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0面色白

 昼三夜二205 2018-09-14

70面色白

[概念]

患者面部缺乏血色而发白称为面色白,此为营血不荣于面所致,主要见于虚寒证与血虚证。《素问五脏生成》篇:'色味当五脏;白当肺辛。'《灵枢五色篇》:'白为寒。''以五色命脏,……白为肺。'《灵枢决气》篇:'血脱者,色白,天然不泽。'《证治准绳察色要略》说:'白色属肺金,主气血不足也,乃手太阴肺经之色。'这些论述基本上概括了面色白的临床意义。由于造成营血不能上荣于面的原因不同,所以面色白又有面色淡白、面色无光、面色苍白等区别。

[鉴别]

常见证候

血虚面色白:面色淡白,形体消瘦,头晕目眩,心悸失眠,手足发麻,妇女经行量少,唇舌色淡,脉弱。

阳虚面色白:面白无光,倦怠无力,少气懒言,形寒肢冷,自汗,口淡不渴,尿清便溏,唇舌色淡,脉虚弱,若兼见尿少浮肿则面白而虚浮。

阴寒内盛面色白:面色苍白,腹痛剧烈,恶寒喜暖,口淡不渴,肢冷蜷卧,尿清便溏,舌淡苔白而滑润,脉沉迟。

外感风寒面色白:面色白,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身疼痛,舌苔薄白,脉浮紧。

阳虚暴脱面色白:面色苍白,大汗淋漓,汗清稀而凉,四肢厥冷,口不渴或喜热饮,蜷卧神疲,脉微欲绝。

真热假寒面色白: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恶热,烦渴喜冷饮,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红绛,苔黄干,脉沉数有力。

鉴别分析

血虚面色白:多因脾胃虚弱,生化不足,或失血过多,造成血虚失荣所引起的。《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说:'白色者,亡血也。'此证面色淡白无华,伴有消瘦,眩晕,心悸,失眠,肢麻,唇舌色淡,脉弱等表现。治宜补血,方选四物汤加味。

阳虚面色白:缘因阳气不足,不能鼓舞血运所致。其鉴别点在于:面白无光,伴有倦怠乏力,形寒肢冷,尿清便溏等阳虚内寒的表现。苦阳虚水湿不化,则兼见虚浮,甚则伴有尿少浮肿。治宜温补阳气,方选右归饮加减,若水湿不化者,治宜温阳利水,方选济生肾气丸加减。

阴寒内盛面色白、外感风寒面色白与阳气暴脱面色白:此三证面色均为白而发青,并且有相同的形寒肢冷,口淡不渴等寒象,但三者病机有所不同。阴寒内盛是里寒证,寒主收引,经脉凝滞,所以兼见腹痛剧烈,尿清便溏,脉沉迟等症。外感风寒证是外寒侵袭,卫阳被郁所致,所以兼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脉浮紧等症。阳气暴脱证为阳气大虚而暴脱所致,所以兼见大汗淋漓,汗清稀而凉,蜷卧神疲,脉微欲绝等症。阴寒内盛面色白,治宜温中散寒,方选附子理中汤化裁。外感风寒面色白,治宜辛温解表,方选麻黄汤化裁。阳气暴脱面色白,治宜回阳救逆,方选四逆汤或参附汤化裁。

真热假寒面色白与阴寒内盛面色白:此二证均有面色苍白,四肢冷等寒象,但真热假寒面色白是由于内热过盛,阳气郁闭于内,不能布达于体表所致,即'阳盛格阴'之证,故除见面色苍白,手足厥冷的假象外,尚有不恶寒反恶热,烦渴喜冷饮,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红绛,苔黄燥,脉沉数有力等里真热的表现,而阴寒内盛面色白则无里热证的表现。真热假寒证面色白,治宜清热生津,方选白虎汤化裁。

面色白之诊断,除以上诸项鉴别外,还需注意其光泽,白而明润含蓄为佳,白而枯槁显露者为无胃气。如《素问五脏生成》篇所说:'白如枯骨者死;……白如豕膏者生。'又如《素问脉要精微论》:'白欲如鹅羽,不欲如盐。'因此,临床上面色白的辨证,必须把颜色和光泽结合起来考虑。

[文献别录]

《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并治》:'病人面无血色,无寒热,脉沉弦者衄;浮弱手按之绝者,下血;烦咳者,必吐血。'

《证治准绳察色要略》:'白色,……肝病见之难治。……若白而黑、白而黄,相生,吉也,若白而赤,相克,则凶矣。凡伤寒面白无神者,发汗过多,或脱血所致也。'

《四诊抉微望诊》:'肝王西方,属金而色白,白为虚为寒。有悲愁不乐,则色白,有脱血、夺气、脱津液,则色白。'

《中医临证备要》:'面色白如纸,则为心气垂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