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法75野战炮:两次大战装备情况(下)

 cat1208 2018-09-13

到了30年代,法国陆军开始着手寻求新型反坦克火炮来取代已经老掉牙的“75小姐”。在经过激烈的选型竞标之后,国营皮托兵工厂的方案被法国军方选中。该炮起初被称为APX反坦克炮,后被赋予正式型号SA mle 1937 年型47毫米野战炮。该炮弹道性能优异,穿甲能力优于除德国88毫米FlaK.36炮和英国6磅炮以外的绝大部分反坦克炮。但比较奇怪的是,该炮虽然名为“野战炮”,却只配备穿甲弹,导致其用途单一,无法承担除反装甲外的其他任务。由于该炮存在炮架过轻的问题,射击时震动很大,射程如果超过1 000米,精度即严重下降,这使法国军方顾虑重重,以至耽误了生产。结果到二战爆发时,作为法军唯一拿得出的中口径专用反坦克炮,SA mle 1937 年型47毫米野战炮才刚刚装备部队,数量严重不足。在法国战役爆发后,面对德军铺天盖地的装甲攻势,为缺乏反坦克火力而苦恼的法军,只得利用其炮架,将一批“法75”应急改装为“反坦克炮”。这些换装了SA mle 1937 年型47毫米野战炮炮架的“75小姐”,被重新命名为Canon de 75 Mle 1897/33“野战加农炮”。

与“法75”相比,虽然在换装了新型炮架后,Canon de 75 Mle1897/33“野战加农炮”的摩托化牵引能力提高有限,但由于射界范围的扩大和配发了新型75毫米被帽穿甲弹,法国军方对其抱有很大期望。可惜由于法国战役令人惊异万分的结局,这门“野战加农炮”的战场价值还是被埋没了。不过,战后独具慧眼的德国人却从战利品中将一部分Canon de 75Mle 1897/33“野战加农炮”单独挑出,纳入了自己的战斗序列。有意思的是,由于从法国、波兰缴获的“法75”数量众多,弹药也极为充足,所以受到Canon de 75Mle 1897/33“野战加农炮”的启发后,为在即将开始的对苏作战中反坦克火力匮乏而苦恼的德军,开始将部分的“法75”炮身与自己的Pak38 50毫米反坦克炮炮架结合起来,制造了600门所谓的7.5cm Pak97/38式反坦克炮。与法国人改造的Canon de 75 Mle 1897/33“野战加农炮”相比,除了炮架不同外,7.5cm Pak 97/38式反坦克炮的最大特点在于加装了组装型“胡椒瓶”式多孔炮口制退器,以便使用加大了装药量的改进型弹药。不过,由于东线战场苏联红军使用的T-34和KV型坦克装甲防护性能超出了预期,无论是Canon de 75Mle 1897/33“野战加农炮”还是7.5cm Pak 97/38式反坦克炮都没获得太高的评价。在Pak 40 75毫米反坦克炮的产量稳步上升后,仍能堪用的部分反坦克炮就被撤回法国,以7.5 cm FK 231(f)“岸防速射炮”的名义,与Canon de 75Mle 1897/33“野战加农炮”与一起被用于补充“大西洋防线”的火力密度。


如果说,一战中英国大兵与“75小姐”的缘分只是浅尝即止,那么二战中英国大兵则真正“拥抱”了多情的“75小姐”。由于在法国战役中遭到了灾难性的失败,除了手中的步枪外,英国远征军几乎“赤身裸体”从敦克尔刻撤回了英国。由于重武器极度匮乏,而纳粹德国的入侵又迫在眉睫,所以心急如焚的英国人只得在1940年7月,从美国政府手中以废金属名义购买了890门美国制造的1897年型75毫米速射野战炮,以及100万枚配套弹药。虽然很难说“75小姐”在英伦三岛的最危难时刻是否发挥了实际的军事价值,但“海狮计划”的“无限期推迟”还是要算“75小姐”的一份功劳,毕竟这些老炮的加入,为本土防御的英国增添了一些声势。当然,在本土入侵的危机过后,“75小姐”仍在英军中发挥着剩余价值,未经改进的“法75”被重新命名为MK1型75毫米速射野战炮,而炮架经过改进,适合机械化牵引的则被称为“增强型”MK1 75毫米速射野战炮,这两个型号均装备后备军野战炮兵连,还有一些“法75”炮身则被装在固定炮架上,服役于75个志愿海岸炮兵连,直到1945年5月才正式撤装。


最后需要着重说明的是,除了法国外,美国是另外一个最重要的“75小姐”生产国。在极为科学的现代化大生产组织下,“法75”在美国的生产效率十分惊人——从1918年4月到1918年11月11日停火前夕的短短7个月内,美国工业界就生产出了1 050门成品以及尚未完成组装的大量部件,并且做好了在1919年生产2万门的准备。然而由于战争的结束要比想象中“突然”,美国生产的1897年型75毫米速射野战炮,仅仅有145门被运到了欧洲,换句话说美国远征军装备的“法75”,大多数仍然是“原装货”(在美军中,原装的“法75”被称为M1897A2,美国按许可证授权生产的先是被称为M1897M1A2后改称M1897A4)。与很多国家的情况类似,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军费又一次开始紧缩,战争中制造的武器被保留了下来,“75小姐”仍然是美国炮兵的主要装备。到了30年代,由于国际局势再度紧张,美军装备的部分M1897A2或是M1897A4 75毫米速射野战炮经历了一次重要升级——以全新设计的现代化M2A3炮架,取代了旧式的单腿炮架,不但使“75小姐”由“骡马牵引炮”变成了“摩托牵引炮”,而且方向射界扩大了30度,高低射界扩大了45度。改进后的“法 7 5”被非正式地称为M1897A5,由于配发了新型射程更远、威力更大的新型弹药,再加上射速仍然非常“抢眼”,相当一部分M1897A5被作为反坦克火炮使用,并装备了美军第一个反坦克炮兵营。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大部分库存的M1897A2或是 M1897A4被作为废旧金属卖给了英国人,少部分改进后的M1897A5直到1941年M101A1式105毫米榴弹炮投产后撤装。不过,M1897A5的退役并不意味着“75小姐”与美国大兵完全“分手”——部分“法75”的炮身被搬上了M3半履带车,作为所谓的M3自行反坦克炮继续着自己的战争生涯。需要指出的是,M1897A5对美军的影响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像,绝不能将其仅仅看作一门引进的“老式法国炮”,事实上,二战中75毫米Pak 97/38式反坦克炮加装了组装型“胡椒瓶”式多孔炮口制退器的所有美式75毫米火炮,其弹药均与M1897A2/4/5通用,即便是药筒较短的75×272R弹药也是如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