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心之然心理工作室 ID:xiaoyu468508-2 知乎上有个热议:教育孩子过程中,应不应该打孩子?大家各抒己见,有强烈建议打的,也有建议打的有度有标准的,也有建议不打的。给大家看几个别人的故事,该不该打,各位也许自有评断。 李儿时的故事 我在记忆中被父亲打过一次,至今还记得。 那一年的夏天,我和几个小伙伴一块出去玩儿,天快下雨了,我们几个在河滩里玩,完全没有想起如果上游下大了会涨山河,洪水一来很怕人的,然后父亲找来了,训斥着让我们回去,我清楚的记得父亲走在我身后,朝我的屁股上蹬了一脚,我们走了不久,就涨水了。 那一脚虽然不疼,但我至今记得,从今后出去玩儿总要告诉父母亲,也绝对不去危险的地方。 虽然父亲只打过我一次,但我是很怕父亲的,他在我心中有着绝对的权威。 邻家孩子的故事 记得小时候,邻居家的小孩子不听话,她妈妈从来都是拿棍子抽。她妈妈脾气特别暴躁,而且秉承“强权教育”“棍棒底下出孝子”,只要她不听话,她妈妈抓到什么就用什么打。她脾气很倔强,她妈妈越是打她,她越是不服输,越是顶嘴,结果被打得更惨。 她挨打的时候,别人都说,你快跑啊。跑掉了,她气消了,你妈妈就不打你了。她就是不跑,站在那里死盯着她妈妈,其母见状,越发生气,下手更狠。 有一次,她被打得跪在地上。她妈妈用柳条抽,旁边邻居都劝她别打了,小孩子犯错是常有的事。她妈妈还是不解气,把她打到吐为止。 其实她也没犯什么错,小孩子,无非就是恶作剧,不听大人话。 她家姐妹众多,每天放学,别的孩子去玩,她要在家做家务,或者看着弟弟妹妹。也许因为孩子多吧,难管,她妈妈才觉得费劲,才会生气。 后来,她妈妈还准备了一根皮带,宽8公分,长40公分左右,专门用来教育小孩子的。她家小孩子怕挨打,就偷偷把皮带扔了。结果她妈妈发火的时候,四处找不到,又是一顿狂打。 她从小挨打多,心理阴影很重,觉得自己是一个没人疼的孩子。在学校,她很自卑,从不大声说话,也不参加集体活动。上课老师提问,也不积极发言,总之性格很孤僻。 刘的故事 我到现在都记得我小时候被打得最惨的两次。 一次是爬到房顶上去了,房顶上全是电线,其实当时我就是好奇想看看上面是啥,然后下来的时候被我妈正好撞到,被打的七荤八素。从那以后再也不敢上房顶了,碰到类似危险的东西能躲多远躲多远。 还有一次是小学小测验作弊被抓到了,老师打电话给我妈,回家后被打得哭的上气不接下气。从那以后再也没作弊过,就连说谎都不顺溜,是被打怕了。 后来就知道,只要我做了触犯底线的事,肯定会被打,所以也是这个过程,让我的底线感很强烈,以至于我现在父母反而觉得我太老实了……捂脸。但是我觉得没什么不好。 丫丫的故事 我同学的5岁女儿丫丫,周末同学带去奶奶家。饭菜端上桌,就等着大家开吃了。 丫丫来劲了,不吃饭要吃薯条,家里也没有,得现去买。 爷爷奶奶一看孙女要吃,马上就要去。我同学一看情况,一大家子人,还有亲戚看老人来了,怎么能让老人不吃饭去给孩子买薯条呢? 同学就开解不让丫丫吃,孩子就开始耍上了。 没办法,我同学抱起孩子去了卧室,关上门,问道:你吃不吃饭 丫丫回答吃薯条; 我同学扒开孩子的裤子,把孩子按到床上,一巴掌下去,问道吃不吃饭。 丫丫还说吃薯条; 我同学又一巴掌下去,问道吃不吃饭。 丫丫说吃薯条; 我同学这个气啊!刚才一巴掌下去自己手都有点疼了,孩子还是如此。可但是她犹豫了一下又抬起巴掌,啪!又加了劲儿,五个红手指印在孩子的屁股上,同时问到吃不吃饭。 看到此处,大家是不是会疑问,孩子得嗷嗷哭吧! 然鹅,可但是, 丫丫爬起来,提上裤子,说去吃饭。 出现大反转了有木有!!! 我同学事后跟我提起这事的时候,心疼坏了。她说如果孩子还要坚持,她真就在下不去手了。 孩子是怕疼的,从那以后丫丫很少在饭前闹情绪不好好吃饭。 这是对疼的一种畏惧。 怡然有话说 1、打孩子容易降低孩子自尊水平的 因为他们的身体不由自己控制和保护,而由父母操控。 因为父母会把他们的行为等同于他们,所以父母不喜欢他们的行为就会对他们进行身体惩罚。于是,在孩子眼里,他们不是独一无二的,他们不是本身就值得无条件被爱的,父母对于他们的爱是有条件的。 打骂是相连的,很多父母会边打边用尽各种词语来刺激和侮辱孩子:“蠢猪”、“笨蛋”、“白痴”、“活着浪费米饭,还不如死了”…… 喜欢打孩子的父母,通常也会在众人面前数落孩子,有个孩子这么说:“反正周围人都知道自己是个经常挨打的皮孩子,不如破罐子破摔吧!” 2、打孩子是不利于孩子学习和成长的 根据“认识容量”理论,一个孩子大脑的认知容量是有限的,如果经常动不动就挨揍,他们会长期处于警觉状态,对父母的情绪和行为信号才能很敏感的“雷达探测”,一有风吹草动就惶惶不安。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很多“认知容量”都被消耗到“雷达探测”上了,用于自己探索思考学习的自然就少了很多。 3、打孩子会破坏亲子关系的 孩子小的时候,挨打的当下确实可能会发生行为改变,但是这种改变持久吗?是不是挨过打,要不了多久原来的行为还会出现?然后我们再想一想:孩子小的时候,他怕家长打,因为太弱小无力反抗。如果他大了呢,他能和家长抗衡了呢?会怎么样?那些小时候经常挨打的孩子,到了青春期后攻击性行为和叛逆行为比不经常挨打的孩子高出很多倍。 也就说,挨打并不能从长远上改变孩子的行为,只会一步一步毁掉孩子的安全感,以及父母和孩子的亲子关系。 4、打孩子是违法的 《反家庭暴力法》第五条明确提出,未成年人遭受家庭暴力的,应当给予特殊保护。第十二条更进一步规定,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应当以文明的方式进行家庭教育,依法履行监护和教育职责,不得实施家庭暴力。也就是说,即使是为了教育孩子,也不应该诉诸暴力的形式。“打你是为了你好”,不能成为父母实施家庭暴力的借口。 5、请真的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平等的个体来尊重 孩子是我们生的,但是不代表他们就比我们低一等,更不是我们的私有物。 6、打孩子可能让孩子有短暂的顺从和害怕 但是从长远来看,会出现各种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仅是亲子关系上,还可能影响孩子的各项发展。 7、处理好自己的情绪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情绪,都会有生气、沮丧、烦躁等时刻,这非常正常。但是,作为父母,我们有责任去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和情绪表达方式。 |
|