转业,长得精明干练,驾驶技术忒好,把一辆运兵车开得装上翅膀就能飞起来,人送大号“毛飞机”。 开运兵车之前,毛飞是局长的御用司机。局长使他,基于两方面原因,一是驾技过人,二是长得精神。局长做事、用人颇有说道,一是能力,二是长相。毛飞二者兼备,故属上上人选。 局长对身边人要求严厉,不该看的、不该问的、不该做的……等等,皆不许做。可以做的,也要局长点头才能够做。是以,局长身边的人无不感到处境艰难,包括“明局长”也私下说:领导啊,不好侍候! 一次,毛飞载局长到派出所检查工作,当地书记是局长高中同学,中午盛情挽留吃饭,局长心情大悦,酒桌上和书记对饮了几杯。临别,书记叫人搬来几件特产相赠,毛飞婉拒,书记不悦:我和局长不是外人,“师长”就不给点面子吗?当时,局长靠在后座上睡着了,毛飞不敢惊动局长,就自作主张收下。回到局里,毛飞将特产之事禀告局长,不想,局长勃然大怒,痛斥毛飞不醒事,竟当面把那几坛泡菜砸了。 毛飞怔怔站在那里,脸色一阵青一阵红…… 一回,毛飞载局长到省城办事,局长走得匆忙,没说要他等候多长时间。开始,毛飞同往常一样,一边躺在座椅上养神,一边听歌等局长,但时间一长,腰酸背痛,便想下车走走,竟不知不觉出了大院走进商场。来到玩具柜台前,毛飞想给儿子带个礼物,便和售货员聊起来,不知不觉就过了很长时间,直到手机响了几遍……局长为此大发雷霆:你娃不想干了是不是?做啥务啥都不懂,亏你还是部队下来的! 毛飞自知理屈,低头孙子似的等着局长训斥。 又一回,县长请局长吃饭,毛飞送局长去。到地点,毛飞欲打道回府,局长说:你也一起去。毛飞遂跟着局长走进雅间。屋内人不多,就县长、县长夫人和县长驾驶员三人,局长落座后,酒宴就开席了。县长高谈阔论,县长夫人落落大方,县长驾驶员左右缝源,局长风生水起,服务员来回穿棱,唯有毛飞毛骨悚然,极不自在。宴毕,局长数次向毛飞使眼色,但他浑然不知。直到局长发火:你龟儿子神经短路了嗦?叫你去买单,他妈的,还坐着不动。毛飞这才醒悟过来,急忙起身,却被县长呼住:今天不是叫你们来买单的,公安局的钱还不是老子拨的,你买不如老子自己买! 回去路上,毛飞被局长从头数落到脚,一无是处。他心里既憋屈又郁闷,十分落寞。谁知心中不顺就出事,他竟然把局长和车开到了河沟里,虽然局长福大命大只是皮肉受伤,但痛定思痛,局长不想当任长霞,就把他支到了巡警队。 在巡警队,毛飞驾驶运兵车又快又稳,车子在他手中像玩具似的,不管城市小巷还是农村土路,到今天也没让运兵车蹭破点皮。有同事就和他开玩笑:毛飞机,你驾技那么霸道咋把局长的车开翻了,是不是对局长有意见哦? 毛飞眼睛直直地盯着对方,掷地有声地说:玩笑不能乱开,你可以怀疑我的技术,但不能怀疑我的人格。 5、胡铁嘴“胡铁嘴”是位所长,姓胡名立金,能言善断,巧舌如簧,曾生生把一个杀母泼皮说得涕泗滂沱扑通跪地,江湖人称“胡铁嘴”。 “胡铁嘴”的“说”功,据说是天生的。其8月能说话,三岁可背诗,小学六年级,因一句话同数学老师整整说道了一节课,让那位师范毕业的老学究差点吐血。十八岁,“胡铁嘴”扔掉书包,到一家公司开车,凭自小练就的不凡口才,为八方欠债的皮包公司经理挡了不少驾,颇得经理器重。可一年后,“胡铁嘴”毅然辞掉工作去当兵,经理不舍,眼睛红红地说出掏心窝子话:小胡,你是有本事的人。留下吧,公司把一半股份给你。但“胡铁嘴”不为所动,头也不回地走了。他心中已有自己目标。 在部队,“胡铁嘴”引以为豪的“说”功没起啥作用,顶多是在班上读读报纸念念信件,或者茶余饭后给战友们散打一、二段李伯清的评书。仅此而已。退伍后,“胡铁嘴”进巡警队当辅警,好长一段时间均默默无闻。直到那个长得五大三粗的泼皮杀母并劫持人质拒捕的事件发生。 活该“胡铁嘴”时来运转。那日适逢“胡铁嘴”当值,跟随领导到了事发现场。喊话,劝降,袭扰……什么招术都使遍了,但那泼皮摆出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式,存心欲与警方顽抗到底。 谈判。有人提议并向领导力荐“胡铁嘴”,称这小子一条三寸之舌可以把天上的麻雀哄下来。领导将信将疑,遂把“胡铁嘴”叫到面前,面授机宜。此举算是死马当作活马医。“胡铁嘴”欣然领命,嘴上却说:试试看。 但见“胡铁嘴”只身轻装走向泼皮,边走边说:你把小孩放了,我给你当人质。你一个大男人总不至于跟一个娃娃过不去,大人之间的事情大人解决。 泼皮紧张地说:你站住,别过来。 “胡铁嘴”笑笑,撩开身上衣服,说:我没有恶意,身上也没东西。 泼皮说:我不相信你们。 “胡铁嘴”说:不相信我们!你相信谁?我们之间有仇吗?我们有啥地方对不起你吗? 泼皮无语。 “胡铁嘴”趁势说:把孩子放了吧,我给你做人质,我决不会整你。 泼皮犹豫间,“胡铁嘴”一把夺过孩子,将自己的脑袋伸到泼皮的匕首下。木已成舟,泼皮只得接受事实。 看着孩子安然地被其他民警救走,“胡铁嘴”长舒一口气,然后不紧不慢地说:现在多好,我们都是大人,可以心平气和地谈一谈。 泼皮气愤地说:我和你没说的。 “胡铁嘴”说:咋没说的?我们可以说说你妈呀。 泼皮鼻子哼了一声。 “胡铁嘴”说:你不是你妈亲生的吗? 泼皮未吭声。 “胡铁嘴”又说:你妈对你不好吗? 泼皮还是没吱声。 “胡铁嘴”再说:一个生你养你对你又好的母亲,你竟然亲手把她杀了,你怎么下得了手啊?你还是人吗?都说天大地大不如父母的恩情大,你怎么就做出禽兽不如的事情啊!你太混账了!你说啊,你怎么不敢回答我? 泼皮真的不敢回答,在“胡铁嘴”连珠炮般的质问中,他感到了胆怯和恐惧,而胁持“胡铁嘴”的手也慢慢放松了。 “胡铁嘴”感觉到了泼皮的细微变化,趁热打铁地说:古时候有个孝子,病中母亲想吃肉他没法弄,就割了块自己大腿肉煮给母亲吃。为什么?养育之恩不敢忘啊!看看你是如何对待你妈的?你说你对得起谁啊?你妈临死会想,怎么生出你这个逆子啊…… 别说了!你别说了!……泼皮突然扔掉刀,扑通一声跪在地上痛哭流涕,尖嚎一声:妈呀,我不是人…… 此战,令“胡铁嘴”一举成名,风头盖过所有民警、辅警。 6、檀政委“檀政委”本姓白。成都方言里,“檀”的意思说这人脑壳乔,进了水或被驴踢了。 “檀政委”能从一个普通民警爬到政委位置,那头脑和能耐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之所以被他斩获了这个光荣的“檀”字,盖因他素来为人做事与众不同。 师爷“吴广播”曾对“檀政委”有八字精彩点评:守“经”有余,变通不足。此八字,放“檀政委”身上,恰如其分。 总结“檀政委”当政期间所作所为,可归纳为“三喜欢”,即:一、喜欢学习;二、洁身自好;三、注重形象。 怎么个喜欢法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读报是“檀政委”的一大嗜好。每天的新报纸如果未按时送到他办公桌上,即便是局长眼里红得发紫的“明局长”,也会被他骂得狗血淋头。也许性格使然,“檀政委”对什么人都不讲情面,故手下人对他既尊敬又害怕。由于长期阅读养成的良好习惯,“檀政委”能够对报纸上的大政方针过目不忘。他常常苦口婆心地教育身边人,要多看报,多了解上面的大政方针,否则就会成为瞎子,跟不上时代脚步!如果上班忙得没时间读报纸,“檀政委”会把报纸拿回家里看,读到精彩处,他会马上拨通电话提醒办公室主任,在他的讲话稿中加上某篇报纸上的重要论述。主任就迅速电令具体操作人立刻按政委意图修改文章,直到“檀政委”满意为止。 作为分管公安政治工作的主管,“檀政委”对有件事非常生气,堂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竟没出台一部《公安政治工作条例》,让下面的人做工作无章可循! 你说气不气人嘛。一次,“檀政委”和省警院的一位教授谈及此事,禁不住火冒八丈,他一拍桌子,气乎乎地说,公安部政治部的都是吃干饭的吗? 老教授脸色尴尬,好像错误是他犯的。 私下里,“檀政委”暗下功夫,历时一载,八方搜罗,终于完成煌煌20万字的得意之作《公安政治工作学概论》。由办公室打印成册,尔后分发各单位政工主管,作政治工作范本。此举开全省思想政治工作之先河,被厅政治部当经验推广,一时来局考察学习的车队如过江之鲫,好不热闹,人人都笑逐颜开地手捧一本《公安政治工作学概论》。 “檀政委”深谙“其身正不令自行”的道理。对思想政治工作,他不但能讲得头头是道,而且处处以身作则。 一次,一位犯错民警的父亲上门求“檀政委”宽大处理其儿子,并送上千元红包。“檀政委”从春秋的西门豹讲到唐朝的狄仁杰,又讲到当代的孔繁森,语重心长,一针见血。一席话,说得那位父亲惭愧地低下了头。此事迅速在全局和县里传播开去,成为县纪委教育党员干部的正面典型。 当年“檀政委”在派出所长任上,曾用百倍的激情战胜乙肝,而以带病坚持工作著称,光荣地成为全国优秀民警。可谓因宣传而发迹。走上政委岗位后,他仍然时刻不忘宣传的重要性,时时都把宣传工作放在首位。开会宣传,检查工作宣传,走访群众宣传,看望、慰问民警宣传……内网宣传,简报宣传,电视、报纸、互联网……都宣传。每次只要他走出机关,后面必然一辆小车尾随,照相、摄影、写文章的紧跟着,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他突然想起要到哪个派出所看一看。跟着,大不了跑点冤枉路,倘若他到了派出所再通知,必定叫搞宣传的这帮人措手不及。每到春节是宣传民警最难熬的日子,不只宣传民警,连电视台的记者小妹都左右为难,新年头几天“檀政委”喜欢到各派出所慰问,每回都必须通知电视台的记者全程摄像。人家电视台的记者也要过年,而且电视台明文规定:春节只有副县长以上级别的领导出行才派记者。但是,“檀政委”不管这些,他牛气冲天地说:难道我们每年给电视台的几万元是白给的?…… 后来,“檀政委”交流到另一个局去了 7、夏半夜“夏半夜”的外号是他老婆叫出来的。 “夏半夜”和他老婆是一个院子里长大的。老婆的父亲是副县长,因他父母想巴结人家,便强迫“夏半夜”娶了副县长家印上纸就可以当门神贴的丑姑娘。“夏半夜”当然是一百二十个不愿意,可是胳膊拧不过大腿,当公安局长的爹叫来几个民警按着“夏半夜”和县长千金拜了堂。木已成舟,他就只得接受事实——委屈自己这朵鲜花插在一堆牛粪上! 和老婆成亲的第七天,“夏半夜”终于找机会逃出了家门,尔后悄悄参军。但是,副县长和公安局长的能耐不是他一个楞头青能够想象和参悟的,很短功夫,副县长和公安局长一起,用吉普车把丑媳妇给他送到了部队。好在“夏半夜”智商绝对够用,只用一堆话就哄得丑媳妇开了心,不几日就自个离开了部队。送走丑婆娘,“夏半夜”长舒了一口气,然后他挖空心思,终于想出了一招逃婚妙计——当一辈子兵,不回家了!有了主意,“夏半夜”浑身就有使不完的劲,他拼命地学习和工作,很快就提了干,而且一升再升。头些年,他借口要求进步而拒绝回家,婆娘也有工作忙,还要带小孩,只是偶尔到部队看看他,他则能躲就躲,实在躲不过去,就硬着头皮和婆娘演出戏。很快婆娘就看出了名堂,揣透了他的心思。于是和当县长的父亲和当公安局长的公公一起合计,悄悄地给“夏半夜”办了转业,让他躲无可躲。 转回地方,进了公安局,开始天天面对丑媳妇,“夏半夜”的苦日子就真正地开始了。设身处地想一想,每天搂着个像男人的人睡觉什么滋味?做爱还有兴趣吗?他想过离婚,但是强捍而丑陋的老婆不会答应,固执而极爱面子的父母也不会答应,权威不容挑战的县长岳父也不可能答应……无奈之下,他学会用酒精麻醉自己和在当时刚刚风行开的娱乐城里寻找刺激,他的工资全部花在娱乐城的漂亮小姐身上。在外疯够了,后半夜他才醉熏熏地回家,倒上床就睡得像条死猪,任由丑老婆在他身上怎么拧怎么掐都不醒。甚至,有时连家都懒得回去。老婆找他吵架,骂他打他,他都当老婆是空气似的,从不搭理。暗地里流了无数次泪,守了无数次空房后,丑老婆终于铁了心找公安局纪委,声泪俱下地控诉自己的悲惨遭遇:组织难道就不能管一管“夏半夜”这个王八蛋吗?他还是人吗?还是一个警察吗?他天天在外寻欢作乐还要老娘吗?我现在是上半夜守寡下半夜守尸啊!…… 接待领导摊开双手说:我们不是不管,是没法管,我们没接到任何投诉啊。再者这是你们的感情问题,主要靠你们自己处理啊。今天你既然报告了这事,我们会认真调查处理的,你要相信组织。 后来,“夏半夜”和丑老婆离婚了,又同一个当交警的女孩结了婚。据说婚后两人很幸福,没在传出“夏半夜”在外胡混的任何消息。而且“夏半夜”的工作也有很大起色,接连侦破了几起大案,很快被党委提拔成中层干部。据此,有人揣测,当初“夏半夜”所做的一切都是演戏,目的就是为了和丑老婆离婚。同事们对“夏半夜”就更加折服了,因为他才是真正的有心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