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面子文化”说到底是“自信缺失”

 绍漳图书馆 2018-09-13

“面子文化”说到底是“自信缺失”

前两天,一个阿姨来我家串门,听着她和我妈妈的聊天,我的感觉全程就是那句话——微笑中透露着众多无奈。

事情是这样的,我哥(阿姨的儿子)去年在我们县城买了房,经过一年的努力,房子基本装修完毕,可以入住了。本是件让人十分高兴的事,毕竟在三十几岁的年龄段,能凭借自己的努力在县城里花几十万元买上房子也是很不容易的。

可是这时候,全家却陷入了一个算不上困境的“困境”。在我们家乡,住新房也是一件大事,人们往往会举办宴席,邀请亲朋好友前来“暖房”,阿姨家也不例外,都想跟别人分享一下喜悦。但是我哥却有些不乐意,原因是新房子里空荡荡的,还没有添置一些所谓的“高大上”家居用品,亲戚朋友前来参观时,面子上“过意不去”。

最主要的是,他现在也没有充裕资金去筹备高档家居,而一般价位的他又不想购买。结果导致全家人不开心,我嫂子心里不舒服,想搬迁入住新房,却又跟我哥意见不合,叔叔阿姨看着儿子为难,想伸出援助之手,却又无能为力。

于是,在她俩的对话中,不时地传来一声叹息,仿佛阿姨家在遭遇着很难过的一件事情。不过,这个问题确实挺难解决,因为你无法通过简单的语言引导就能让一个人轻松地卸下那份“思想负担”。

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我们还在为“未来和房子在哪里”而奋斗,别人已然在担心别的事情了,而引起他们纠结的原因无非就是两个字——“面子”。房子是自己住的,舒心便好,有多大能力,添置多少家居用品即可,何必在乎别人的看法,被“装饰品”绑架了内心,也许别人都还在羡慕你有能力购买新房子呢!

不得不说,“面子文化”是一种独特却不罕见的“中国文化”。在大城市,父母们纷纷努力把孩子送出国游学旅行,因为别人家的孩子好多都出国了,于是就算累的够呛,也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落下”。而在孩子的眼中,“名牌”“出国”成为了日常比拼的事物,父母所给予的一旦稍有欠缺,就被冠上“他们不配拥有我这么优秀的孩子”之名。

在小城市或者农村,打肿脸充胖子的事也经常发生。因为是好哥们,结婚随礼金肯定不能少于其他人,于是动辄上千的礼金简直能压死父母,自身月薪不足两千,却要用写在账本上的一个数字填充起所谓的“面子”。

归根到底,重视面子是因为内在缺乏自信,时刻担心别人会在背后议论自己,而失去真正的关注点和生活重心。

一个内心真正有自信的人不会时刻关注别人佩戴的是什么品牌的手表,不会想自己是否寒酸,因为“手表”在他看来,不外乎是为了解时间而使用的。

一个精神丰满的人不会过多关注别人的眼光是褒是贬,因为他对自己的人生和未来早有预设,他也知道取悦别人远不如回归自己,做好自己。

而一个要面子的人不仅自己活的“拧巴”,看不到自己已有的财富,难以享受其中的快乐。也会给家人带来压力,在各种“对比”中艰难前行。同时,也会让孩子错失真正的幸福,无形之中,他们便学会用外在的东西去乞求别人的认可,一位地去追随别人的脚步,而忽视了内心的充实与建树,陷入“自信贫乏”的恶性循环中。

张德芬老师曾说过,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选择用外在的事物去提高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地位”,一定程度上能够折射出你的内在是有所匮乏的。

亲爱的,希望你低头能看到自己,抬头能望见星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