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致力于集体 奉献于事业 ——记吴江市商业公司总经理单承寅

 吴越尽说 2018-09-14

致力于集体 奉献于事业

——记吴江市商业公司总经理单承寅

史瑞英 朱根龙 陈志强

 

 盛泽集体商业公司综合楼(建于九十年代初)


到过华夏第一镇——盛泽的人, 除了觉得这里确实是一个全国性的丝绸生产集散地外, 也感到镇上商业特别发达, 不仅商店林立, 设施先进, 而且行业众多, 门类齐全, 誉之为“小上海小苏州实不为过, 可有谁知晓, 在盛泽商业中唱主角的却是以往一直跑龙套”的集体商业呢?

当地人们说起集体商业, 谈论最多的当数吴江市商业公司总经理单承寅了。

单承寅,是地道的苏州城里人, 26年前,正值青春年少的他, 离开了学校, 来到黄海之滨, 当了一名江苏的农垦战士,因工作勤恳, 待人谦和, 好学上进, 不久就担任了班长, 之后又连升两级, 成了连长。当上一百多号人的“头, 他更是刻苦钻研业务技术, 并在降低生产成本, 提高三麦、棉花、水稻单产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由此, 他的连也成了团部举行生产现场会的基地。

1979年春, 他作为知青返城后, 接手了苏州市供销系统的“老大难单位——苏州船具商店。经过三年多时间的调整和开拓, 使企业成为苏州市供销系统的先进单位和创利大户。1983年秋, 为照顾家属, 单承寅从苏州调回了丝绸之乡——盛泽。然而迎接他的不是华绸和锦缎,而是一把拷酱油的勺子——进了一家名为“新生的杂货店当营业员。此时, 他不免有些消沉, 失落感时时侵袭着心头。

可没隔多久,他就振作起来, 他要在盛泽这块土地上干出一番事业来! 几个月后, 他得到上级的赏识和群众的拥护, 当上了商店的经理。因经营有方, 管理有序,“新生不断得到的发展,成了全镇集体商业的佼佼者, 单承寅也由此被提升为刚组建的盛泽商业公司的副经理兼党支部书记。19888, 他又担任公司经理, 主持全面工作。公司刚成立时, 只拥有固定资产54.9万元, 流动资金40.9万元, 以点心店、老虎灶、煤球店、浴室、理发店、鲜肉店、杂货店为主,全年销售1237万元, 利润仅31.23万元, 然而却赡养着与在职职工同样多的退休职工。面对人员多、摊子散、负担重、效益低、发展慢的状况, 如何使公司尽快摆脱困境, 求得较大的发展呢? 单承寅苦苦思索着: 集体商业论实力, 不能与国营商业比, 论灵活, 又不如个体商业,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集体商业只有横下一条心, 去拼一拼, 搏一搏, 着力做好抓住发展机遇, 调整行业结构这篇文章。

思维变成了行动。他们先后关停并转了20多家效益不好的饮食店、杂货店, 转向百货、五交化、机电设备等行业, 向食品、饮服等行业深化发展。不久, 原茶馆的地基上矗立起当时全镇规模最大、设施最好的零售网点——盛泽第一百货商店, 第一年就创净利10多万元;百年老店——谷香村南货店改建为食品商场后, 面貌焕然一新, 经营业务成倍增长, 年创利达20余万元;经营亏损的浴室从黄金地段迁出后,原址改建起小商品市场, 年盈利30多万元;具有悠久历史的盛泽松鹤楼, 投资120万元扩建后, 以设施新、功能全、菜肴佳、服务优吸引远近四方的顾客, 一举成为全镇数一数二的美食佳府…

摆脱小打小闹的局面后, 单承寅十分清楚, 集体商业要在竟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必须加强开拓, 深购远销。他以批发为突破口, 建立副食品、日用工业品等专业批发机构, 把业务扩展到江、浙、沪各地, 特别是针对盛泽丝绸行业比较发达的特点, 发展与生产配套的经营业务。他们以纺织器材为起点, 相继发展了染化料、染整机械配件和橡塑制品配件等方面的业务, 先后与全国19个省、市、自治区的近2000家客户建立了常年关系。于此, 盛泽集体商业经济得到了大踏步的前进, 1992年销售突破1亿元, 利润超过300万元, 一举跃上了全省集体商业企业的“第一把交椅”,被苏州市人民政府、省商业厅评为苏州市文明单位、省集体商业先进企业, 并被商业部命名为明星企业。

这时, 盛泽商业公司论实力, 已有相当的实力, 说荣誉, 也获得不少荣誉, 有人劝单承寅该松口气, 歇一歇了。可单承寅不安于现状, 带领公司一班人, 脚不停步, 开拓新的事业。他看到, 盛泽镇每年有大量丝绸商品需要外运, 便果断成立了商业储运公司, 开辟了北京、天津、广州、深圳等数条长途运输线路, 当年便创利20多万元, 一跃为镇上运输业的“大哥大;鉴于外地来盛泽的客户多, 业务周转量大, 仓储力量相对薄弱的特点, 他又拍板征用30余亩土地, 建造了5500平方米的仓库, 启用以来, 储放货物一直爆满, 去年仓租费收入30余万元;为了增强企业发展后劲,他又着力于网点建设, 3000平方米的五金机电大楼竣工开业后, 总面积达10000平方米的商业大厦已于去年秋天开工营造……

正当单承寅带领盛泽集体商业这辆列车全速前进的时候, 领导上挂车厢来了。原来, 吴江市集体商业企业除了盛泽商业公司外, 尚有松陵、同里、芦墟、黎里、平望、震泽等六大镇商业公司, 这些公司大都网点十分陈旧, 退休职工众多, 经营难度大, 为使其能早日摆脱困境, 求得发展, 吴江市商业局于1992年春决定合并七大镇集体商业, 以盛泽商业公司为龙头, 成立吴江市商业公司。单承寅的“官衔大了, 升任了总经理, 手下的兵马” 多了, 连退休职工在内近5千人, 同时, 肩上压的担子也更重了。

三年多来, 他为六大镇集体商业解决退休职工吃饭问题, 调整行业结构, 加快网点建设, 转换经营机制, 开拓业务经营, 殚精竭虑, 四处奔波, 常常熬得双眼发红, 跑得两腿发痛。欣慰的是, 他的心血没有白费, 他的汗水没有白流, 挂上车厢的“列车不但没有减速, 相反, 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奔驶。1993, 吴江市商业公司实现销售2.76 亿元, 效益1139.76 万元, 被江苏省商业厅授予“全省集体商业企业十强之首的称号, 并被中华集体商业联合会评为全国集体商业企业优秀企业”。

从以上的叙述中可以看出, 单承寅创业的胆魄和取得的成果可谓大矣, 然而他的派头”却非常小。1992年大年初二, 他为了一个部门的应收款, 未等新年的鞭炮声停息, 便匆匆赶赴苏北。一路上, 他不进饭馆, 也不购买罐头, 只是以烘山芋充饥。他对自己这么“克扣”, 对部属则百般关心, 每遇到下属有疾恙,不管工作有多忙, 总要去探视慰问。

九年前, 单承寅曾将公司的奋斗目标定为三个五年计划, 1986 年至1990年解决温饱问题, 理顺行业结构;1991年至1995年抢好市口地盘, 夯实发展基础;1996年至2000年为企业健康发展阶段。如今, 前两个计划已如期实现, 正在提前实施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 单承寅将带领公司数千职工干出一番比前10年更为辉煌的事业来, 其中包括将在盛泽镇中心建造一个总面积为30000平方米的东方商贸中心。

我们期待着数年后, 与单承寅总经理一起, 迈步在这个中心里, 共享致力于集体, 奉献于事业的更大喜悦。

(作者单位: 吴江市商业公司、吴江市商业局)

原载《江苏商论》1995年第1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